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畢業證、執業資格證、職稱證…,這些證書不僅是莘莘學子和各行業專業人士多年付出換來的收穫,更是國家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證明。每年七月,不僅是高等院校的「畢業季」,還是各類職稱資質評審的「報名季」。記者發現,依託網際網路,從「線上」到「線下」,製售各類證書的「生意」正做得火熱。
免學歷 免考試:交錢就能評「高工」?
「寬進易出」、「輕鬆取證」、「一次性通過」……上網搜索「職稱評審」,首先「蹦」出的不是職稱評審的相關規定和資訊,而是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奪人眼球的廣告,推介各類職稱證書的「代辦服務」。儘管這些機構的名頭五花八門,但他們都聲稱:可以通過「特殊渠道」幫助客戶輕鬆取得各地「正規」的職稱證書。
「中業信科教育潘老師」毫不猶疑地告訴記者:「江蘇、山東、湖南、湖北、浙江、四川這幾個省都可以。高級職稱的話就是一萬四,中級的話就是八千」。而潘老師所說的費用,不但承諾包通過,包拿到證書,職稱證書需要的所有的資料(包括繼續教育、論文、一些業績資料),他們都會幫客戶去做。
而「中騰建業教育顧老師」也告訴記者,一萬九千八一人就包拿到職稱證書,報名的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正反面,甚至都不需要上課。
儘管這些「培訓機構」並不教書授課,但「代辦」的證件卻涵蓋了工程師職稱的各個行業,從初級到高級,一應俱全。記者提出:自己初級職稱都沒有,也沒有任何學歷證書,但想評上高級工程師,這些培訓機構能辦到嗎?答案仍然是沒問題,更有機構表示,只要他們說能做到,就肯定沒問題。
按正規流程,要評一個高級工程師,首先必須通過初級和中級評審,此外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突出的專業業績和本科學歷,然而這些「培訓機構」承諾:不看學歷、不用考試,只要年齡夠,幾個月時間就可以越過初級、中級評審,搖身一變直接成為「高級工程師」。
記者諮詢了在搜索排名中被廣告置頂的此類培訓機構,每一家都承諾:他們辦出的證書都可以通過相關的官方網站查詢驗真。記者發現,這些機構所承接「代辦」的證書遠不止工程師職稱,建造師、會計師、甚至一些名牌大學的學歷都在他們的「業務範圍」之內,而出證最快只要1個月,最慢3個月。
網上驗真也「摻假」 34000元打水漂
這些所謂的「老師」真有那麼「神通廣大」,可以疏通相關部門的所謂「內部人員」在「官網查詢」這個關鍵環節上,為不符合條件的人「鍍上金身」嗎?
韓先生是蘇州一家公司的人事經理。2015年,由於公司裡缺少園林綠化、巖土工程等專業的工程師職稱,韓先生便上網搜索相關的培訓機構,找到了一家。經過電話溝通,對方表示,可以通過正規途徑評出來韓先生所要的相關證書。
兩個月後,韓先生收到了四本證書,每本證書都對應一個檔案袋,裡面主管部門的紅頭文件、委託查詢的回覆函等材料一應俱全。儘管申報表格的內容都空著,留給證書使用者自己填,但上級審批部門的公章早已全部蓋齊。更離奇的是,剛剛拿到的證書,證書的印發時間卻「穿越」到了幾年前。
經過在官網查詢,韓先生也確實查到了證書。也因此,儘管3萬4千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但和企業需求相比,韓先生覺得,只要能在官方網站查到,這錢就花的值。
韓先生回憶,當時進入的所謂「查詢窗口」,是摻雜在「南京人事人才服務網」通知欄內的一個「連結」。然而付款後不久,這個連結突然消失了。
韓先生:這個造假的水平太高了,政府網站上能查到的東西,居然也是假的。
網上驗真為何也遭騙?揭秘「辦證」黑手段
連「證書驗真」也是假的,那麼所謂的培訓機構是正規公司嗎?記者發現,這些從事「辦證」業務的「培訓機構」都在標榜自己的合法性和正規渠道,甚至能以「教育培訓」的名義為「辦證業務」籤訂公司合同。例如:「工商局批准的合法培訓機構」、「建設系統專業的培訓機構」…… 林林總總。
而韓先生也表示,給他辦證的公司,在工商局網站上也有註冊信息,是正規、確實存在的公司,而且公司有店面。然而儘管這樣,自己還是被騙了。
有註冊辦公地址、有前臺、有客服……這些專注於「辦證」的所謂「培訓機構」從表面看和正規公司沒什麼兩樣,但他們忙碌的業務卻頗為神秘。
通過調查,記者獲得了一份此類機構推銷辦證業務的「內部教材」:先是以權威部門、協會的「旗號」打消對方的疑慮,同時以所謂「破格錄取」的「極低門檻」引人上鉤,然後研究辦證人各種可能的回覆,提前準備好回應的內容,並不停地催款。
承諾「官網可查詢」是催款時最常用的「殺手鐧」。虛假證書的信息又是怎麼進入相關部門的官方網站裡的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道出了玄機。
業內人士 「潘老師」:因為我們做5年了,我知道這個東西,市場水很深,人家給你做一個網站,或者給你加一個代碼讓你的信息可以進去,等過了一段時間你再去查,人家不認可了都。
