名校再現學術不端:廈大一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西政學生論文

2020-12-11 澎湃新聞

4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報導了西南政法大學2006屆碩士畢業生馬雲學位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廈門大學2005屆碩士畢業生鄭相珩學位論文一事。

隨後澎湃新聞記者再度接獲爆料,上述兩所名校又有兩篇碩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

不過這次與此前報導的情況正相反。這次是廈門大學民商法專業的一篇碩士畢業論文被指與一篇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民商法方向)學位論文大面積相似。索寧寧的論文指導老師,與涉嫌抄襲廈門大學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馬云為同一指導老師,均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吳春燕。

澎湃新聞記者在中國知網下載了這兩篇論文,分別是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民商法學方向)2004屆畢業生索寧寧的《違約損害賠償研究》(以下簡稱「索寧寧論文」)和廈門大學民商法學碩士2006屆畢業生李錚的《違約損害賠償研究》(以下簡稱「李錚論文」)。

索寧寧完成論文的時間是2004年4月,李錚完成論文的時間是2006年9月。從時間先後順序上看,李錚論文比索寧寧論文晚了兩年多。

澎湃新聞記者仔細比對後發現,李錚論文不僅標題與索寧寧論文完全一樣,正文內容也大面積雷同。

澎湃新聞記者從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獲悉,2013年1月1日起實行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中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的為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此外,廈門大學2015年研究生手冊《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規範(試行)》第三章第八條規定:「已離校的研究生一經查實在讀期間有違反學術活動規範的行為,由學校視情節和後果輕重區別處理,直至撤銷相關獎勵和學位授予。」

5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就上述廈門大學碩士研究論文涉嫌抄襲一事致電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沒有聽說過此事。如果有學術不端行為出現,學位辦與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會做出處理。目前已經了解了相關信息,會向相關部門反應。」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有調查結果出來以後,會通過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公布。

同日,澎湃新聞記者還通過電話聯繫了李錚的論文指導老師、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朱炎生。朱炎生表示,「因為是2006年的論文,時間太久不清楚是否有這位學生。」朱炎生還表示,「遇到抄襲事件導師擔責不是問題,但是目前想搞清楚到底是什麼情況。單從論文的題目來看,這篇論文選題比較大眾化。」

從目錄部分來看,索寧寧論文(上圖)分為四部分。李錚論文(下圖)只有三部分,三部分標題與索寧寧論文前三部分標題一樣。

論文題目相同,摘要部分多有重合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二篇論文的題目完全相同。索寧寧論文題目為《違約損害賠償研究》,李錚論文題目也為《違約損害賠償研究》。

除此之外,兩篇論文的摘要部分也高度雷同。李錚論文摘要僅是索寧寧論文摘要的「縮減版」。

索寧寧論文中文摘要第一段中寫道:「違約損害賠償是合同法的核心。我國《合同法》借鑑各國之經驗,對此做出了規定,但由於制度設計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以致在司法實踐中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

李錚論文則寫道:「違約損害賠償是合同法的核心。我國《合同法》借鑑各國之經驗,對此做出了規定,但由於制度設計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以致在司法實踐中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

以上兩段文字完全相同。

此外,澎湃新聞記者比對發現,兩篇論文的英文摘要部分也多有重合。

索寧寧論文的英文摘要第一段寫道:「In view of these facts,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s a topic worth making a further study on. This article just tends to study it as an attempt. 」

李錚論文則寫道: 「In view of these facts, compensation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s a topic worth making a further study on. This article just tends to study it as an attempt. 」

這兩段英文摘要完全一致。

這兩段英文摘要完全一致。但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以上內容卻無法在李錚論文的中文摘要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內容。

