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中大排第16位

2020-12-16 騰訊網

11月28日,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行榜之一的軟科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繼續保持第二名,香港中文大學和浙江大學排名均上升一位,分別位居第三名與第四名,香港大學排名上升三位排在第五名。其他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上海交通大學(7),復旦大學(8),臺灣清華大學(新竹)(9)和臺灣大學(10)。

南方教育智庫獨家第一時間獲悉,中山大學(16)、華南理工大學(34)、暨南大學(92)上榜,粵港澳大灣區高校中,暨南大學從上輪96名上升4位,進步最大。

在2019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有11所大學上榜,與2018年、2017年相比,上榜數和上榜學校均沒有發生變化,但各高校間排名有所波動。

香港有6所大學上榜。三年來,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分別穩坐粵港澳地區第一、第二的位置。而2019年的排名,香港中文大學躋身三強,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2017年和2018年的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學的排名連續兩年位於香港科技大學之下,今年,前者超過了後者躍居第12名,後者排在第13名。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三年來穩步上升,2019年的排名分別為第17位、第43位。

廣東地區有3所大學上榜,分別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中山大學連續三年排名第16。華南理工大學位於第34名,較去年下降1名。暨南大學位於第92名,較去年上升4個名次。

澳門有2所大學上榜,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大學分別位居第20名、第39名,這兩所大學較去年分別上升和下降了1個名次。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全國情況又如何呢?

人才培養方面,「研究生比例」單指標表現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一;「留學生比例」上,澳門科技大學居於首位,港澳高校整體優勢明顯;「師生比」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得分最高;「博士學位授予」上,浙江大學在總量上位居榜首,而香港中文大學則在師均表現中得分最高;「校友獲獎」上,北京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新竹)分別在總量和生均表現上脫穎而出。

科學研究方面,「科研經費」指標表現上,清華大學(北京)在總量上領先一眾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科研經費的師均值上居於首位。「頂尖論文」指標總量得分以及師均得分最高的均為清華大學(北京)。上海交通大學的「國際論文」指標總量排名第一,臺灣陽明大學在師均表現上得分最高。「國際專利」指標上,清華大學(北京)總量得分第一,臺灣清華大學(新竹)師均得分第一。

師資質量方面,「博士學位教師比例」指標上,香港中文大學位居第一;「教師獲獎」方面,香港中文大學仍是兩岸四地唯一有教師在本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學。「高被引科學家」方面,清華大學(北京)總量得分第一,而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師均得分第一。

學校資源方面,清華大學(北京)在「辦學經費」總量上居於兩岸四地大學首位;香港中文大學在生均辦學經費上名列榜首。

【記者】姚瑤

【作者】 姚瑤

【來源】 教育觀南方號

相關焦點

  • 2017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這是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七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澳門地區上榜的兩所高校均位列50強,排名均有提升,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32位上升到今年的28位,澳門大學上升三位排在42位。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
  •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020 港中大位列第三
    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15日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2018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澳門地區上榜的2所高校均位列前40名,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28位上升到今年的21位,澳門大學上升4位排在38位。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
  • 軟科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
    近日,軟科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排名展示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今年高校排名有哪些變化?一起來看!從排名情況來看:1、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新竹)、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
  • 權威發布: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與江南大學首次入榜百強高校,今年分別排在76位與81位。臺灣高校中共21所高校上榜,其中中原大學時隔三年再次上榜。香港上榜的6所高校均位列50名以內,其中5所高校位列前20名,且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澳門地區上榜的2所高校均位列前40名,且排名較去年相對穩定。
  • 2018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8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8-11-28 09:33 來源:軟科 作者:
  •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11月28日,軟科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九次發布。該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  2019年排名的對象有178所,其中大陸121所、臺灣43所、香港10所、澳門4所。
  • 2016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6年10月18日)上海軟科於今日正式發布了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六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 重磅:軟科2019中國兩岸四地最好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9年11月28日(今天),我國著名學術研究機構軟科正式發布了我國兩岸四地最好大學排名。據了解,軟科自2011年以來便開始發布我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今年已是軟科第九次發布該排名。本次兩岸四地排名主要指標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兩項佔比高達70%,此外師資力量和學校資源佔比30%(如下圖)
  • 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11月23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七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三甲高校與去年保持不變,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高居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香港中文大學躍升至第四名,浙江大學上升四位排在第五名。其他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依次是香港大學(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上海交通大學(8),復旦大學(9)和臺灣大學(9)。
  • 最新!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作者 | 黃辛上海軟科於11月28日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軟科「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港大跌出Top10
    那麼和內地大學相比,港澳大學表現怎樣呢?前不久,軟科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展示了中國內地、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最為領先的100所大學。作為世界四大權威排名之一,軟科發布的排名還是很值得參考的。今年兩岸四地院校的表現如何呢?
  • 重磅 | 2018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清華蟬聯冠軍
    今日(11月28日)軟科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2018軟科中國大學最新排名發布,清華蟬聯第一
    2018軟科中國大學最新排名發布,清華蟬聯第一 今天,軟科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八次發布。
  • 【關注】2017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看看有你的學校嗎
    2017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019—臺灣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019—臺灣大學排名 2019-12-09 13:55 來源:軟科 作者:
  • 【熱議】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7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新聞—科學網
    11月28日,上海軟科於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九次發布。
  • 軟科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和港中大位列前三
    2019年11月28日,軟科發布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百強大學排名 這是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九次發布,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展示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
  •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11月28日,上海軟科於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九次發布。該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