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作為知名企業的品牌授權方,在終止或解除與被授權方的品牌授權合同時,顯然沒有理性考慮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
文 | 知 藍
韋博跑路、開心豆關店、巧恩英語跑路、創造力星球關店……今年一年,家長們見慣了各種教育培訓機構跑路,臨近年尾,微信公號「樂高活動中心shanghai」發布的這則「官方授權店」關店聲明,還是讓家長群炸開了鍋:「怎麼,正牌店也會倒?」作為全球知名玩具巨頭樂高旗下的樂高教育為何突然到了要關店的地步?
聲明稱,今日(12月16日)起,由樂高教育官方授權的樂高活動中心金橋店、瑞虹店、海外灘店關店,原因是9月份收到西覓亞和樂高的律師函,要求籤署解約協議,課程可使用到明年8月份;如果不籤,立即撤銷品牌使用。樂高教育強制讓全國上百家樂高活動中心「硬著陸」,不得已才做出關店決定。
機構關店縱然有其無奈,但遭殃的還是學員和老師。樂高活動中心瑞虹店的一位學員家長吐槽,她今年6月剛買了三年課程120課時,學費17700多元,現在只上了19課時,店說關就關,退費也沒著落;老師同樣也是受害者,據一位老師的朋友圈透露,三家門店的老師也都被遣散回家休息,至於工資發不發還是個未知數。
《新民周刊》記者嘗試撥打聲明中的電話全都無法接通,三家活動中心的大老闆方傑的電話也意料中無人接聽。截至目前,維權家長群裡400多人,都在等待一個說法。
關店前還在瘋狂撈錢
據了解,突然關停的幾家樂高中心是樂高正式授權的樂高教育校外活動中心。多年來,在師資、課程、環境上,家長好評度較高,再加上官方授權,贏得了眾多家長信任。雖然此前有說過樂高授權會在年底中止,但樂高中心方面此前沒有任何預先告知。
即便在10月11日,樂高教育官宣與西覓亞終止合作後,銷售給到家長的說法也是很穩:「不會有影響,以前是和西覓亞對接,今後是直接和樂高教育對接。」有學員家長坦言,當時為何有疑慮卻沒退款,一是因為孩子喜歡,二是因為中心一直號稱是樂高直營店,又看到公告,所以就打消了疑慮。
而關店前的正常運轉也迷惑了家長的眼睛。謝女士的孩子從2015年就在樂高活動中心(瑞虹店)學習,她說,10月11日明明官宣了樂高教育與西覓亞公司(原樂高教育校外業務中國區合作夥伴)終止授權,樂高活動中心前途未卜,但是,今年十月、雙十一、雙十二,門店仍然發布了促銷優惠宣傳海報,店長吳某10月17日還向家長們以「人格擔保」。
在一張雙11的促銷海報上,記者看到,1111元可搶購11個課程,僅限20個名額;在維權群家長提供的海外灘店的招生截圖顯示,12月8日,瑞虹店還在張羅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等級考試。11月28日還在推銷課程:「原價3360元12節時,現僅需1988元;原價4888元24課時,現僅需3888元。每個門店限30個名額。」
樂高活動中心雙11海報
「其實當時已經有人申請退費了,大家都覺得前景不妙,可中心負責人說新的合作已經談下來了,大家放心續費,據說當時交了幾萬元學費的都有,現在沒上幾節課就全被套牢了。我相信這三家樂高活動中心做過努力,也確實是在想辦法渡難關,但在這種狀態下,還要大力推出續費優惠政策圈錢,實在缺乏誠意!」一位家長表示。
剩餘課程怎麼上?
家長、機構說法不一
據天眼查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瑞虹、金橋、海外灘這三家樂高活動中心所屬公司為上海智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由上海極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老闆方傑在上海極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佔75%股份,為該公司最終受益人。天眼查還顯示,上海智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註冊地在虹口區,經營範圍內並沒有「教育培訓」內容,因此,該機構不具備教育培訓資質。
不過,記者注意到,雖然該機構在12月31日前必須撤除樂高商標,但是課程可以上到明年8月。如果這樣,是不是就不存在退費問題,孩子可以在機構把剩餘課時學完。
顯然,這家樂高機構並不這麼想。該機構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整合一個和樂高活動中心品牌一樣的優質的體系,而且他們培訓學校資質申請還沒辦下來。也就是說,目前他們尚不具備教育培訓機構的資質。依據上海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標準兩辦法」,這類機構已被列入整頓範圍。當然,錢的問題是無法迴避的。自從樂高教育發布關店信息後,其線上推廣渠道因為品牌失效原因,無法再投放廣告,家長了解情況後,不可能再續費,更重要的是,新的樂高代理商正在裝修,原活動中心的會員可能會導流到新的樂高門店去,又將引發新一波集體退費。
聲明中也特別提到:「我們的現金流受到極大衝擊,而若繼續經營,運營成本壓力很大。」於是,關店止損就成為他們的首選,至於學員和家長的利益,整個「閉店聲明」都沒有提及。
記者嘗試撥打了西覓亞官方電話,客服表示:「理論上我們已經和這些活動中心解約,家長應該直接找活動中心溝通,如果活動中心明知存在解約風險,仍然接收學生,我們也沒辦法。」不過,當記者表示,部分中心可以獲準使用樂高課程到明年8月份,所以繼續接收學員也有一定合理性,對方則陷入沉默。對於閉店之後的工作內容,樂高活動中心的計劃是第一階段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22日,登記會員信息,第二階段2020年2月20日,公布解決方案。但許多家長表示不再信任該機構的說法,目前,部分家長已經到警方報案,並配合警方做了筆錄。
聲明中公布計劃時間節點