引言結語一樣,正文大幅段落高度雷同

兩篇論文的目錄設置以及正文多個段落的文字表述均極為相似。引言和結語部分更是完全一致。

從目錄部分來看,索寧寧論文分為四部分,標題依次是「違約損害賠償的價值目標」、「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違約損害賠償範圍的確定」以及「違約中的非財產損害賠償」。李錚論文只有三部分,三部分標題與索寧寧論文前三部分標題一樣。

此外,兩篇論文引言部分完全相同。

索寧寧論文引言第一段寫道:「法諺有云:『無救濟則無權利』。在現代民法的救濟體系中,損害賠償作為實現權利的重要方式,無疑居於核心地位。現代債法的重點,可以說在於規範損害賠償之債。損害賠償之債在實務上最稱重要,萬流歸宗,民法上之問題實以此為核心。損害賠償責任被認為是民事責任中最重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責任形式,適用範圍最廣。違約損害賠償作為一種違約救濟的方式,與其他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幾乎所有的違約形態中,均存在損害賠償責任問題,只要有損害的發生就可能產生賠償。正如我國臺灣地區學者林誠二所言:『債權關係除因給付而消滅外,其最後解決途徑,不外強制執行與損害賠償。』而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標的物之獨特性與專屬性已鮮見,一般而言,絕大多數標的物都有替代性,因此強制執行的合理性頗值懷疑而損害賠償的地位日益突顯,成為全面、徹底地實現合同目的的補救措施。」

李錚論文引言第一段則為:「法諺有云:『無救濟則無權利』。在現代民法的救濟體系中,損害賠償作為實現權利的重要方式,無疑居於核心地位。現代債法的重點,可以說在於規範損害賠償之債。損害賠償之債在實務上最稱重要,萬流歸宗,民法上之問題實以此為核心。損害賠償責任被認為是民事責任中最重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責任形式,適用範圍最廣。違約損害賠償作為一種違約救濟的方式,與其他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幾乎所有的違約形態中,均存在損害賠償責任問題,只要有損害的發生就可能產生賠償。正如我國臺灣地區學者林誠二所言:『債權關係除因給付而消滅外,其最後解決途徑,不外強制執行與損害賠償。』而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標的物之獨特性與專屬性已鮮見,一般而言,絕大多數標的物都有替代性,因此強制執行的合理性頗值懷疑而損害賠償的地位日益突顯,成為全面、徹底地實現合同目的補救措施。」

二人論文引言部分高度重合。

以上兩段內容毫無差別。

兩篇論文正文內容也高度重合,多個段落完全一致。

如,索寧寧論文在第一部分第二節的「效率違約與實際履行的關係分析」中舉例:「在本案中,A對該機器估價為90000美元,B對該機器的估價110000美元。如果A與B之間的合同得到了實際履行,即A同意以100000美元把機器賣給B,這筆交易的總盈餘為20000美元。但假設成交之前另一個買主C出現了,他對機器的估價為126000美元,並願支付118000美元購買同一機器,這樣C的出現就成為原合同的一個更為有利的替代,它使盈餘總額從20000美元增加到36000美元。」並附以「圖1.1」命名的匯總表格。

李錚論文中同樣在該節中舉例:「在本案中,A對該機器估價為90000美元,B對該機器的估價110000美元。如果A與B之間的合同得到了實際履行,即A同意以100000美元把機器賣給B,這筆交易的總盈餘為20000美元。但假設成交之前另一個買主C出現了,他對機器的估價為126000美元,並願支付118000美元購買同一機器,這樣C的出現就成為原合同的一個更為有利的替代,它使盈餘總額從20000美元增加到36000美元。」並附以「圖1.1」命名的匯總表格。

以上引用案例的表述內容完全一致。

索寧寧論文第二部分第二節寫道:「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將『無免責事由』也納入了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認為免責事由本身就可以看成責任是否構成層面上的問題。存在免責事由即意味著責任不構成。因此無免責事由成為違約損害賠償這一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條件即是順理成章的了。對此,筆者不敢苟同。誠然,責任不成立與責任的免除自實際效果觀之,的確並無太大差異,但這只是現象,本質上二者判然有別。免責是指責成立後的免除問題。免責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二者並不屬於同一層次,此其一;其二,就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角度而言,將『無免責事由』納入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是荒謬的。免責事由只能由違約方主張並承擔舉證責任。」

