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永遠不要說「不」,也永遠不要說「是」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韓焱精選 湛廬文化

你好,這裡是韓焱精選。

這期音頻,我想分享的是《絕地談判》這個系列的作者馬蒂亞斯·施漢納的一篇文章。

馬蒂亞斯·施漢納

施漢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談判專家,在警隊工作的18年裡,參與了無數的艱難談判。離開警隊之後,他整理了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和技巧,創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為商界、政界人士提供談判諮詢,比如財富五百強公司的跨國併購,還有國家之間的外交交涉等高難度的談判。

在這篇文章裡,施漢納分享了三個有些反常識的談判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既不要說『不』,也不要說『是』」。也就是既不要直接拒絕對方,也不要輕易妥協。談判不是辯論,達成協議才是最終目的,所以永遠不要關上達成協議可能性的大門。

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對對方的要求作出反應」。也就是不要在對方建立的談判框架裡討價還價,而是要以目標為導向,按照你的策略進行談判。

第三條原則是,「不要僅憑理性去談判」。也就是除了要準備詳細的談判材料,靠嚴密的邏輯去談判,還要靈活地使用談判策略和技巧,這樣才能創造出新的更大的「可協商空間」。

施漢納還指出,在所有的談判技巧之上,還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談判的本質是一種交易,你的目標不是要「贏了對方」,而是要「贏得對方」。這個原則在任何一種場合,無論是商業,政治還是其他,都能幫你掌控和主導談判。

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

編輯排版 | Eurus

點擊即可免費收聽音頻

原則一:

永遠不把門鎖死,既不要說「不」,也不要說「是」。

我想從最重要的原則開始,也就是在艱難的談判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讓我們從劫持人質的情景開始。在人質劫持事件中,劫持犯總是從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要求開始,並且沒有任何想合作的意願,比如「我要一輛撤離的車,否則我就殺了第一個人質」。所以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辦,以及如何開始談判?

作為人質劫持事件中的首席談判代表,我學到第一個原則就是:在談判中永遠不要說「不」,因為「不」意味著你關上了達成協議的所有可能的大門。

你不應該違背對方,因為這意味著「我相信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告訴我的談判夥伴他或她是錯的,這不是很明智的行為。我在過去幾年裡學到的東西是:你無法說服你的談判夥伴,這是在浪費時間。

注意,同樣重要的是,你也永遠不要說「是」。因為,只要尚未做出承諾,每個人就都願意談判。

談判的目標不是去說服,談判的目標是達成協議。達成協議,意味著我們需要找到解決辦法,我不想告訴你你是錯的,也不想告訴你我是對的。我想要的是達成一個協議。

推薦閱讀

《絕地談判2》

作者:[德] 馬蒂亞斯·施漢納 譯者:黃靜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原則二:

不要做出反應,永遠不回答一個在對方要求之下的問題。

妥協很容易。

如果劫持犯說我需要一輛車撤離,不然就殺掉人質,你不能說,「你可以得到一輛自行車而不是汽車」。如果採購人員說需要降價10%,你不能立馬說,「降價5%」。

這是因為,首先,如果你在一秒內從汽車到自行車,從10%到5%,這就等於向對方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也就是在條件上你還可以讓步更多,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咄咄逼人,施加更多的壓力。

其次,如果你總是按照對方提出的要求而被動反應,這意味著當你的談判夥伴提出新的不合理要求,你馬上就跳進了他們的「沙箱」裡,接受了他們的策略,然後就只能他們的壓力下,對他們的要求做出被動反應。

如果你的談判夥伴施加壓力,或指責你、威脅你,你要做的是:不要做出反應,永遠都不應該回答一個在對方要求之下的問題。

你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新的語言去重複,以降低威脅的力度,減小壓力緩和氣氛。最重要的一點,總是要以目標為導向,按照你的策略進行談判。

原則三:

不能僅憑理性去談判!多數談判者對談判內容準備得過於充分,這是錯的。

如果你問我談判中最容易犯的一個錯,我會說:大多數談判者實際上對談判的內容準備得過於充分,但是,在其他關鍵因素上卻沒有做好充分的策略安排和戰術布局。

歡迎轉發金句卡到朋友圈

舉個汽車行業的極端例子。汽車行業最困難的談判經常出現在原始設備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之間,前者的代表是福特、通用汽車公司等製造商,後者的代表是阿文美馳或博世等直接供應商。

這些談判擁有一個特殊的共同點,我還沒有在其他行業遇到過,那就是公開帳本(the open book)。原始設備製造商會要求供應商公開帳本,這樣雙方就可以聯合起來發現進一步節省成本的可能性。

ZOPA是「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可協商空間)的縮寫,指的是有可能達成協議的空間,即可談判的空間。「0協商空間」描述了另一種談判狀態,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談判僵局。

「0協商空間」幾乎就是汽車行業的談判困境,在理性的情況下,所有的細節都已經被雙方說清楚、看明白,其中的對與錯也都被分辨清楚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能僅憑理性去談判,靠詳實的內容去說服對手已經不可能了,你要更多地使用策略和戰術,比如事前了解談判對手的性格和喜好,這樣才能創造出新的可協商空間。不管是針對長期項目或某些突發的談判,還是針對非正式的談判,你都應該時刻謹記談判的三大要素:目標、策略、戰術。