馬上到期的授權店 怎麼辦
公開資料顯示,樂高教育隸屬於樂高集團,2004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樂高活動中心,主要面向3至16歲群體提供STEM教育及教具服務。樂高教育在國內主要是按照區域,將品牌、課程與產品授權地方經銷商。官網信息顯示,樂高教育與包括西覓亞、網易有道在內的14家公司達成合作,在國內建有155家樂高活動中心。一位在樂高工作多年的資深老師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樂高活動中心主要分為授權店和加盟店,兩者有著本質不同。授權店是樂高總部直接負責運營,課程體系和教學質量相對有保證;加盟店則只需要每年交加盟費就行了,至於如何上課,師資力量,總部一概不管。一個是教育第一,另一個是盈利第一,這就要求加盟店老闆運營思維比較超前,又能以身作則。
「楊浦合生匯的樂高店就是一家加盟店,今年10月份剛關店,老闆就是搞房地產的,課程可以打七八折,平均下來,一節課才130左右,很便宜,但便宜的真的不能報。」這位老師透露,此前有一個家長花了2.7萬元,報了3年課程,最後課沒上成,錢也沒要回來。
當然,事實證明,即便報名了授權店似乎也無法一勞永逸。記者通過官微查詢發現,近百家樂高活動中心門店中,大部分門店的品牌使用和課程授權都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一部分已經到期,最遲的也將於2020年到期。那麼這些授權店到期後該怎麼辦?今天上午,《新民周刊》記者致電了西覓亞旗下其中一家即將到期的授權店——樂高活動中心(五角場店),當記者以諮詢課程的名義,提出關於近期閉店的擔憂時,一位接待的李姓老師坦言,五角場店作為樂高的授權店,授權截止日期的確是2019年12月31日,到期後,校區將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和樂高協商繼續授權事宜,如果無法繼續授權,他們還準備了第二個選擇,換品牌。
樂高活動中心五角場店老師帶領學生參加活動「不管怎樣,五角場店絕對不會關店,我們有解決方案的,就是換『高手俱樂部』的品牌,主要舉辦樂高比賽的。」記者通過網絡查詢,李老師口中所說的高手俱樂部,全名西覓亞機器人高手俱樂部,隸屬於西覓亞科教集團,專門培養10—18歲青少年創新能力。隨後,記者又提出萬一換了品牌,課程是否有變動、教學質量會否受影響時,李老師表示,授權到期後,樂高教具還可以使用,課程無法使用,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大可放心。「校區一位老師在這裡工作了九年,對於樂高課程滾瓜爛熟,就算不授權,其實課程也是一樣的,你懂吧。」早在去年8月份已經到期的樂高活動中心莘莊店,目前仍以樂高活動中心的品牌招收學員,而在「樂高教育」發布的聲明中,樂高教育宣布終止與西覓亞公司之間的合作,關閉部分"樂高教育校外活動中心",其中就包括"樂高活動中心"莘莊店。
圖片來源|新聞坊
該校區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全國90%的授權店都是西覓亞授權的,不清楚西覓亞和樂高之間的具體有什麼沒談攏。但他們也沒告訴我們能不能和新的代理商合作,目前我們已經與樂高進行了協商,如果最終不能繼續拿到授權的話,他們也會及時摘牌並更換自己的品牌名稱「上海趣樂文化傳播公司」。作為過渡期,品牌可以使用到2020年1月1日。
圖片來源|新聞坊
這位老師表示,摘牌後,考慮到家長的擔憂,課程的價格也會給到一定的優惠,比如24課時,5492元可以優惠1000元,報的多優惠多,如果不想一次性報太多,還可以分期付款,規避風險。
授權店指責樂高「過河拆橋」
學生上不了課,老師拿不到工資,甚至機構陷入困境。在樂高活動中心看來,樂高教育並沒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保障,既沒有保障授權樂高中心的生存也沒有保障會員權利,突然的解約協議分明就是逼迫130多家門店「硬著陸」。畢竟,樂高活動中心項目進入中國已有10餘年了。這10餘年來,「樂高器材」銷售數據翻到了幾個億,這10年上百個投資人為了該品牌投入了大量資金、資源和精力,和樂高教育一起吸納近50萬家庭了解並傳播該品牌。而此時樂高教育的行為多少有些過河拆橋的意味。為此,樂高活動中心對樂高教育提出了三點質疑:為何將西覓亞旗下的100多家門店全部關停?從收到律師函到摘牌,為什麼只給3個月時間?為什麼要通過官宣的方式發布閉店聲明?
上海市經建律師事務所主任應慧鵬律師認為,當品牌授權方與被授權方終止合作或者發生糾紛,往往造成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損失。
被授權方與消費者籤訂合同時,合同期限不得超過品牌被授權到期日,如在到期日屆滿前,因授權方違約解除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被授權方在承擔消費者損失後可向授權方追溯;如被授權方與授權方在合同期屆滿後終止合作,被授權方未獲授權展期,亦未在與消費者籤訂合同時履行告知義務,則應向消費者承擔全部違約責任。樂高作為知名企業的品牌授權方,在終止或解除與被授權方的品牌授權合同時,顯然沒有理性考慮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今年,上海教育機構頻頻曝出跑路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校外培訓的整改力度仍需加強。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在選擇教育機構之前可以查詢上海教委發布的第一批教育機構白名單,謹防踩坑。
參考資料|新聞晨報、藍鯨財經等
來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