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文斯上海研發中心落戶張江 助力中國醫藥研發

2020-12-20 同花順財經

近日,又一家世界500強藥企在張江布局:科文斯醫藥研發公司在上海張江的研發中心正式啟用,該研發中心將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生物分析及生物樣品檢測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血液學檢測、生化檢測、特殊化學檢測、免疫學檢測、病理檢測、生物分析等。

據悉,該研發中心於2018年投入建設,總建築面積約1萬2千平米。研發中心將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生物分析及生物樣品檢測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血液學檢測、生化檢測、特殊化學檢測、免疫學檢測、病理檢測、生物分析等。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楊朝,上海市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上海市科創辦專職副主任吳強,上海市外資協會會長黃峰等出席了啟動儀式。科文斯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畢紅鋼表示,科文斯全新上海中心的啟用,將全面加速其在中國醫藥研發領域的發展進程,加速全球最前沿、最具潛力的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市場並,更好地滿足中國患者的需求。科文斯中國目前已和國內多家企業合作,其中已有多個產品已進入臨床二期或三期試驗階段。

來源: 人民網

相關焦點

  • 科文斯攜國際頂尖研發實力在上海研發中心開業,助力中國醫藥研發
    2019年9月10日,LabCorp®(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LH)是一家全球領先、致力於生命科學並在整合指導患者護理方面有資深經驗的公司,今日宣布旗下科文斯醫藥研發公司在中國上海的研發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目前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設施。
  • 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巨頭科文斯與藥明康德合作項目落戶蘇州吳中區
    該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臨床測試服務、世界最大的中心實驗室網絡和遍布全球的臨床試驗專家團隊,年收入超過15億美元,在全球20多個國家擁有運營實體。藥明康德總部則位於中國上海並在美國和中國都有運營實體,是全球領先的製藥、生物技術以及醫療器械研發外包服務公司。
  • 科文斯上海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科文斯公司近日宣布其在中國上海的研發中心正式啟用,這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設施。據介紹,科文斯於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經過20多年的辛勤耕耘,服務範圍一步步擴大,建立起了符合國際化標準和要求的運營模式。
  • 羅氏(Roche)中國研發中心發展之路
    這與當時跨國藥企中非常流行的研發外包完全不同,外界對此的形象比喻是:「羅氏正在中國建立自己的腦庫」。事實上,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羅氏就進入了中國市場,1961年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並於1994年成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自此,在精細化工和診斷之外,逐步加強了對醫藥領域的關注力度並確立了領先優勢。創建中國研發中心的動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 生物醫藥「松江方陣」規模初具 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五周年,也是科創中心建設的深化推進年。聚焦生物醫藥領域,積極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近年來,松江區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更高質量發展,加快重大項目推進,配套政策持續供給,目前,全區已形成由修正藥業等百億級項目領軍,產值規模超億元企業10家、重點企業82家的生物醫藥「松江方陣」。
  • 美國伯克利大學與上海張江合作的創新中心啟用
    美國伯克利大學與上海張江合作的創新中心啟用   中新社上海11月15日電 (鄭瑩瑩 鬱玫)中國國家級高新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與加州伯克利大學合作成立的上海張江伯克利工程創新中心15日正式揭牌啟用。
  • 輝瑞中國研發中心 在華砥礪15年 蓄力加速中國和全球同步研發進程
    2020年11月7日,上海——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之際,輝瑞中國研發中心成立15周年慶典暨"研發無界、攜手共創中國醫藥研發生態圈"圓桌討論會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主展區的輝瑞主展臺開啟。研發無界、攜手共創中國醫藥研發生態圈(左起):輝瑞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陳朝華女士;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長潘紅星教授;上海復旦大學兒科醫院神經肌肉疾病室主任李西華教授;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教授
  • 威馬汽車全球研發總部落戶成都;華平4億美元入股普洛斯新對手;上海...
    原標題:威馬汽車全球研發總部落戶成都;華平4億美元入股普洛斯新對手;上海發展工業旅遊 規劃建設的威馬汽車全球研發總部,將延續其前身威馬汽車成都研究院的戰略規劃,建成五大研究院及十大試驗所,成為涵蓋多維度研發和控制職能的重要機構。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全球研發總部落成後,將會更好地協同位於德國薩爾州的整車技術研發中心、位於美國矽谷的人工智慧研究院、位於上海的設計•採購中心,並高效聯動集團總部。
