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真的是把殺豬刀!
很多媽媽都和我吐槽過,生完娃之後,每次照鏡子、穿衣服,都感覺和以前的那個自己比起來,簡直就是兩個人!
但是吧,你仔細問問她,到底哪裡和以前不一樣了,似乎又不怎麼答得上來。可不管怎麼說,就是感覺不太一樣了。
其實,很多老母親的感覺並沒有錯,在生娃之後,媽媽們的身體的確會發生很多變化。有一些,是能直接的感受到的;還有一些,則並不那麼明顯,但是卻也在悄然地影響著大家的生活。
而這些變化,對很多老母親來說,並不是那麼的……讓人感到愉快。有很多變化,甚至會讓大家感到很崩潰、很抓狂。
今天呢,咱們就來看一看,女性在產後,到底會遇到哪些讓人不愉快的「變化」吧!
01
幹什麼都沒人疼,只有腰疼!
生娃前,穿著高跟鞋,逛街購物幾小時,不在話下。
生娃後,逛街購物?還是別提了,多走幾步就腰疼,站都不站不住!
產後腰疼是眾多產後媽媽都會出現的情況,究其原因無外乎激素的變化、以及產後「生活所迫」了。
先說孕期激素的影響吧!
一方面,在孕期,為了給分娩做準備,體內性激素的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骨盆周圍韌帶的鬆弛;而到了產後,骨盆和韌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處於鬆弛狀態,腰部的肌肉也變得軟弱無力,稍微幹一些重活,就會引起腰痛。
另一方面,孕期不斷增大的子宮會壓迫到盆腔的神經、肌肉組織,也會引起腰痛。
好不容易卸了貨,以為能休息了。然而,寶寶有餵奶需求了,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剛吃飯還是睡眼朦朧,抱起寶寶,床上、沙發上、甚至地板上,哪哪都有你餵奶的身影。
這還不算,給孩子餵奶時,誰會正襟危坐的,弓著背餵奶去了,再加上有些寶寶餵完奶後還要抱睡,那麼,媽媽還會持續這個姿勢很久很久。
可是,有研究表明,人平躺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小,站著時次之,而坐姿時腰椎承受的壓力比站立時高出 4~5 倍,如果不坐姿不正確,那麼腰椎承受的壓力更是成倍上升。
除了生理性原因外,還有一些女性在懷孕之初有腰肌勞損,腰椎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產後出現腰疼的概率就更大了。
對於緩解腰痛,產後的媽媽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多注意:
01
量力而行
生完寶寶後,照顧寶寶的工作十分繁重。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免過度勞累,最好和家人分配好家務以及照顧寶寶的活,避免長時間彎腰勞累導致腰酸背痛。
02
藉助工具
哺乳時切忌彎腰駝背,可以藉助哺乳墊,調整寶寶的高度,讓寶寶的臉貼近胸口,適應媽媽的高度和身體曲線。
抱寶寶時,要讓寶寶躺在媽咪的手臂裡,使頭部、脖子、脊柱、腰部都得到良好的依託。
03
鞋子也很重要
鞋子,對於人體,就相當於建築物的地基;而高跟鞋,就相當於把人體的地基向前偏斜了。
這時候,姿勢就會變得不合理,所以婦產科醫生會告訴產婦,不要過早地穿高跟鞋,容易導致腰痛。
02
和以前「胖若兩人」
生娃前,妥妥的 S 小蠻腰,人見人愛;
生娃後,第一次穿上孕前的牛仔褲,順利套上小腿,心中竊喜,接著順利套上大腿,繼續往上的時候……
不好!卡在胯部拉不上去了!