在這裡我要提醒你,永遠不要和自己談判,因為你不知道從對方的角度看雙方談判地位是怎麼樣的,你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在本質上,談判其實是一種交易。這就是說你必須與對方進行交換、出價、提出要求、降低要求、做出讓步、退出、高聲還價、假裝放棄、結束——這就是一場名為談判的博弈。

不要贏了他們,要贏得他們,這個原則在任何一種場合,無論是商業,政治還是其他,都將掌控和主導談判。

推薦閱讀

《絕地談判2》

作者:[德] 馬蒂亞斯·施漢納 譯者:黃靜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分享的內容,我在閱讀資料裡為你準備了本期音頻的金句卡片,歡迎你保存和轉發,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

韓焱精選,明天見!

· 韓焱精選·

湛廬創始人韓焱老師將用專業出版人的視角,每天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專欄將用一條音頻,一段文字,解開你的閱讀困擾。和你一起親自閱讀,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End

新媒體編輯 | Eurus

原標題:《韓焱精選 | 談判:永遠不要說「不」,也永遠不要說「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慢慢地說|這十句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出口
    作父母的,有些話該說,有些話則永遠不該說出口。父母對孩子的言語,目的是建立他們的自尊、自信、每個時期的自我認知,若說錯或說不好,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伴隨一輩子。 願作父母的常常禱告,求上帝賜下話語的智慧。「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 永遠不要和你的父母說心裡話
    「永遠不要和你的父母說心裡話,因為有時候他們的下一句話真的會讓你崩潰。」有網友私信我,她說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跟父母相處,有時候她想對父母講講心裡話,可父母非但不理解她,還會拿自以為是的大道理勸她,然後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親戚,讓自己成為親戚們的談資。這讓我不由想起這麼一件事,前段時間《小歡喜》熱播,我和母親一起看。
  • 不要說我做得不對,不要說你永遠不會,李宗盛說是四慫情歌第二慫
    李宗盛曾在自己的演唱會上來連唱四首情歌,第一首《別怕我傷心》,第二首《聽見有人叫你寶貝》,第三首《愛情少尉》,第四首《愛如潮水》,他自己笑說自己以前寫過很多很慫的歌,卻意外的賣得很好,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首《聽見有人叫你寶貝》。
  • 女人永遠不要對男人說這幾句話,說了你就輸了,再也收不回來了
    女人永遠不要對男人說這幾句話,說了你就輸了,再也收不回來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這世上最猜不透的永遠都是人心,最看不懂的永遠都是感情。其實一段感情在表面上看著簡簡單單,兩個人彼此兩情相悅就可以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兩情相悅是根本不行的,我們還需要做到很多。
  • 娘家的隱私,永遠不要和婆家人說
    娟子說,自己從那之後好久沒回娘家了,父親連個電話都沒打過;老公也不好意思再去嶽父家,見面實在太抹不開,一家人的關係很尷尬。她不知道怎樣才能緩和,特來求助我。雖然是馬後炮,我還是要說一句:娘家的那點事,永遠不要和婆家人說。
  • 娓娓道來:永遠、永遠都不要放棄!
    那四個長大麻風的人到了亞蘭大軍的營盤,卻不見一人。原來主使亞蘭人聽見了車馬的聲音,他們就害怕了。他們以為是以色列王賄買了赫人和埃及人來攻擊他們。  主把一個想法放到四個長大麻風的人心裡,把一個聲音放到了亞蘭人的耳朵裡。事就這樣成了!主的作為就是這樣奇妙。  弟兄姊妹,誰能想到:撒瑪利亞城會因著一個聲音得救!
  • 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
    所以,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只有勝利者才能贏得讚美。每年的高考都會刷下去大部分考生,不能說這部分考生沒有努力,只能說他們還不夠努力,沒有成功的孩子就失敗了嗎?當然不是的,他們可能只是考試時緊張導致沒考好,或者是心理壓力太大導致的成績差。那麼這部分考生應該怎麼辦呢?承認自己失敗的事實?還是繼續努力,去通過別的方式走向成功呢?
  • 做父母的,永遠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不聽話不乖做錯了事情,很多父母就會教訓孩子,現在的孩子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接受父母的教育,面對父母的說教,他們會認為:我沒有錯,別人才錯,父母的批評不對。然後孩子會找理由找藉口來和家長爭辯,而且有些孩子態度還很不好,爭辯的時候振振有詞,家長被氣的忍無可忍的時候,經常會爆出這樣的話。除了前面說的,其它的還有,比如:「我等一下揍死你。」
  • 這三句話最傷人,永遠不要說