  • 上海交大慧谷北方區研發中心落戶吉林
    5月10日,上海交大慧谷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區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吉林並投入使用。北方區研發中心落成典禮儀式現場(攝影:趙毅亮)未來,該研發中心將藉助吉林省優質的計算機院校資源,吸納國內外計算機高端人才,構建高效的研發技術團隊,制定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迎合時代需求,服務司法行業應用軟體市場。
  • 上海:45家企業獲頒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認證證書
    12月6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第29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儀式。此次獲頒證書的共有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5家研發中心,45家企業亮點紛呈。蔻馳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負責人分別代表跨國公司總部、研發中心發言。
  • 加快外資研發中心集聚,上海送出的大禮包裡有什麼
    其中提出的十多方面支持舉措,具體包括跨境研發通關便利、跨境金融服務便利、人才引進與培養、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培訓補貼與住房保障、登記註冊便利、環評和危廢管理便利、研發用地保障、產學研合作、參與政府項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資金資助、稅收支持等。近年來,外資研發中心在上海加快集聚,能級持續提升,已經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生力軍。
  • 商湯集團中國總部暨全球研發總部落戶上海
    商湯集團中國總部暨全球研發總部落戶上海 2019-08-31 23:07:00來源:央廣網
  • 復旦張江: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41%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日前,復旦張江(688505)發布了2020年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收4.96億元,同比下滑20.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484.79萬元,同比下滑30.15%。此外,前三季度,復旦張江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41%。
  • 上海自貿區:醫藥研發企業的「靶向藥」
    也正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2013年,中國之聲啟動了大型採訪記錄活動《十年,這裡》,10位記者每年對10個中國基層地點和個體進行持續追蹤和樣本觀察,記錄時代、社會、國家的進步,展示微觀個體遞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5周年之際,再次翻開大型採訪記錄活動《十年,這裡》民生樣本,將有別樣的意義。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
  • 新型冠狀病毒「居家自測」試劑盒在張江研發成功
    【新民晚報·新民網】一種可以在家自測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盒,今天在上海張江研發成功。記者從位於浦東張江的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居家自測」試劑盒,運用免疫膠體金層析技術,加樣後15分鐘內就可以觀察結果。
  • 助力上海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寶山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重大...
    央廣網上海12月9日消息(記者周洪)今天(9日)上午,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預備項目、寶山打造全市科創中心主陣地的重大項目、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示範性啟動項目——「國盛產投·寶山藥谷」(MEDIPARK)在上海寶山羅店鎮奠基,上海落實國家戰略,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又邁出堅實步伐。
  • 總投資超154億元,IBM中國上海總部等集中簽約入駐張江科學城
    其中,IBM在張江人工智慧島打造了全新的IBM中國上海總部大樓投資3000萬美元,並於2018年12月正式入住。該樓建築面積16300平米,包括800平米的客戶展示中心,1000平米的培訓中心,800平米的機房。該樓將是IBM按照公司國際最高標準建設的、在全中國範圍功能最多的辦公樓。  阿里巴巴創新中心落戶張江,對於進一步加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上海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11月24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市商務部門負責外資研發中心的認定和管理服務,各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對外資研發中心的相關管理服務工作。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受市商務部門委託,開展本區域內外資研發中心的認定工作。
  • 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落戶上海張江
    大公網6月18日訊(記者鄭曉舟)記者日前從張江藥谷獲悉,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落戶上海張江。6月17日,該示範中心之「高發腫瘤及遺傳性疾病基因檢測示範中心」項目宣布正式啟動。  該項目由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三家機構出資建設,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參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