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書上的公式、定理我都背得很熟,但得分依舊很低,這到底是為什麼?」
考試說到底還是考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因此背得再怎麼熟練不會用也等於零。
很學生,數理化定理啥的,都能說道一通,但做題的時候就根本不知道該從哪入手,找不到切入點。卷子上的大題,幾乎沒有完全做對過一道。於是就覺得自己腦子太笨,甚至非常後悔當初選擇理科,但仔細想想又覺得很冤,明明最開始自己學的也不差,老師讓記得東西也都記得住,怎麼就成這樣呢?
來自清北助學團隊的邱崇學長,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沒找到方法和竅門。很多問題其實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你就愣是不會做了,於是常年在500分以下。
學長承認學習成績有一部分是智力因素,但更多的是學習方法問題。理論上來講,高考750分,智商一般的怎麼也得考525分(70%)吧,但事實上能達到525分的在省裡都是前10%的人才,所以,學習咋就這麼難呢?
本篇文章邱崇邱崇給同學們整理了高中數學秒殺結論,再結合高考數學的259個核心考點,120個必考、常考題型,每個題型有2-3個變式,也就是共443道母題,佔歷年高考80%-90%分數,只要掌握這些就能考130分以上。
資料電子版可以關注我後私信發送:「數學」領取
分享一句話:
只要放棄一次,就會滋生放棄的習性,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也會變得無法解決---東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