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學前教育歷史使命

2020-12-27 中國網教育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榮譽主席、第五屆中國幼教年會名譽主席 陶西平

中國網訊(通訊員 劉奎)近日,主題為「學前教育公平與質量(全球經驗,中國焦點)」的第五屆中國幼教年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年會開幕式上,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榮譽主席、第五屆中國幼教年會名譽主席陶西平發表了講話。

以下為陶西平講話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各位教育界的同仁,

大家上午好。

熱烈祝賀幼教論壇的舉行,幼教工作者歡聚一堂共同就發展學前教育的問題進行交流和研討,促進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最好紀念,是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主席關於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的體現,表現出高度責任感,衷心祝願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係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未來。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學前教育的立法工作也正在進行,國家加大促進和規範學前教育的發展的力度,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學前教育的歷史使命是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實現幼有所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著眼於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因此,對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表現在一是以規劃體現導向,二是以規律提升質量,三是以規範引領創新。

一,以規劃體現導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比2010年增長69.5%;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79.6%,比2010年提高23%。但由於底子薄、欠帳多,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孩子總量多,幼兒園數量少,必然導致「入園難」;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低,民辦幼兒園佔比偏高,必然導致「入園貴」;幼兒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嚴重不足,「入好園」的期待自然難以滿足。

為此,以問題為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到2035年,要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破解入園難,關鍵在「開源」。一方面要向外拓展,一方面要向內挖潛。國務院要求各地要科學規劃布局,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應對學前教育需求高峰方案。國家要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逐年安排建設一批幼兒園,並積極挖掘潛力擴大增量,通過多種渠道舉辦公辦園。同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更多舉辦普惠性幼兒園。

破解入園貴,要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公辦園應當充分發揮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抑收費的主渠道作用;民辦園應回歸教育的本質,並提出,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並將提供普惠性學位數量和辦園質量作為獎補和支持的重要依據。在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的同時,規範營利性民辦園發展,滿足家長不同選擇性需求。

這就從存在問題出發提出規劃目標,同時明確了實現目標的政策導向。

二,以規律提升質量 

教育思想是決定改革與發展方向的關鍵,是樹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是衡量辦園水平的首要標準。學前教育的教育思想取決於我國教育的總目標與對幼兒成長規律的科學認識。我國的幼兒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面向全體幼兒是幼兒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歸宿。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幼教工作者應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每一個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是都可以得到發展的,長大以後能在浩浩蕩蕩的人才大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向全體幼兒,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而且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面向全體幼兒,不等於忽視兒童的個性發展,不能將面向全體與個別教育的關係相對立起來,越是強調面向全體,越要重視個別教育。因為,只有當我們根據不同兒童發展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時,真正的面向全體兒童的教育才可能實現。

學前教育還必須堅持全面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幼兒園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保教理念,建立良好師幼關係。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傳授基本的文明禮儀,培育幼兒良好的衛生、生活、行為習慣和自我保護能力。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珍視幼兒遊戲活動的獨特價值,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尊重個體差異,鼓勵支持幼兒通過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學習探索,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三,以規範引領創新 

中共中央國務院意見指出要堅持規範管理。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保教,健全治理體系,堵住監管漏洞,完善學前教育法律法規,實現依法依規辦園治園,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意見強化規範發展民辦園發展,並提出要穩妥實施分類管理。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定民辦園分類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健全教育監管機制。加強源頭監管,嚴格幼兒園準入管理,完善過程監管,嚴格依法監管,加強辦園行為督導,實行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

加強規範是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同時使教育創新回歸基礎,真正促進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意見著重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統籌兼顧、綜合施策,破解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補齊制度短板,激發辦園活力,鼓勵引導規範社會力量辦園,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因此,不能將規範和創新對立起來,在落實規範的同時,也為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方向和更為廣闊的天地。

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教師。為了培養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師資,必須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將滿足數量需求與適度延長職前學習的年限,提高入職的門檻相結合。同時要重視教師的在職培訓,通過多種形式來培訓學前教師。更要高度重視提高學前教師的地位,滿足她們生活與心理需要,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要大力弘揚尊重幼兒教師的社會風氣,使教師心情舒暢地以從事教育事業。

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是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的首要條件。只有當保教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幼兒充滿愛的情感,並和幼兒的情感產生共鳴時,教師的要求才可能被幼兒所接受,教育工作才會產生效益。幼兒園應當把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發展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抓住職業道德的核心——熱愛幼兒,熱愛幼教事業和高度的責任心;抓住專業發展的關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到本世紀中葉,現在的學齡前兒童將成為明天國家建設的生力軍。給1億多孩子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為他們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礎,也是在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培育一個美好的未來,因此,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堅持規範管理,堅持改革創新,公辦和民辦教育工作者共同發揮創造力和引領作用,不斷開創學前教育的新局面,譜寫學前教育的新篇章。