李錚論文則表述為:「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將『無免責事由』也納入了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認為免責事由本身就可以看成責任是否構成層面上的問題。存在免責事由即意味著責任不構成。因此無免責事由成為違約損害賠償這一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條件即是順理成章的了。對此,筆者不敢苟同。誠然,責任不成立與責任的免除自實際效果觀之,的確並無太大差異,但這只是現象,本質上二者判然有別。免責是指責成立後的免除問題。免責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二者並不屬於同一層次,此其一;其二,就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角度而言,將『無免責事由』納入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是荒謬的。免責事由只能由違約方主張並承擔舉證責任。」

以上兩個段落內容一字不差。此部分接下來關於違約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的具體論述也高度雷同。

再以兩篇論文第三部分為例,索寧寧論文在「可預見規則」一節中寫道:「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預見性之舉證責任只能由違約方承擔,這是符合可預見規則的制度價值的。因為可預見規則是法律對違約方的一種恩惠,目的是為了使違約方免於承擔過度的風險責任,總體而言,它比較有利於違約方,而不利於受害人,因此從利益衡量的角度也只能由違約方承擔舉證責任。在司法實踐中,該規則的操作過程如下:在違約損害賠償之訴中,如果違約方未援用『可預見規則』以自己不能預見到損害為由提出抗辯,這完全符合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法官自無認定之必要。如果違約方提出抗辯,那麼法官就應謝良據案情,綜合分析有關的證據材料,以一個『合理的社會一般人』標準判斷其是否預見到,當法官對此不能形成確信時,那麼,法官就應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原理,將此種不利後果分配給違約方,認定違約方對損害能夠預見到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李錚論文則寫道:「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預見性之舉證責任只能由違約方承擔,這是符合可預見規則的制度價值的。因為可預見規則是法律對違約方的一種恩惠,目的是為了使違約方免於承擔過度的風險責任,總體而言,它比較有利於違約方,而不利於受害人,因此從利益衡量的角度也只能由違約方承擔舉證責任。在司法實踐中,該規則的操作過程如下:在違約損害賠償之訴中,如果違約方未援用『可預見規則』以自己不能預見到損害為由提出抗辯,這完全符合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法官自無認定之必要。如果違約方提出抗辯,那麼法官就應謝良據案情,綜合分析有關的證據材料,以一個『合理的社會一般人』標準判斷其是否預見到,當法官對此不能形成確信時,那麼,法官就應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原理,將此種不利後果分配給違約方,認定違約方對損害能夠預見到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上兩段內容也毫無差別。

兩篇論文第三部分亦高度重合。

兩篇論文的結語部分也完全一致。

索寧寧論文結語內容為:「違約損害賠償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作為傳統民法的一項制度,違約損害賠償在大陸法系的制度體系佔據重要地位,多少年來無數的民法學者為之孜孜以求,苦苦探尋。然而,違約損害賠償又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任何一項傳統的法律制度都將受到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的挑戰,違約損害賠償制度也不例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該項制度將被賦予新的內容、新的內涵,不斷地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正是基於這一想法,筆者選取此課題作為研究的對象。然而,違約損害賠償理論博大精深、內容浩如煙海,以筆者的學識,實在是力所不逮,因此,僅從中選取一些基本問題作了嘗試性探討,疏漏謬誤之處,尚祈各位老師指正。」