為不符合審核標準的人印製假證書,再通過黑客手段把證書信息的查詢連結「塞進」官方網站,如果官網難以侵入,就「山寨」一個仿冒的官網。種種費盡心思,只為給假證書製造一個「上網可查」的假象。
網絡攻擊:辦假證「逼停」真官網
張凱亮是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一次在搜索本單位的官網時,他發現竟有另一個網站與官網同名,真假難辨,而假冒網站甚至會排在真正官網的前面。而在仿冒網站會有仿冒的查詢窗口,查詢職稱認定信息,而原有的官方網站則並沒有這樣的功能。
在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力資源網」所服務的勞動年齡段人口約有20萬,而正是因為假冒網站的出現,原有官網被迫關停,包括通知、公告和申報在內的各項工作一度「停擺」。
仿冒黨校網站 百餘人獲得「學歷」
假冒網站「瞄上」的不止是人社領域。這個打著「長治市委黨校」名義的網站,不僅在工信部查不到備案,IP位址也在境外。它不僅在版式設計上極力模仿官網風格,新聞資訊、領導活動也不斷更新,而且「自創」出了原網站根本沒有的「學歷認證」這個板塊。
有知情者向記者提供了這個假冒網站的一份後臺數據。根據這個多達一百多人的名單,在所謂的「學歷認證」窗口一一輸入這些人的姓名和證書編號,記者發現:名單上的人都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獲取」了「長治市委黨校」不同專業所謂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學歷。記者發現,該「學歷認證」甚至還設計了二維碼,可以通過手機掃描再次「驗真」。
憑空捏造「官網」 伺服器藏匿境外
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假網站目前已經頗具規模。除了仿冒某些政府官網的「真身」,造假者更會憑空捏造出貌似政府名頭的網站,利用多個「分身」開展證書查詢。這些假網站的名字有的僅「一字之差」,而伺服器卻均在境外。
學歷造假、職稱造假的「市場」究竟有多大?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個「辦證機構」的網絡廣告上「窺見一斑」:帶著不同的利益訴求,總有人想方設法用假證書,去鑽審核的「空子」,破壞社會公平,挑戰誠信底線。
據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介紹,買賣、使用假證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真正的受害者是普通的老百姓和群眾。如果你買了假的醫師資格證書,那麼患者就是受害者,如果你買了教師資格證書,學生就是受害者……此外,那些通過自己辛苦學習,努力獲得真正文憑、真正證書的人,他們也同樣是受害者。
600餘個「辦證」QQ群長期活躍
通過長期調查,記者找到了600多個「辦證」業務的QQ群,每個群內都有幾百個「辦證業內人士」同時在線,日夜不停地交流大量辦理各種證書的信息。這些學歷、職稱、執業資格證書所涉及的行業幾乎無所不包,除了學歷學位,甚至還包括醫藥衛生、特種設備操作、建築行業等直接關係人身安全的執業資格。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這個是侵犯群眾的利益,甚至生命。從買受人到代理機構,這都是有主觀明知的。而且你買了以後再去使用這種假證,就是違法的行為。依照治安處罰法的規定,是要接受處罰的。打著代辦的名義和旗號,去唆使請求人買賣這些假證,做網站的人,他觸犯了刑法的「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同時也涉嫌構成詐騙罪;發布虛假信息,招攬生意的這些人,他們涉嫌構成了詐騙罪;製作假證的人,那就觸犯了刑法第280條的規定,構成了製造、變造、偽造國家公文印章罪。
警方破獲假證大案 60餘培訓機構涉及其中
學歷、職稱、資格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假學歷、假職稱、假資格對整個社會的危害更不容忽視。公安部門表示:將堅決開展行動,依法打擊此類製售假證書的違法犯罪行為。日前,江蘇南通警方就成功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仿冒國家機關網站製售假證案」。這起案件涉及範圍之廣,涉案人數之多,都超出了辦案人員的想像。
2000多枚偽造印章,專案組民警清點歸類,就花了一周時間。而這只是本案裡警方查扣的作案工具的一小部分。
各類假印章,假證書擺滿了12米長的會議桌。「人社部考試中心」、「山西省人社廳」、「中航集團」、「中鐵集團」、「中國鹽業總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甚至解放軍某部隊的印章均被仿冒。此外,從初級到高級,各類被查獲的職稱證、任職資格證、執業資格證…總計達22000多本。而經過查證,全國有60多個培訓機構涉及其中。
一案牽出3萬4千餘人證書造假
