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上午11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正式開診。
原定於2019年1月3日上午正式開業的長安區醫院,因故推遲了一天,但這並不影響她為整個長安區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的責任。早在兩個多月前的2018年10月18日,長安區醫院就已經開始了試運營。
在那個時候,她便以全新的環境和形象開始接診。
壹
很多人,包括業內的不少人,其實對長安區醫院是不怎麼了解的。
長安區醫院也就是之前老百姓熟悉的長安縣醫院,始建於1949年,位於韋曲街道文化街8號,是政府創建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非營利性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當時醫院所處的位置可謂是長安區的黃金地段,什麼電影院、文化館、長安賓館等都在同一條接上,就連當時的縣政府只有一步之遙。雖然算不上整個區的中心地段,也好比現在小寨之與西安城。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當年的繁華景象。
雖然地處繁華之地,但彼時的長安區醫院和其他縣級醫院一樣,承擔著區域老百姓醫療服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危、急、重症、疑難病的初診、處置和轉診。當然還有適宜醫療技術的推廣應用,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以及街道衛生院、基層衛生人員教學培訓和技術指導等等一系列的基礎工作。
2002年9月,國務院下發文件,撤銷長安縣,設立西安市長安區。
自然而然,長安縣醫院就成了長安區醫院(2009年5月經西安市編辦批准還加掛了「西安市第十二醫院」的牌子)。隨著長安區的不斷發展,原長安區醫院的醫療設備已無法滿足轄區內老百姓的醫療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安區政府於2011年決定遷建長安區醫院,以提升長安區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
貳
這世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橫空出世,不過都是精心準備的必然結果。
或許,2011年是長安區醫院發展史上的元年,抑或是當年長安區政府的那個「遷建長安區醫院」的決定註定了她的不平凡。
隨著新醫改的實施和逐步推進,「建立以縣醫院為龍頭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成了縣級醫療衛生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在這個時候,絕大部分人才清晰地認識到"看病難"、"看病貴"是彼時乃至很長一段時間裡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看不起病的人大多是生活在鄉鎮、農村的廣大群眾。所以,政府的投入和發展的重點自然偏向於能夠輻射周邊鄉鎮、農村的縣級醫院,以點帶面,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逐步穩步緩解到"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這就要求長安區醫院不能再以傳統「縣醫院發展模式」運營和發展,更不會僅僅停留在建設個新院區,把原來的長安區醫院複製粘貼。這是長安區政府不願看到的結果,也是社會正向發展的需求所不所以,長安區醫院需求突破,也必須有所創新。
叄
「你剛好需要,我剛好專業。」
這句話乍一聽很耳熟。沒錯,這句話就是時下很多「微商」最為流行的推廣語。但仔細一琢磨,也並不是不無道理。
這個時候,我們就該了解一下長安區醫院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關係了。
其實,前者的主管部門長安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一直以來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交好。
無論是交大一附院長期以來對長安區醫療衛生事業的幫扶,還是每一次專家團隊深入基層的義診宣教,抑或是長安區衛計局因交大一附院特例救助「長安區砲裡街道南桑村的貧困戶李某」一事專門致感謝信也好,這都足以證明雙方的友好往來和頻繁互動。
但真正讓雙方關係有進一步發展的是2016年10月長安區人民政府與交大一附院籤署了《西安市長安區醫院託管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但這也僅僅是個「框架協議」,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只是說明雙方有這麼個意向。
一年後,2017年9月30日上午,雙方經過進一步的溝通,正式籤訂了《託管協議》,這個時候才確定雙方有了共同的目標,也知道彼此要付出什麼,誰來帶頭,朝哪個方向走,以什麼姿態走等問題,算是個實質性的進展。
肆
其實,西安醫療圈裡的人大都知道,交大一附院發展的迅猛之勢可以讓很多人驚嘆。不論是科研、人才、技術,還是在文化建設、內涵建設以及對「西遷精神」的傳承與踐行方面均以一個優等生的形象出現,甚至連醫院的宣傳工作都做的讓同行望塵莫及。
有時候真的很害怕,害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交大一附院在完成自我蝶變的同時,託管了鹹陽彬州市中醫醫院;全面託管韓城市轄區內四所公立醫院和一所民營醫院;探索佛醫結合新醫療模式,託管了大興善寺院醫院;整體併入西安一四一醫院;還有今天剛剛開診的長安區醫院,以及未來的國際陸港醫院……
從這一點上看,交大一附院在做整體的布局,是要打通醫療服務產業生態壁壘,構建一個上下聯動的綠色就醫閉環。
現在,我們來大概了解下交大一附院和長安區醫院之間的「剪不斷 理還亂」。
2016年10月,長安區人民政府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籤署了《西安市長安區醫院託管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建立初步意向)
