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十月革命隆隆炮聲由此傳入

2020-12-25 海疆在線

導讀: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東北地區的工人階級和廣大愛國民眾的革命覺悟得到了極大提高。東北地區和全國一樣,進入了一個覺醒的時代。

圖為中東鐵路哈爾濱站。(資料圖片)

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等東北地區毗鄰蘇俄,中東鐵路貫通其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東北成為國內較早聽到十月革命隆隆炮聲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地區。

旅俄華工最先接受十月革命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招募到歐洲做工的數十萬中國工人先後經中東鐵路返回祖國,其中不少人留在了東北,留在吉林的就有近2萬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參加過十月革命的戰爭,經受過革命洗禮,是最先接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付諸實踐的一支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同時又是一支向國內傳播馬列主義的生力軍。

旅俄華工聯合會會長劉澤榮(又名劉紹周)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出席共產國際第一次大會和第二次大會,是唯一受到革命導師列寧三次接見的中國人。經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批准,華工聯合會內部還成立了共產黨支部。在俄國共產黨華員局領導下,旅俄華工黨員為傳播和宣傳馬列主義做了大量的工作。十月革命後,旅俄華工陸續歸國,劉澤榮和華工聯合會莫斯科分會會長張永奎留在了哈爾濱,劉澤榮進入中東鐵路局工作。反動當局對此感到十分不安,1919年1月29日,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給北京政府的密電中說:「歐俄華工附和激黨回國鼓吹社會主義。」1月30日,吉林省長郭宗熙密電各道尹,要求嚴密防範一些歸國華工……儘管反動當局處處嚴加防範,但是仍有許多回國華工躲過反動軍閥的嚴格檢查,巧妙地將刊載有宣傳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和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的報刊,如《旅俄華工大同報》《華工醒世報》《社會警鐘》《工人寶鑑》等帶回中國。這些書籍在國內流傳後,給廣大工人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歸國華工還將親眼目睹、親身經歷和親耳聽到的有關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情況,傳播給周圍的人。通過他們的宣傳和介紹,國內的工人了解到了十月革命的情況,深受鼓舞。

旅俄華工的歸來,不僅壯大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隊伍,也促進了工人的覺醒,加快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步伐。

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在東北地區宣傳馬列主義

由於沙俄佔據中東鐵路,中、俄工人早有接觸,東北工人接受俄國共產黨的影響早於全國其他地區。早在十月革命前,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就活動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並在中國工人中進行系統的宣傳。1905年11月,來華的布爾什維克以哈爾濱總工廠為基地,建立了布爾什維克組織,在舒米雅茨基(後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革命活動。布爾什維克在中東鐵路的活動給東北人民以很大影響。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在革命勝利當天就通過無線電報傳到哈爾濱。最早得到消息的中東鐵路的中國工人、革命士兵為之熱烈歡呼和慶祝。1918年10月,俄共(布)幫助中國工人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建立起自己的工會——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這是中國工人建立的最早體現中國工人根本利益的工會組織之一。

1919年3月共產國際成立後,更有大批俄共(布)黨員幹部被派到中東鐵路工作。在俄共(布)遠東局符拉迪沃斯託克分局領導下,俄共(布)通過在東北地區組織工團,主辦講演會宣傳馬列主義和革命思想。在哈爾濱成立的勞工大學,每晚舉行公開演講,演講題目有社會主義史、工人運動史等。俄國布爾什維克還在東北創辦報刊,由俄國工兵蘇維埃和職工聯合會創辦的機關報,如《勞動之聲》《前進報》等達10多種,這些被稱為「紅黨」的革命報刊,經常刊載革命理論,介紹俄國革命等,在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列主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俄共(布)還把宣傳共產主義的讀物和小冊子譯成中文,如《蘇俄真理報》《共產革命》等,在一些書店售賣。

俄共(布)在東北地區的宣傳活動,使一部分先進的中國工人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在各地的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先進知識分子積極傳播進步思想