    來源:師父曰(ID:sfy1927)德謨克利特說:「言辭是行動的影子。」你說什麼話,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時你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給他人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你卻永遠不知道,你的那句話對他人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無論說什麼,都要三思後再說。
  • 這類成人玩笑話,永遠不要對寶寶說
    寶寶的小腦瓜,非常純粹, 聽風就是風,聽雨就是雨, 根本分辨不出來,什麼是玩笑話,什麼是真話, 只要是粑粑麻麻說的,他們都會一股腦兒相信, > 這種極其可貴的信任,是親情的溫暖, 可不是讓粑粑麻麻濫用的哦—— 「不好好吃飯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再不快點媽媽就把你丟下不管了」 粑粑麻麻的無心之言,寶寶們會當真, 然後很可能一整天都很惶恐, 還極大地傷害了他的安全感, 這類成人的玩笑話,有時候會讓寶寶的心理恐懼持續很久
  • 每日正能量語錄:永遠不要氣餒,永遠不要小看自己
    要永遠盡你所能,永遠不要氣餒,永遠不要小看自己。如果你從不接受任何挑戰,你就永遠感受不到勝利的喜悅。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才能,也不許背叛自己的平庸;每個人都有他的個性魅力。生命之箭一經射出就永不停止,永遠追逐著那逃避它的目標。
  • 永遠不要跟男朋友說這三句話,說了你們的感情也就到此為止了
    這也是人另外一個奇怪的點,你說好話,她可能只是覺得你在騙她,但是如果你說的是壞話的話,她卻會完全覺得那是你的心裡話。所以,永遠不要對男生說這三句話,說了,你們的感情就會停止在此刻了。1.你一點用都沒有這句話簡直就是對一個人最深的傷害,你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對他這般評價,這是對他心靈最大的打擊,你可以說他某些事做得不好,可以說他對某件事的態度不好,但是千萬不要直接說他沒用。
  • 永遠不要對自閉症兒童的父母說10件事
    >不要說:「看著她永遠不會知道她患有自閉症!請說: 「我不知道您正在經歷什麼,但是如果您需要講話,我願意聽您的傾訴。」:「你為什麼不嘗試……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新的特殊飲食呢?:「每天不得不開車送孩子去足球練習和芭蕾舞課真是太繁重了!」
  • 娜娜說:「楓楓,我希望你永遠不要不開心」
    近期看了嚮往的生活,看到了娜娜和妹妹在一起的樣子,真的是感覺很舒服的樣子,其實,女孩子之間單純美好的友情,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楓楓,我希望你永遠不要不開心」。好暖的一句話,是啊。我希望天下每個可愛的女孩子永遠都要開心。嚮往的生活,看了很多期,一直都是給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是那種陽光明媚卻不是刺眼的舒服,很愜意,很舒坦,是美好。
  • 家長教育孩子常說的一句話,最好永遠不要說出口,你中招了嗎
    那就是,家長永遠都不要對孩子說:我從小學習就不行,這孩子隨我。或者說:這孩子隨他爸爸,他爸爸從小學習就不好。或者說:這孩子從小隨他媽,他媽從小就很笨。總之,這幾句話意思差不多。在這裡,我只想說,這些說法非常有害,最好永遠都不要守著孩子說出口。危害在什麼地方呢?首先,很容易造成孩子不自信。
  • 是否女人永遠不要多問,最好永遠天真
    男方幾乎每天都會帶不同的妹子回家,去每個城市,都會約到酒店的女生,和旗下女藝人、化妝師都有長期不正當男女關係,還經常舉行「多人運動」打著我們要相互信任的旗號就不要翻看對方手機了,小編想到了李宗盛的一句歌詞「是否女人,永遠不要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她所愛的人」《問》是李宗盛詞曲創作,由陳淑樺在1992年滾石大陸演唱會上首唱
  • 作為父母,有些話永遠都不要對孩子說,就算開玩笑也不行
    導讀:作為父母,有些話永遠都不要對孩子說,就算開玩笑也不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作為父母,有些話永遠都不要對孩子說,就算開玩笑也不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永遠不要愛上一個婊子,永遠不要放棄一個好姑娘
    結果她吃了一口說怎麼不好吃了,然後丟到一邊。而我被班主任罵了一個小時,寫了一份檢討當著全班念。高考完,她說想換手機但是缺兩千,我說沒問題,然後七月份頂著酷暑去打工。結果她換了手機一個星期才打一次電話給我,不會超過三分鐘。而我每次打完工拖著疲憊的步子,心裡還美滋滋。
  •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影片帶給同學們的不只是對親情的感動,還有對困難處理以及成長方式的反思。 成長有很多種方式,影片中的馬飛在父親馬皓文的引導下幸運的找到了他的方式,興趣引導他學會了「飛行」,成為了璀璨的鑽石。我們的成長也是這樣,不一定學會「飛行」,敢追尋自己的興趣,努力張開翅膀何嘗不是一種勇氣,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不認輸。申笑笑 王丹雲
  • 永遠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
    永遠不要讓自己的孩子離開你的視線。就像在工作中你永遠不要讓你的雙手離開你的視線。在工作中如果說你讓自己的雙手離開你自己的視線,有可能被其他物體傷害。如果你想保護什麼真是什麼,永遠不要讓他離開你的視線和視野。現實生活中很多關於孩子方面的傷害事故,都因為監護人讓孩子離開了自己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