從2016年底開始,專案組先後在四川、北京、河北、江蘇等地進行深入調查,目前已關閉虛假網站12個,查處製售假證書的所謂「培訓機構」3個,摧毀地下辦假證窩點2處,成功打掉了一個「網上宣傳接單」、「線下製作假證」、「仿冒官網查詢」的特大犯罪產業鏈。
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 楊開開:人員覆蓋面比較大,主要是5省12市,一共抓獲的人員大概有25個左右。
南通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民警 孫升:800多個仿冒網站,跟我們人事部門的一些官方的正規網站相似度都是基本能達到九成以上。有170多個正規網站是被黑客侵入的,就是被打上黑連結、暗連結的。涉及到後臺人員數據有三萬多,意思就是說有三萬多人都是辦(買)假證的,而且這些證大部分都還流通在社會。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在本案涉嫌已經辦出的34260本假證書中:教師資格類的證書13558本,佔39.5%;包括會計師、經濟師等在內的各類職稱證書9480本,佔27.6%;建築施工資質類的證書7640本,佔22.3%;普通話證書1637本,佔4.7%;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181本,佔3.4%;此外還有包含上海交大等名校在內的學歷證,以及藥劑師證、眼科醫師等醫藥衛生類資格證近800本,佔2.5%。
目前,南通警方正在加緊梳理,相關人員信息將分批通報給各地行業主管部門及用人單位。
揭開「辦證黑產」冰山一角
「證書造假」為何有如此大的市場,如何治理才能「治標」又「治本」?記者在南通市看守所,採訪到了本案的幾名主要嫌疑人。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連嫌疑人吳某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叫「陳老師」。
據南通市公安局民警專案組成員張捷介紹,嫌疑人吳某以前曾是北京某大學的英語老師,研究生畢業。他將假證書的需求方和供給方連接起來,從中賺取差價。
嫌疑人吳某:80%以上培訓機構都是這種生存方式,有正規培訓的需求,也有假證書的需求。如果不幫他把這個問題解決的話,客戶是留不住的,就是A公司不做B公司做,那麼A公司就把這個客戶丟掉了。
做一本「假職稱」成本只要10元,包含全套相關材料的印製成本也只要一百塊錢左右,而這些培訓機構只要做成「一單生意」就能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由於「搞正規培訓沒有做假證的利潤高」,在一些如建築類的培訓機構當中甚至出現了畸形的「逆淘汰」。
吳某坦言,使用假證書即便被查出來,違法成本也很低,而假證書可以矇混過關的原因也是沒有全國統一的資料庫平臺去查詢 。
證書查詢不統一 造假者有機可乘
警方查明,該團夥在過去五年中仿冒了800多個人社和教育部門的官方網站,以山東、江蘇、浙江、陝西、湖南、湖北、西藏等20多個省級人社部門的名義發放職稱證書,並在假冒網站上進行所謂的「證書網上查詢」。而在國內,技能證書有統一網站可以查詢,職稱證書卻沒有。每個省、市的職稱證書都是分開的也讓造假者有機可乘。
嫌疑人任某,27歲,進入證書造假這個行當的「起點」竟是從大學畢業時購買假證被騙開始。
幾年時間裡,任某製作了100多個假冒網站,而每本假證書只要能在這些假網站上被查到,就如同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價格從幾百元,飆升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而任某負責將做假證的信息數據上傳到自己製作的假網站裡,每上傳一條賺200元。到目前的4年時間裡,他已經賺了300多萬元。
從買假證被騙,連累全家舉債,一直到「為假證驗真」,開上豪華轎車,僅僅用了四年多時間。但這幾年對任某來說,日子並不好過。
南通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民警張捷:他也一直是處於那種擔驚受怕的狀態。他所有的作案用的電腦,家裡他妻子也好,父母也好,無論是誰都不允許碰一下。誰要是碰了一下他的電腦,他都要發脾氣。猶如黃粱一夢一場空,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哪怕賺了再多的錢,到頭來,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表示,公安機關下一步還要嚴格依法進行打擊,依法進行清理網上相關的一些非法信息,對於涉嫌構成犯罪的,要堅決依法打擊,而且要全鏈條地打擊,從製作網站的,到發布虛假信息招攬人員的,到最後製作假證的這些,都要打擊。同時也提醒那些試圖通過購買的方式,來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明、證書的這些人,也要注意,不要去觸碰法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