五四運動前後,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進步青年,如周恩來、瞿秋白等人先後來到東北地區。他們在東北的活動,擴大了馬列主義的宣傳和影響。1917年夏,周恩來專程到哈爾濱看望南開學校好友鄧潔民。鄧潔民在周恩來的熱情鼓勵下,創辦了東北最早的一所現代私人學校——東華學校。1920年秋,周恩來在赴法國勤工儉學前,再次到哈爾濱向鄧潔民辭行。周恩來為東華學校學生就中國社會的前途等問題進行了演講。東華學校此後不僅成為馬列主義宣傳活動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通往蘇俄的秘密聯絡點。革命人士張太雷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往返經過哈爾濱,吃住都是在東華學校。在京津等地求學並接受新文化運動洗禮的東北籍學生,也為東北傳播十月革命經驗和馬列主義思想作出了貢獻。他們經常把傳播新文化和宣傳社會主義的《新青年》雜誌寄給東北的親友。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等3人,以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記者身份,赴蘇俄採訪考察,在哈爾濱停留50多天。瞿秋白通過找在哈爾濱的俄國共產黨人談話,參加俄僑紀念十月革命3周年大會等活動,第一次聽到了雄壯的《國際歌》,令他激動不已。瞿秋白在《餓鄉紀程》一書裡記述了當時激動的心情和慶祝大會熱烈的場面:看壇下擠滿了人,宣布開會時大家都高呼「萬歲」,這時全體到會者哄然起立唱《國際歌》,聲音雄壯得很——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國際歌》……瞿秋白等人不斷將哈爾濱所見所聞傳給北京《晨報》。到1920年12月10日離開哈爾濱時,共發新聞稿13篇。瞿秋白幾次提到,在哈爾濱的日子裡,他們感受到了「共產黨的氣息」。這是他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十月革命在哈爾濱的餘波、蘇俄紅軍在遠東的節節勝利,而呼吸到的「共產黨的空氣」。從蘇俄回國後,瞿秋白把《國際歌》的歌詞譯成中文,從此,《國際歌》便在中國傳唱開了。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東北地區的工人階級和廣大愛國民眾的革命覺悟得到了極大提高。東北地區和全國一樣,進入了一個覺醒的時代。通過中東鐵路來往於蘇俄的這條紅色之路,不僅拓寬了馬列主義的傳播渠道,而且也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1920年4月,經共產國際批准,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全權代表維經斯基等來華了解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情況,他們通過中東鐵路,由滿洲裡入境,經哈爾濱、長春、瀋陽到達北京,然後又去了上海,維經斯基先後會見了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8月上海建立起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礎。1921年7月,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侯遠東)