李錚論文結語內容為:「違約損害賠償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作為傳統民法的一項制度,違約損害賠償在大陸法系的制度體系佔據重要地位,多少年來無數的民法學者為之孜孜以求,苦苦探尋。然而,違約損害賠償又是一個常新的命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任何一項傳統的法律制度都將受到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的挑戰,違約損害賠償制度也不例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該項制度將被賦予新的內容、新的內涵,不斷地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正是基於這一想法,筆者選取此課題作為研究的對象。然而,違約損害賠償理論博大精深、內容浩如煙海,以筆者的學識,實在是力所不逮,因此,僅從中選取一些基本問題作了嘗試性探討,疏漏謬誤之處,尚祈老師予以指正。 」

兩篇論文的結語部分也完全一致。

此外,索寧寧論文共列出36條參考文獻,其中著作類文獻20條。李錚論文共列出26條參考文獻,其中著作類文獻19篇。該19篇著作類參考文獻中有17篇文獻與索寧寧論文著作類參考文獻相同,順序也基本一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廈大一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新聞—科學網
    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學術不端 被撤碩士學位
    原標題:湖南大學研究生抄襲雲南財經教師論文被撤碩士學位3月27日,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發帖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她的博士論文選題,該選題同時也是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月2日,湖南大學官微發布關於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及處理說明,稱決定撒銷涉事的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說明稱,2019年3月21日,湖南大學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學校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認真開展調查。
  • 又一名211高校碩士,涉嫌學術論文大面積抄襲!校方回應
    據悉,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劉光耀2008年7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地下互通立交隧道上下層主隧道施工方案優化研究》,導師為劉保國。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顏勤2007年5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施工力學研究及方案優化》,導師為靳曉光。顏勤碩士學位論文提交時間比劉光耀碩士學位論文早一年。劉光耀碩士學位論文(左)涉嫌抄襲顏勤論文(右)部分。
  • 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 致謝都部分一樣
    擁有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頭銜,蔡建春近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
  • 又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校方回應
    3月31日,微博用戶@可愛滴小琥珀爆料,復旦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陳某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哈希連接算法的研究》與華中科技大學汪同學碩士學位論文《達夢資料庫哈希連接算法的研究》幾乎一模一樣。這兩篇碩士論文在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幾乎一模一樣。由於汪同學答辯時間早於陳某,那麼陳某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汪同學的論文。
  • 廈門大學某院長涉嫌抄襲學生論文,相似度95.2%
    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天大、廈大通報兩碩士論文雷同事件:二人被撤銷學位
    中新網7月11日電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天津大學與廈門大學「兩碩士論文雷同」的情況,兩所高校均於10日發布處理結果,分別認定兩名涉事學生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並撤銷其所獲碩士學位。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隨後,有網友公開演員翟天臨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查重率達40%,存在抄襲的嫌疑。翟天臨是否達到博士畢業條件、是否有資格被錄用為博士後,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如此,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也被指存在抄襲嫌疑,抄襲的對象之一包括同是演員的陳坤的本科論文。
  • 廈大天大碩士論文雷同,因為兩人論文都是買的,全部撤銷學位
    最近有個新聞,有人發現天津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兩篇碩士學位大範圍雷同。當兩邊的支持者們為自己母校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真相令人大跌眼鏡。抄襲並不存在,因為兩人的論文都是買的,所以兩人的碩士學位均被取消了。天津大學發布了《於撤銷劉宇宸學位的公告》,撤銷原因是」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他人代寫「的事實。廈門大學也發布了《關於2014級軟體工程碩士林鯉涉嫌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結果》,原因是林鯉存在買賣論文的學術造假行為。
