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我在普通高中就讀,平時能考450分,請問一般情況下我在高考時能考多少?」一名高中生問我這麼一個問題。
高二階段在平時考試中能考到450分,其實力在普通高中應該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這種成績在一些檔次比較高的重點高中的話,很可能是屬於墊底的存在。因為尚且處於高二這個階段,所以450分的平時成績還有很大的提分空間。這樣的考生到高考的時候能考多少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和哥德巴赫猜想有的一拼。
如果這名理科生在學習方面夠勤奮,而且能校準學習方法的話,那麼在高考的時候進步個幾十分甚至上百分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經過高三階段的好幾輪複習的「磨合」之後,在成績上大幅度進步是有很大概率的。
反之,如果在高二階段考個450分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認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在心態上飄起來,那麼在高三階段這名理科生估計就很難取得什麼進步了,畢竟學如逆水行舟,沒有進取心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意味著落後於其他人,到最後甚至連450分的成績都很難保住。
在我看來,高二階段平時考試的總分達到450分,那麼不難看出這名理科生或多或少會存在偏科現象,甚至某一個科目考得特別差。如果有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麼想要在高考的時候有較大的進步,我覺得最好在薄弱科目方面「做足功課」。我們知道,一個木桶的裝水量,取決於那塊最短的木板,「短板」越短,「木桶」的盛水量就越少。同樣的道理,越是偏科,考生越應該補全「短板」,儘量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薄弱科目上,那麼在高考的時候才有可能給自己一個驚喜,而不是一個驚嚇。
同時,高二階段平時考450分,想要在高考的時候提分的效率高一些,除了補全薄弱科目的「短板」之外,還要在每一個科目的基礎知識方面加一把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考的題目,基礎性題目把握住了,中等難度的題目如果也能迎刃而解,那麼高難度的題目就算全部做錯或者沒做,也可以考出比450分多得多的高考分數。這是因為,在大部分地區每一份高考試卷中,題目的難易比例一般是7:2:1,比較簡單佔七成,難度中等的佔2成,最難的才一成。如果是高考總分750分的情況下,我們只要把握了八成的得分率,高考成績就可以達到600分。
總而言之,高二階段能考450分,只要用對了學習方法,並力求勤字當頭,那麼想要在高考的時候進步一些分數,我覺得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