相關焦點

  • 臺媒:蔡英文存幻覺 民進黨內炮聲隆隆
    臺媒:蔡英文存幻覺 民進黨內炮聲隆隆   中新網2月21日電毋須藍營開火,民進黨內部就已炮聲隆隆。  文章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夜宴綠營「本土派」大老,對這次選舉結果、個人心路歷程做較完整的說明,與會者肯定她領導民進黨近四年的表現,並表明支持她參選2016年「大選」。小英找到「蹲下跳更高」臺階。
  • 炮聲隆隆(微小說)
    #伍建森作品集#七十年前的那個冬天,那場跨江跨國、寒冬援朝、炮聲隆隆的戰爭
  • 民進黨開會「女諸侯」與蔡英文鬥嘴 黨內炮聲隆隆
    不過,當日會議後半場,針對民進黨日前在島內農會選舉中大敗一事,要求檢討的聲浪就可謂炮聲隆隆。「新潮流系」臺南市議員林宜瑾當場告「御狀」,怒打民進黨高層在農會選舉前放話,指高雄市長陳菊、臺南市長賴清德不夠積極經營農會系統,痛批這樣的放話行為太惡劣,要蔡英文好好管管。蔡英文聽了忍不住告誡,「好不容易拿回政權,務必要團結」。
  • 有關俄國十月革命的電影推薦
    有關俄國十月革命的電影,有一部就叫十月革命,電影故事講的是十月革命以後,尼古拉沙皇一家全部被紅軍殺害,前白俄將軍也全部被紅軍處決。 還有一部是列寧在十月,無論擁護還是反對,沒有人能否認十月革命對於20世紀乃至可以想像的人類命運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從世界歷史的完整性出發,十月革命才是全球近代史的終結,現代史的開端。
  • 蔡英文新論調對抗統一,島內已「炮聲隆隆」
    在2020年「大選」日益臨近之際,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挑戰兩岸關係,其動機引發島內外警惕,島內炮轟其的輿論已是「炮聲隆隆」。
  • 九一八的炮聲響起,他冒死轉移了東北大學最寶貴的東西
    2018年4月26日是東北大學95周年校慶,東北大學創辦於1923年, 可以說這所學校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雨飄搖, 說起東北大學,不得不提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當時在東北主政的張作霖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意識到教育對國家意味著什麼,要富強就要開民智,日本人說你們想上學可以上我們日本的大學
  • 「黃洋界上炮聲隆」被翻譯成「在黃色海洋的邊上響起了隆隆炮聲」
    尤其是外國人不易理解,比如,誤將「黃洋界上炮聲隆」翻譯成「黃色海洋的邊上,響起了隆隆炮聲」,令人啼笑皆非。1963年《毛主席詩詞》(37首本)出版後,外國文書籍出版局立即組織翻譯出版英譯本。1964年1月,毛澤東應英譯者的請求,就自己詩詞中的一些詞句,一 一作了口頭解釋,一共有32條,達1900多字。這是毛澤東解釋自己作品條目最多、最詳盡的一次,足見他十分重視對外傳播。
  • 美國北卡州發生怪事,天空迴蕩神秘炮聲170年,科學家無法解釋!
    最近科學家們甚至利用了地震數據來尋找塞內卡炮聲的根源,不過遺憾的是,這種神秘的隆隆聲依然神秘,繼續肆虐著人們的神經。塞內卡炮聲,已知自然規律真的無法解釋嗎?最早記錄的塞內卡炮聲塞內卡炮聲,第一次被描述出現在170年前的1850年,一位名叫詹姆斯·費尼莫爾·庫珀(James Fenimore Cooper)的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說《湖炮》中寫到了湖裡傳來的不祥隆隆聲。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梳理: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     一、 二月革命     1. 時間: 1917年3月     2. 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3.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 背景: 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 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 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 俄國史:十月革命與20世紀(二)
    同時,因為有了外在的挑戰者而進一步加劇了內在的矛盾,並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當裂變的資本主義世界以美國為中心開始重新組合時,由十月革命發展而來的蘇聯已經成為另一個建構中的「世界體系」的中心。這種「兩個世界」對抗的格局雖然在歷史的長時段中仍屬於過渡形態,但畢竟改變了世界體系發展的自發性走向,並由此在戰後四十餘年間影響了部分國家和部分地區的發展道路。
  • 十月革命的炮響是怎樣傳到中國的
    並派軍隊封鎖與蘇接壤的東北邊境,阻斷中俄交通,隔絕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者的聯繫。1918年5月同日本政府籤訂了關於反對蘇俄的秘密軍事協定,不久就加入了帝國主義各國對蘇維埃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武裝幹涉。為了把外蒙變成對蘇俄進行敵對活動的基地,中國政府於1918年10月將軍隊開入外蒙境內。這時的俄國西伯利亞也發生了革命,建立了遠東共和國,和蘇俄歐洲部分還是不統一的。
  • 2021年提幹考試《軍事知識》——世界近代後期戰爭:十月革命
    關鍵詞:士兵提幹 張為臻 大學生士兵提幹 提幹考試輔導 軍事知識 十月革命  2021年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幹·優秀士兵保送入學——《軍事知識》考試分值:軍事知識50題,每題2分,共計100分。  【考點概述】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色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7日,為什麼還叫「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國布爾什維克發動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1922年12月30日,蘇俄與其他加盟國正式組成蘇聯。「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意義的大事件,世界歷史從此進入現代史,其影響更是遠及全世界。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十月革命」明明發生在1917年11月7日,名字為什麼卻叫」十月革命「呢?現在世界通用的西曆本名為格里高利曆,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布的。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
    談到俄國的十月革命,許多人慣性思維便直接認為是在十月份發起的革命運動。可事實是,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當時武裝部隊以底層的勞動工人為主的無產政黨,包圍了臨時政府,並於凌晨佔領,最終以資本主義所組成的臨時政府潰敗而告終。
  • 金雁:十月革命的真相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這句話,最早是託洛茨基在一九一七年五月十七日回國時說的,他的原話是,我們已經「開闢了一個新紀元,一個鐵與血的紀元」,這後半句話雖然道出了十月革命的實質,卻因為充滿殺戮氣和血腥味而很少有人提及。後來毛澤東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僅開闢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它震撼了世界,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
  • 青年毛澤東的十月革命觀及其深遠影響
    青年毛澤東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高度,高度評價十月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分析十月革命對中國的重大影響,初步總結十月革命的經驗,並力圖把這些經驗運用到中國具體實踐當中;立足中國具體實際,指出中國人可以借鑑但不可能照搬十月革命經驗。
  • 「十月革命」的硝煙與歷史真相
    知道分子之李公明專欄  近日來,一些學者撰文回顧俄國「十月革命」事件的歷史,實在是應該引起公眾的更多關注。然而,與「華南虎」事件的一直沸沸揚揚相比,對於俄國十月革命90周年的思考卻似乎有點冷清。
  •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窮人很多,如今是全球城市五百強
    1、這組老照片集中集中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居民的生活狀態。從這些老照片上能看到,當時窮人很多。但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可是個大城市,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223名。2: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3: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4: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5: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6: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7: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
  • 鼉聲隆隆化為龍:《山海經》神話傳說(15)
    譯文再往東北三百裡有座山,名叫岷山。長江發源於此,向東北流注於大海,水中有很多品種優良的龜,還有許多似玉的白石。山中的樹木多為梅樹和棠樹,獸類多是犀牛、像、夔牛,鳥類多是白翰和錦雞。還有一說,古人常以動物發出的聲音為其命名,鼉能發出像打雷一樣隆隆的聲音,因此,龍這個名字很可能取自其音「隆」。小編解讀不管任何虛擬的、想像的產物都是在生活中能找到源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