深吸一口氣,收腹,用力拉到腰部,長籲一口氣「還不算太胖」。然而,這時候,你會發現,要麼扣子扣不上,要麼拉鏈拉不上。
穿條褲子,費老大勁,大汗淋漓,還是穿不上。罷了罷了,以前是嫌褲腰太松,現在是穿不上,真是讓人慾哭無淚。
發胖是所有女性共同的痛,但卻不是每個產後媽媽都必然發胖,大多媽媽發胖的原因很簡單——吃得多,動得少。
很多女性對孕期控制體重和產後鍛鍊的認識不足,加上孕期和產後各種盲目進補,更加速肥胖。
須知,懷孕以後,準媽媽體重增加是必然的事,但是體重增加應該在一個合理範圍,過重或過瘦都會對母親和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
所以,關於不同階段孕期體重的增長範圍,我們也得有個數:
所以,攝入太多,總歸是要還債的。
03
不敢看自己的肚子
生娃前,光滑緊緻的小腹,吹彈可破的皮膚;
生娃後,那個鏡子裡肚子布滿紫色紋理,肚皮花花可能是誰?!
快把鏡子拿走,我不認識她,淚流滿面吶。
要說懷孕生娃最怕啥,妊娠紋絕對佔 C 位,有 60%~90% 的媽媽會受到妊娠紋的困擾。究其原因,主要與孕期體重增長過快、腹部脂肪堆積過多、家族遺傳、孕期運動少有關。
有人說,在孕期塗抹可可油霜、苦杏仁油、橄欖油可以避免妊娠紋的產生。
然而,事實上,研究顯示,自妊娠中期起使用這些產品塗抹腹部的孕婦與不予任何幹預的孕婦比較,二者妊娠紋的產生概率沒有明顯差異,這些產品並無明顯預防妊娠紋產生的作用,不推薦孕期使用。
不過呢,使用這些產品有局部保溼的作用,對緩解瘙癢有一定幫助。
遺傳、激素水平我們無法控制,但體重、運動卻不難做到,害怕妊娠紋,還是要從飲食和運動鍛鍊著手:
✔ 懷孕後避免體重增長過快,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 適當運動鍛鍊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和廢物的排出,也可以保持身材,增加皮膚彈性
已經產生妊娠紋的媽媽們不要太悲傷,目前也有治療妊娠紋的有效方法,包括:光子色素再生儀器、射頻治療、雷射治療等,都可以達到淡化妊娠紋,減少色素沉著的作用。
妊娠紋嚴重的媽媽們可以嘗試哦,但是,記得一定要去正規醫院。
04
除了緊繃的神經,哪都松
生娃前,每天都抬頭挺胸;生娃斷奶後,每天都……垂頭喪氣……
生娃前,旋轉、跳躍不停歇;生娃後,大笑、咳嗽都漏尿;
生個孩子,能讓你切切實實體會到地心引力的強大作用,不管你樂意不樂意,乳房、盆底、肚皮統統往下垂。
有研究顯示,73% 的哺乳媽媽與懷孕前相比,乳房鬆弛下垂了。但別急,非哺乳的女性中,也有 69% 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產後的乳房下垂,其實與哺乳關係不大,而真正導致乳房下垂的,是懷孕啊!
咱們以前科普過,乳房的支撐結構包括:乳房懸韌帶、乳房皮膚、乳房脂肪體、乳腺組織。其中乳房懸韌帶就像一根根橡皮筋,是最重要的支撐結構。
懷孕後,乳房受激素水平的影響會逐漸增大,從而拉伸懸韌帶和皮膚;分娩或斷奶後,激素水平下降,乳房縮小,但被拉伸的懸韌帶和皮膚已經鬆弛,彈力不如從前,乳房就會出現下垂。
預防乳房下垂,需要這樣做:
✔ 孕期和產後控制體重
✔ 穿戴合適、具有良好支撐的文胸,減少對乳房皮膚和懸韌帶的拉伸
✔ 產後不要快速瘦身,以免使乳房脂肪迅速減少,加重下垂
關於盆底的問題,前面我們也已經說過,懷孕和生產使盆底肌肉和韌帶過度拉伸,是造成盆底功能異常,引起陰道鬆弛、漏尿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在產後女性中存在盆底功能障礙的情況很常見,可很多媽媽都沒有異常的感覺,是不是就代表沒有問題呢?
然而,即便是在產後沒有異常症狀的女性,產後五年內也有 19% 會發生漏尿;而且,年齡越大,症狀也會更嚴重。目前,在我國,45% 已婚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
對於盆底疾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建議所有女性在產後 42 天複查時都要做盆底功能測試,確定是否受損,然後對症治療,防止以後出現更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真正做到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