2017年9月30日,長安區人民政府與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式籤訂長安區醫院託管協議。(雙方正式建立託管關係)
2017年12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會上討論通過理事會成員組成,推舉施秉銀院長為理事長;討論通過《西安市長安區醫院理事會章程》;討論通過長安區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組成;討論了醫院整體搬遷計劃。
這次理事會其實意義還蠻重要的,就一個旁人來看,起碼為下一步新院區的運營奠定了基礎,也為新院區的整體搬遷拉開了序幕。
2018年1月1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工作人員正式接手運營長安區醫院。
2018年2月,長安區醫院成立搬遷辦公室,組織人員進駐新院區,與長安區統建辦開始院區交接工作。
2018年7月20日、21日、22日長安區醫院進行了模擬運營演練,發現問題,逐步完善。
2018年10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試運營。(原計劃10月初正式開診,為國慶獻禮,後因故延後。)
2019年1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區正式揭牌開診。
伍
醫療衛生事業是普惠的民生事業。作為西安市的人口大區,醫療衛生資源不足一直是長安區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
有問題就得解決問題,如果一直置之不理,本身就會形成新的矛盾和衝突點。
所以,歷屆長安區委、區政府把與交大一附院合作辦醫作為努力的方向,視為長安區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也一直想憑藉交大一附院的綜合實力帶動整個長安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此彌補長安區近百萬百姓的就醫需求。
據先前的官方公開資料顯示,長安區政府在長安區醫院遷建的項目上共投資8.4億元。但醫觀者從西安市長安區政府代區長李嫻開診儀式上的致辭中獲悉,這一數字實際上是11億元。後來了解到,追加部分主要是用於購買新院區的醫療設備,以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
有人會問,既然有了新院區,老院區何去何從?
按照長安區的整體規劃,長安區醫院舊址將改造提升為專業特色的婦幼保健院。同時,長安區還將啟動建設投資10億元、佔地100畝、床位1000張的西安市中醫醫院南郊分院(長安區中醫醫院)。啟動建設投資15億元、佔地203畝、床位780張的常寧國際醫學中心。
這個結果也足以看出長安區政府在解決百姓就醫需求方面的良苦用心和不懈努力。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長安老百姓會享受到更多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看病難的問題也將逐步緩解。
陸
萬事開頭難,凡事有始終。
長安區醫院正式開診了,今後的路怎麼走?
這之於長安區醫院的醫護人員,之於長安區的百萬百姓都不無關係。
按照雙方的協議,一附院全面託管長安區醫院後,將充分發揮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把長安區醫院建設成一所基本醫療服務與高端醫療服務皆有,公共衛生職能與特色醫療服務並舉,一體化管理、獨立運營、單獨核算的新型現代化醫院。
「長安區醫院作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兩院三區四分院」布局的重要組成成份。兩院區將採取同質化管理,一附院將持續供給優質醫療及管理資源,努力實現「1+1>2」的效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告訴醫觀者。
是的,雙方在醫院級別,醫療技術,人才隊伍、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有了交大一附院的加持和備書,會很快補齊醫療新技術和人才梯隊建設的短板。
同時,交大一附院有針對性地對長安區醫院進行「輸血」,逐步提升長安區醫院自我「造血」能力,相信長安區醫院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柒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歷經滄桑、飽經風雨。」
長安區醫院院長趙新漢用這八個字對醫院過往做出的總結式詮釋。
不管長安區醫院過去經歷了什麼,面向未來,相信每一位「長醫人」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醫院打造成一所本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醫院,領頭羊醫院,為長安百萬群眾提供快捷、方便、熱情、周到、放心的醫療服務。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2019年信念彌堅!在新的一年裡,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往開來,奮力書寫新的更加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這是署名為黨委書記馬辛格、院長施秉銀的「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原話。
也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兩位掌舵人對「兩院三區四分院」戰略布局的期許和奮鬥目標。
每個忽然轉型的人,都有著許多平靜努力卻無人問津的時光。他用空閒的時間做了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他不是天才,只是個努力的人。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如此,長安區醫院如此,我們亦如此。
願我們都能抓住機遇,努力奔跑,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 | 醫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