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當母乳不夠或無法母乳餵養時,奶粉就成了寶寶的重要營養來源。那拿到奶粉以後家長需要做哪些事兒呢?奶粉開罐前最容易忽視的關鍵步驟你有沒有遺漏?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拿到奶粉以後,寶媽們除了看國食注字號確認它是嬰幼兒配方奶粉還是固體飲料、調製乳粉,以及掃碼辨別真偽以外,開罐前還有5件事必須要做!
一、檢查罐體有無破損
密封性良好的罐子是保障奶粉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奶粉罐子在運輸、儲存過程中遭受撞擊、擠壓等意外將會破壞其密封性,而密封性不好的奶粉容易存在漏粉、受潮、結塊、變質、被汙染等問題。所以各位寶媽在開罐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奶粉罐有無破損,特別要注意蓋子連接處和罐身接縫處,避免給寶寶食用被汙染或者變質奶粉。
為了增強奶粉罐密封性,部分生產廠家採用馬口鐵罐,並且加上專門塗層,這樣能起到隔離外界汙染和增強抗壓性的作用。其次,有的奶粉罐上有一圈一圈的滾筋,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罐體抗壓性,避免因外界擠壓等原因造成罐體變形。不同奶粉罐的滾筋數量不相同,滾筋越多,抗壓性越強,抵抗外界環境的壓損能力也越強。
二、看生產日期及保質期
每一罐奶粉都印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寶媽要仔細看清楚,特別是習慣一次性囤多罐奶粉的寶媽要格外注意。
一方面,寶媽如果一次囤了好幾罐奶粉,買的時候都檢查過是在保質期內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有的奶粉就已經不在保質期內了,所以開罐前需要再次確認奶粉是否仍處於保質期。
另一方面,如果奶粉還在保質期內,應計算奶粉還有多久過期,寶寶能不能在保質期內喝完囤的奶粉,避免囤的奶粉因為放太久而超過保質期,造成浪費。
三、看開罐飲用時限
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等,但這些營養成分並不都是完全穩定的,尤其是在奶粉開罐之後,特別容易受到外界水分、氧氣、溫度、光照等多種因素影響,發生脂肪氧化、乳糖結晶、非酶褐變等化學反應變化。而這些反應隨著時間流逝易使奶粉發生風味變壞、吸潮結塊、溶解度降低、營養素流失、褐變等問題,如果超過一定期限會讓奶粉變得不宜食用,所以生產廠家會在罐體標註開罐飲用時限。
大部分奶粉都要求開罐一月內飲用完畢,但並不是所有奶粉飲用時限都是一個月,不同段位、不同品牌的奶粉飲用時限不同,比如蜜兒樂兒3段要求2-3周飲用完畢、Oli6 3段建議4周內食用完,所以寶媽們要以自家奶粉罐體說明為準,在飲用時限內食用。
四、看衝調指示
衝調效果會直接影響奶粉的營養成分,並且衝調不當還可能導致寶寶上火、便秘等。為了避免家長衝調方式出現錯誤,絕大多數奶粉都會在罐體標註奶具消毒、衝調方式、餵哺建議,寶媽要按照衝調指示要求進行衝調,避免因衝調不當導致寶寶出現營養不夠、上火、便秘等問題。
衝調水溫
餵養量建議、衝調勺數以及水量
(圖片來源於產品官網介紹截圖)
五、看過敏原警示
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那麼寶媽就要注意看罐體的致敏原標識,其中最常見的過敏原主要是乳及乳製品、大豆製品和魚類製品。
當罐體沒有致敏原標識時,寶媽們還可以通過查看配料表了解是否含有過敏原。
以上就是奶粉開罐前寶媽們最容易忽視的5個重要步驟了,這些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育兒是一條長且辛苦的路,讓我們一起為寶寶的口糧把好安全關!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