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圖鼓舞人心,新徵程催人奮進。2020年12月28日,天津財經大學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工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在G座報告廳隆重召開。天津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葛英秋同志,天津市教育工會副主席張家翔同志出席會議。我校教代會代表148人,工代會代表86人,列席代表15人參加會議,校黨委副書記、校「雙代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馬巖同志主持會議。
天津財經大學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工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現場
天津市總工會副主席葛英秋出席大會並講話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市總工會副主席葛英秋代表天津市總工會、市教育工會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葛英秋副主席充分肯定了學校及工會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天財教職工有力量,這力量是知識和創新;校工會有作為,這作為是職責和擔當。立足新時期,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對廣大教職員工提出了四個新要求新使命,一是要強化理論武裝,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要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奮進力量;三是要強化主責主業,做好維權服務;四是要強化改革創新,加強自身建設。他寄語新一屆領導班子要不辱使命,進一步為廣大教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為凝心聚力、奮進前行,全面建設高水平財經大學作出貢獻。
劉金蘭同志作學校工作報告校長劉金蘭同志作了題為《凝心聚力 奮勇前行 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的學校工作報告,報告從黨的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國際交流、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等八個方面,全面回顧了學校自第一屆教代會以來,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項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科學分析了學校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強調了未來五年學校改革發展的奮鬥目標,要進一步理順學校治理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鞏固優勢,補足短板,全面推進「新財經」建設,在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辦學指標穩居天津市屬高校先進水平,在全國財經類院校行列中位次前移,逐漸縮小與國內財經類院校先進行列間的差距,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奠定堅實基礎;並系統闡述了圍繞這一奮鬥目標的八項主要工作任務。
馬巖同志作工會教代會工作報告
校黨委副書記、校「雙代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馬巖同志作了題為《勇擔使命謀發展 凝心聚力譜新篇》的工會教代會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自第一屆大會召開以來,校工會在校黨委和上級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政治建設、聚焦組織建設、聚焦立德樹人、聚焦服務職工、聚焦全面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校工會將進一步緊密圍繞學校「十四五」規劃,落實學校第二屆黨代會工作任務,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建功新時代,開創新局面,書寫新華章。
張亞同志致閉幕詞閉幕式上,校黨委書記張亞同志代表校黨委講話,向為推動學校改革發展付出辛勤努力的教職員工表示感謝,向大會的順利召開及選舉產生的新一屆各專門委員會委員表示祝賀。張亞書記指出,過去一段時期來學校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績,振奮人心,學校工作報告對未來五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明確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方案。張亞書記就進一步推進教代會、工會工作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要切實加強黨對教代會、工會工作的領導;二是要充分發揮教代會、工會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要積極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張亞書記強調,要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共同譜寫學校改革發展的新篇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旺盛的鬥志,優異的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們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飽滿的政治熱情,聽取審議了《學校工作報告》、《工會教代會工作報告》,書面審議了《工會財務報告》、《提案工作報告》和教代會、工代會相關制度等。在分組討論中,五個代表團成員立足崗位,暢所欲言,既客觀評價了工作報告,又緊扣時代脈搏,就如何貫徹落實好學校各項目標任務提出具體的建議和舉措,為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建言獻策。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將以「雙代會」為新起點,錨定發展目標,著力改革創新,以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主線,在勇毅篤行中全面開啟我校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大會選舉
第二屆教代會執委會、工會委員會委員合影
大會選舉產生了天津財經大學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執委會委員、工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和女職工委員會委員,教代會代表表決通過了天津財經大學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關於《學校工作報告》的決議、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工代會代表表決通過了工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匯智聚力,奮楫前行,本次大會既是對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校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的總結會,也是繪就「十四五」發展藍圖的動員會。經過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天津財經大學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工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激昂的國際歌中勝利閉幕。
主席團會議
第一代表團討論
第二代表團討論
第三代表團討論
第四代表團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