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靴子」終於落地了。
7月24日,在陝西省韓城市人民醫院幹部職工大會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健生被任命為陝西省韓城市人民醫院院長,該認命由韓城市委組織部幹部一科科長劉釗宣讀。
從幫扶基層到紮根基層
今年5月底,在與王健生教授的一次微信聊天中,就得知他要去韓城市人民醫院擔任院長的消息。他說,夫人同意,女兒高考順利,就更無後顧之憂,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層健康科普上了。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城市人民醫院院長王健生
王健生是一個充滿力量和激情的人。從1998年至今這20年間,他身體力行,跑到陝西的縣、鄉、村去做科普講座。從一開始的他一個人,到現在近六千人的「王健生西北協作組志願者團隊」;從1998年第一站鹹陽市彬縣水口鎮開始,到現在的跑遍了陝西107個縣當中的88個縣。
30多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的王健生說,到基層去給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識是我的人生理想。
為了科普,湖北人王健生學會了說地道的陝西話;為了科普,他嘗試用網際網路把88個縣的縣醫院醫生、鄉鎮衛生院醫生和村醫都匯聚到線上,形成一個隨時溝通的平臺;為了科普,他鍛鍊自己用形象生動的大白話去宣教,比如說「健康的乳房就像蒸好的饅頭」;為了科普,他親見了基層老百姓「沒錢怕看病,有病怕花錢」的最真實的狀態。
從邁出健康科普的第一步,到後面的無數步,王健生把他的健康科普之路完成了從無到有、從窄到寬、從人少到人多的積累。連養雞場的老大爺都曉得,但凡王健生到他們縣來做科普,一定抓住這個招工的好機會。
除了做健康科普,王健生教授和他的團隊這兩年還在忙活一件事,就是在陝西省開展全省二級醫療機構調研,根據調研情況對二級綜合醫院進行評價,希望能為國內二級綜合醫院學科發展提供參照標準和為患者就醫提供指南。
可巧,韓城市人民醫院院長這一新職務的任命讓他除了專家身份還有了醫院管理者角色的嘗試。而這一新身份對幫扶基層醫療發展、做好基層健康科普又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仿佛基層醫療星星之火足可燎原的未來就在眼前。
王健生教授履新院長的韓城市人民醫院於2016年11月完成新院建設並投入使用。新院佔地276.8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6.8億元,規劃床位1000張。
韓城市是一個擁有40萬人口的副地級市,經濟能力可觀,曾連續多年入選「陝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2017年8月6日,韓城市人民政府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籤訂建立醫聯體合作協議,將韓城市人民醫院交由西安交大一附院整體託管。
第一任院長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助理、醫務部部長、婦產科專家鄒餘糧擔任。2018年7月,王健生接棒鄒餘糧,成為新一任院長,在任期內提高醫院綜合實力,創建可複製、可推廣的醫療聯合體,將韓城市人民醫院建成黃河金三角區域醫療中心、韓城地區三級綜合醫院。
專家型院長紮根基層已屬常事
實際上,三甲醫院託管縣醫院已經不是新鮮事,三甲醫院專家被任命縣醫院院長一職也屬常事。託管形式已經被視作醫聯體建設中的模式之一在全國實踐。比如武漢協和醫院託管湖北省洪湖市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託管浙江省嵊州市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託管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武漢同濟醫院跨省託管海南省文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託管新津縣人民醫院、安徽省宣城市人民醫院託管旌德縣人民醫院等等。
通過下派縣醫院院長,把大三甲醫院的發展理念、管理理念下沉到基層醫院,改變了之前點對點的幫扶形式,探索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真正核心能力建設的幫扶。比如,武漢協和醫院骨科專家、現任洪湖市人民醫院院長郜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一個細節,他去洪湖上任時,協和院領導把《武漢協和醫院制度彙編》這本書送給了他,希望把百年協和沉澱下來的制度和管理帶到洪湖。
據《中國縣域醫療報導》不完全統計,從已有的案例來看,託管方來自國家委屬委管醫院、省級大三甲醫院和地市級三甲醫院。從派出的院長來看,他們擁有高學歷,是原單位的業務骨幹,在醫療業務方面獨當一面,並擔任行政職務。年齡上,這些派出院長多半是「70後」,比如洪湖市人民醫院院長郜勇是1977年出生,王健生教授是1970年出生。這也意味著,縣醫院將迎來「70」後一代的少壯派院長。
從託管模式上來看,三甲醫院作為託管方要與當地縣委縣政府籤訂合作協議,達成託管意向。派出院長每1年或者每3年是一個任期。託管以後,縣醫院稱謂也發生變化,在原先縣醫院的基礎上再掛牌一個託管醫院的分院,更有甚者,可以發展成託管醫院的院區。
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就是這樣的發展路徑。2015年11月,在浙江省衛計委的牽頭下,長興縣人民醫院掛牌「浙醫二院長興分院」。2017年8月30日,「浙醫二院長興分院」掛牌為「浙醫二院長興院區」,一字之別,意味著浙醫二院與長興縣人民醫院從下沉幫扶轉向人財物逐步融合的「醫聯體」模式。
託管模式「喜憂參半」
誠然,三甲醫院託管縣醫院取得的工作成效還是比較可喜的。
以浙江省人民醫院為例,2011年4月浙江省人民醫院在浙江省內率先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先後全託管海寧、淳安、天台、桐鄉和南潯5家縣級醫院,通過精準幫扶,有效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技術及服務能力。
資料顯示,淳安分院共開展醫療新技術近150項;海寧分院微創技術取得突破,與託管前相比微創手術量增長55倍;天台分院從2016年12月引進天台縣首臺DSA以來已開展介入手術1000餘臺,開展天台縣首例ECMO技術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等危重患者,並從最初的專家團隊指導下做到分院獨立開展做,體現了醫療技術提升從「輸血」向「造血」的轉化;桐鄉分院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高精尖手術從無到有,心血管介入技術等常規手術由弱到強。
不過,也需要思考的是,在推行託管模式的過程中,幾個敏感問題都會不可避免的存在,並時常成為行業討論的熱點。比如說,託管費用按何種標準收取,是按縣醫院收入的百分比收取還是按縣醫院的床位數收取?在託管過程中,大三甲醫院是否涉嫌「跑馬圈地」?派出院長如何與當地醫院原有的醫院管理班子進行磨合,派出院長由於身份的特殊如何把握管理尺度?當地政府部門如何與託管方釐清管辦界限?
這些問題當中,有些是託管雙方都比較避諱媒體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利益的平衡、人才晉升通道的透明是維繫託管雙方長遠發展的紐帶。
原標題:王健生:從博士生導師到縣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