再一次祝論壇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深切緬懷陶西平先生 他的教育生命延續到最後時刻
    陶西平始終著眼教育未來,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的推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教育部課程與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回憶:「陶先生幾乎參與了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所有領域的戰略謀劃,影響、引導了眾多教育界的管理者和普普通通的教師,令人敬佩。」 陶西平的教育學是「活的教育學」。他堅持立足實踐、與時俱進。
  •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怎樣讓人民更滿意?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柳茹委員:加強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加大對各類型普惠性幼兒園的支持力度。劉焱委員:辦好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學前教育,需要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地位和待遇。呂建代表:大學不應辦成大而全或小而全,應力戒浮躁,重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 沉痛悼念|一代偉大教育家陶西平
    陶西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致力於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管是明確教育目的,還是促進教育公平,不管是提高教育質量,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代世界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之初,陶西平先生引領和推動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 沉痛悼念 | 一代偉大教育家陶西平
    陶西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致力於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管是明確教育目的,還是促進教育公平,不管是提高教育質量,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代世界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之初,陶西平先生引領和推動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 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原標題: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構建「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奔向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報導
  • 努力發展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摘 要] 學前教育是教育體系和終身學習的開端,對於人的成長成材、促進社會公平具有基礎性作用。總的來看,我國學前教育已從外延式發展階段進入內涵式發展新階段。面向未來,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發展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幼有所育」提供堅強保障。
  • 湖南郴州: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2015年,郴州市投入6788萬元,在城區新建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有力解決了中心城區智障,全市聽障、視障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職業教育問題。  今年,為落實好黨的十九大「辦好特殊教育」精神,郴州市以「為未成年特殊孩子點亮一盞明燈」——「不讓一個未成年人掉隊」為主題,紮實推進未成年特殊孩子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逝世!他如此睿智,如此溫暖,如此令人懷念 | 特別關注
    陶西平先生始終著眼教育未來,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的推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教育部課程與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回憶:陶先生幾乎參與了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所有領域的戰略謀劃,影響、引導了眾多教育界的管理者和普普通通的教師,令人敬佩。陶西平先生的教育學是「活的教育學」。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逝世
    5月19日,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於早晨6:15在友誼醫院去世。記者從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長楊志彬、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秘書處等多處信源證實了這一消息。公開資料顯示,陶西平1935年3月出生,湖南益陽人,曾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教導主任、校長,北京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北京市市長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青少年專門小組副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榮譽主席,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今晨逝世 | 一路走來,他心中的教育是這樣的
    先生已去他對中國教育有哪些反思今天我們一起重溫他在本報發表的教育隨筆以此緬懷這位卓越的教育家陶西平,湖南益陽人。但是,時代需要教育展現新的面貌,教育家正是理想教育的追夢人。【連結】教育的信息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資訊時代的到來,對人類提出了新的挑戰。技術可以放大傑出的教學,但是再偉大的技術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學。所以,面對資訊時代的挑戰,教師應該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方面成為創新的動力。【連結】辦好每一所學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的任務就歷史地擺在我們面前。
  • 楊瓊英: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
    十九大代表、雲南省玉溪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  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  在現場,我是含著熱淚聽完整個報告的。習近平同志3個半小時強有力的發言,展現了大國的自信和人民的福祉。
  • 陳恢清在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時要求 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辦學理念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陳恢清在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時要求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 底健)9月14日,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陳恢清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強調要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的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 陳恢清在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時要求,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陳恢清在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時要求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9月14日,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陳恢清在懷化市雅禮實驗學校調研民辦教育工作。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 底健)9月14日,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陳恢清調研城區民辦教育工作,強調要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強化法治、公平、優質、安全的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 陽光分班,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
    為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8月27日下午,金昌市三中在黨建教室召開了七年級陽光分班現場會。18名教師代表大家齊聚一堂,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期待著、見證這個讓每個新入學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
  • 推進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是社會所需,也是百姓所求。閔行區始終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促進區域整體發展的重點,面對區域內百姓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閔行區圍繞「滿足需求、公平普惠、優質均衡」的整體建設思路,立足內涵提升各級園所辦園水平,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原標題: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012年11月,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體亮相,習近平總書記以「十個更好」回應人民關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什麼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為文明傳承,為創造服務,為民族鑄魂。
  • 聚焦學前教育企業 用科技手段推動教育公平化
    兩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所謂的有教無類,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與「有質量」的教育凝聚了人們對「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殷切期盼。
  • 以融合教育為「起跑線」 讓每個特殊孩子享有優質公平的教育
    ,為隨班就讀學生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通過課程調整、班級學科融合等方式,提升特殊學生隨班就讀質量。 此外,以資源中心為輻射引領,大邑縣通過「專業督導—骨幹引領—榜樣示範—融合共進」發展策略,構建一支有保障、有引領、有示範,戰鬥力和執行力強的特教師資隊伍。為保證師資隊伍穩定性,該縣每年投入30萬專項經費,用於全縣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工作的考核獎勵;每年投入1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全縣特殊教育師資素養培訓項目,全面增強和提升全縣資源教師的專業水平。
  • 天立泰科技助力公平教育讓每一個夢想變得可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於企業來說,助力國家教育均衡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天立泰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要提供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系統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與智能化服務,致力於成為智慧教育、智慧林業、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領域的專業服務商。
  • 緬懷陶西平!永不落幕的教育家精神
    從普通教師到中學校長,再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陶西平先生一生致力於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管是明確教育目的,還是促進教育公平,不管是提高教育質量,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代世界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路走來,他始終保持著高瞻遠矚的姿態,著眼於教育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