  • 又一明星論文抄襲,碩博學位撤銷,還有9種行為均屬「學術不端」
    韓國知名女星洪真英的「學霸」人設崩塌,其畢業院校朝鮮大學對洪真英學術不端行為蓋棺定論,公開認定洪真英的碩士論文為抄襲,將撤銷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網友發現洪真英的畢業論文查重率高達74%,她個人辯解是因為大量引用文獻導致。隨後,廣大網友明察秋毫,在輿論壓力下,洪真英承認了自己的抄襲行為,並最終退出演藝圈。
  • 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調查
    記者了解到,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是有答辯程序要走的,論文答辯前需要經過導師指導、論文查重和答辯委員會的評審。為何會出現兩篇高度雷同的碩士論文?是否有槍手「一稿多投」?論文查重為何沒有查出來?涉嫌抄襲該怎麼處置?如何規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 廈大、天大兩碩士畢業論文高度雷同!如何預防論文被認定為抄襲?
    通過對比兩篇碩士論文,我們不難發現,除了「第三章」略有不同之外,其餘部分的結構及內容幾乎完全一致,且兩名作者都籤署了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均聲明「該學位論文不存在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天津大學劉宇宸的論文(左)和廈門大學林鯉的論文(右)的第四章部分內容對比,內容完全一樣。
  • 湖南大學研究生抄襲雲南財經教師論文被撤碩士學位( / )
    原標題:Qnews|湖南大學研究生抄襲雲南財經教師論文被撤碩士學位3月27日,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發帖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她的博士論文選題,該選題同時也是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又查實一碩士論文抄襲,細數上半年栽倒的論文「小偷」
    澎湃新聞近日報導,湖南大學已經認定該校16屆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生曹律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存在抄襲,決定撤銷抄襲者的碩士學位,並停止該論文指導老師的三年研招資格。該事件要回到今年4月,當時媒體爆出該學生的學位論文和華東師大一13屆畢業生的碩士學位論文高度相似,存在抄襲的嫌疑。三個月後,湖大終於給出查實的調查結論,並做出相應的處罰。
  • 某大學博導因學位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不服上訴結果?
    舉報人稱,徐某的博士學位論文全文幾乎一字不改抄襲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企業動態聯盟風險的管理機制和防範體系》(張青山等著,中國經濟出版社)一書。後東北大學對此進行調查,認定徐某博士學位論文存在嚴重的拼湊抄襲行為,按照《東北大學學術道德規範(試行)》的有關規定,決定撤銷其學位。
  • 湖南大學碩士論文抄襲事件處理結果公布
    4月2日,湖南大學官微發布關於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及處理說明,稱決定撤銷涉事的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說明稱,2019年3月21日,湖南大學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學校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認真開展調查。
  • 多所高校撤銷畢業生碩士學位,因多年前論文存在抄襲行為
    據此前新京報報導,萬宏偉碩士畢業論文涉嫌抄襲,學術不端,其論文除去本人已發布文獻複製比達81.5%,不符合相關要求。  相關報導:  被舉報涉嫌論文抄襲的萬宏偉,現為(2019年2月21日)華中科大場館中心主任,2009年6月於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教育學專業碩士畢業。
  • 又一學位論文的奇葩抄襲事件
    而剛被曝光的東北師範大學的學位論文抄襲事件卻更加奇葩,因為這兩名碩士研究生是同一導師指導、同一學院同一專業畢業的「同門」,前後僅相差一屆。這裡的「Kingkom」一詞顯然為「Kingdom」一詞的拼寫(打字)錯誤所致,而這一較為明顯的錯誤在張立明的論文中竟然一模一樣存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兩名碩士研究生是「師出同門」,他們擁有共同的老師——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傅亞庶,兩名學生之間算是「師兄弟」的關係。
  • 廈大、天大兩碩士畢業論文雷同,調查結果雷人:找的同一個槍手
    近日,有媒體爆料,廈門大學2018屆軟體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林某與同年畢業的天津大學劉某的碩士畢業論文在標題、摘要、內容和圖表方面高度雷同,多個段落甚至完全相同,引起了網友的討論。經學校調查,認定兩名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都是由他人代寫,存在買賣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被撤銷碩士學位。
  • 老師抄學生論文:不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老師抄學生論文:不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面對不斷「秀下限」的抄襲事件,有關部門該拿出切實的解決辦法了。   原標題:老師抄學生論文:不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