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中國首個第三方開放式創新平臺——液態空間PondSpace™(www.pond-space.com)正式上線試運營!
這標誌著——中國企業在尋求創新的路勁和方法上有了一個新的選擇,即企業可以通過「液態空間」這個第三方開放式創新平臺,依託其來自全球的創意、知識和技術資源,解決各類創新的需求、問題和難題,從而以更低成本但更高效的方式實現創新,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該平臺找到企業內部研發成果外部商業化的有效途徑。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在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僅僅依靠內部研發資源進行高成本的創新活動,已經難以在快速變化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而開放式創新作為一種日漸普及的創新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企業的關注和採用,並且正逐漸從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及政府機構發展。
為什麼開放式創新會逐漸走人企業的視野呢?因為開放式創新具有傳統的封閉式創新所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採用開放式創新有效打破或打開了企業創新的邊界,能有效拓寬企業的知識來源,能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新選項,並能讓企業進行更靈活的創新投資。
其次,開放式創新還能幫助縮短新產品上市的時間,提高創新成功的機率,以及降低創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等等。
根據我們的了解,開放式創新模式最先在歐美發展,各類開放式創新平臺也運營地比較成熟,而在中國,開放式創新模式起步稍晚,但隨著新技術發展和經濟形式不斷變化,隨著中國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中國也開始大力提倡「開放創新」。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採用開放方式創新模式,比如,一些行業領先的品牌企業已經開始自行搭建創新社區和創新平臺。但這些社區或平臺都圍繞本企業內部的創新需求為主,即以服務自身為主,而真正的第三方開放式平臺還比較少見,所以,液態空間PondSpace™開放式創新平臺的推出也算是開了個小頭,不過我們認為,這對開放式創新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來說,意義深遠。
液態空間PondSpace™ 定位為一個專業的創新經紀和創新促進機構,由上海迅孚合創教育科技公司基於開放式創新理論和「網際網路+專業服務」模式精心打造,當前,液態空間共推出兩大服務板塊,四大服務產品。
第一大服務板塊是創新經紀服務,包括:創新挑戰、創新大獎賽、藝術家科技駐地三大創新服務產品,分別滿足不同企業客戶的多層次和多階段創新需求。
第二大服務板塊是創新學院,主要從事與創新相關的理論、方法和過程的研究和諮詢,開展開放式創新理念的傳播活動,以及基於協作學習理論與創新經紀實踐的教育培訓服務。當前,平臺主要以「協作學習培訓」為主,後續將逐漸啟動與創新相關的理論、方法及過程的委託研究服務和諮詢服務。
液態空間的創始人羅建衡先生認為: 「跨界」和「協作」是創新的重要途徑。他說真正的創新往往不時來自於企業內部,而是企業外部,而 「協作」是創新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形式或方法。因此他在規劃構建液態空間平臺的服務時,特別為平臺的需求方(企業客戶)和創新資源的提供方(參與者)提供了「協作學習培訓」這一配套服務,以此提高各方跨界創新和協作創新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他也把此作為液態空間的價值主張,他堅信液態空間能有效幫助客戶加快創新和加快知識資產商業化,為客戶創造價值。
羅建衡先生還表示,液態空間PondSpace™ 平臺將以「連結知識,合創價值」為經營理念,致力於成為中國最活躍的第三方開放式創新與服務運營平臺,為中國企業的創新和中果的開放創新事業供獻自己的力量。
關於開放式創新
開放式創新是相對傳統封閉式創新模式而言的一個新的創新範式,由哈佛大學的切薩布魯夫(Henry W. Chesbrough)教授於2003正式提出。該理論強調「有目的地讓知識流入和流出以加快企業內部創新」,並重點指出外部知識資源對於企業創新過程的重要性。現在,開放式創新已經成為領先企業普遍採用的創新機制。
開放式創新機制可以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前者是指企業利用外部的知識資源,將外部有價值的創意、知識、技術整合到企業中來的創新和商業化過程。後者是指企業成為其他組織的知識源,將內部有價值的創意、知識、技術輸出到組織外部,由其他組織進行商業化,而企業在此過程中同時獲益。有些企業採取將知識的「流入」和「流出」結合起來創新的策略,也被稱為「耦合式開放式創新」。
在歐美,第三方開放式創新平臺(創新中間機構)在開放式創新活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已成為開放式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和價值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