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又到一年開學季,為了讓新生儘快熟悉、適應大學生活,學校師生想出許多迎新「高招」:特色鮮明的文化衫、富含專業特色的「朋友圈」、活潑好動的玩偶……花樣百出,創意滿滿。
從志願者身上看專業
志願者是新生初入校園最先接觸的人,他們的形象、表現是很多新生對學校、學院的第一印象。農學院場外志願者頭戴草帽,身穿綠色植物為主的文化衫;園藝學院文化衫上的大番茄讓人垂涎欲滴;資環學院文化衫上的地球和太陽象徵對環境的呵護;水院的小紅馬甲則是一簇鮮豔的色彩,志願者們變身「校園導遊」穿梭在校園中;經管學院有五種志願者服裝,以此區分不同的部門,體現嚴謹和條理性;國際學院的ICB三個字母清新淡雅;煙臺研究院的文化衫以藍色調為主,大海的廣袤和水的靈動盡收眼底。
1、2、3,茄子
農學院、植物保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都製作了以微信朋友圈為主題的拍照展板,新生們站在展板後面,用展板的空白處來拍照,下方有學院老師、學長學姐的點讚和對新生們的祝福與指導,就像是手機裡新生報到的現場直播。「希望這樣的形式能為新同學帶來歸屬感。」迎新的志願者說到。
生物學院、資環學院、動醫學院、食品學院還準備了拍立得,在報到時為新生和家長記錄下這一特殊時刻,拍完後新生就可以拿走照片。資環學院還讓新生在照片後面寫下對家長想說的話,然後將其交由家長保存。植保學院、動醫學院給新生與家長照相,最後做成視頻,在新生家長會上播放。
迎新,更是一種傳承
煙臺研究院的學生大一之後要到煙臺學習,因此煙院每年的迎新工作都是由工學院的同學們幫助完成。互相幫助成為一種傳統。信電的一位志願者說:「去年我還是新生,被學長學姐帶領,今年我變成了學姐,帶領學弟學妹,感觸很深。」國際學院的一名新生還自告奮勇,自己收拾好了來當迎新志願者。同時先來報到的煙院新生也在迎新中出了一份力,分攤了分發材料等工作。迎新,真的是一種默契的傳承。
食品學院的圖書漂流活動今年仍舊繼續,學長學姐們的書會在新生手裡繼續發揮著作用;動物科技學院、工學院也將學長學姐捐贈的教材作為愛心書籍提供給新生。生物學院迎新處今年設置了6個平板,上面滾動播放優秀學長學姐相關信息,便於開展一對一幫扶。
「去年學長學姐耐心、細心的接待了我們,今年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迎接新同學」,剛上大二的志願者對記者說。西校區的學院並沒有因為東西區交通的不便而延後迎新工作,他們大多5點起床,把設備從西區運到東區,並快速在東區布置迎新臺。
讓家長更懂學院
農學院今年第一次在西區設立了家長日,由志願者帶家長參觀校園校史館,老師與家長直接交流聯繫,同時還準備了《給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幫助家長更好的了解農大。園藝學院向新生和家長展示了「植韻」國創項目,該項目是園藝學院和農學院學生發起的課程型項目,不僅展示了專業特色,也向新生們詮釋了大學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使家長和學生更加了解園藝專業。
信電學院在場外設置了家長報到處,有志願者引導家長填寫資料,這些信息將被用來建立家長信息庫。此外還準備了學生科管理的二維碼,方便家長掌握學院活動、學生近況,加強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繫。理學院也別具特色地設置了「家長籤名版」,拉近與家長的距離。
學院特色創意秀
植物保護學院為每位新生都準備了一枚有學院特色的徽章,徽章共有6種,最先集齊6種徽章的宿舍及班級等都會得到一份小獎品;生物學院以生物王國為主題,迎新處由海報、植物、動物裝飾成王國的樣子,院長被「PS」成國王的模樣,新生報到時會拿到一個護照,在場館外蓋章表示「入境」,完成報到流程再次蓋章「歡迎進入」,表示新生正式加入生物王國;動科學院在場館內設立了愛心籤到,讓同學們將籤有自己名字的牌子留在箱內,做成紀念品,將來掛到學院牆上,此外還設立未來牧場,讓新生更直觀生動了解專業;經管學院在場館內製作了一張「金色希望號」的登機牌,藉此祝福新生能在農大開啟一場新鮮、美好的旅程;工學院更拿出了機器人模型、播放專業宣傳片,為同學們展示了學院的科技魅力;人發學院的學長學姐為新生精心繪畫了充滿人文特色的農大印象。
「每一個故事都與你有關」
國際學院書記院長送給新生們一本名叫《習近平講故事》的書,這本書有109則故事,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不僅講了對內對外、與人與國的許多道理,還在原文之外兼有「延伸閱讀」,讓讀者在「文」中更好地理解其所載之「道」。這些故事洋溢著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正是國際學院希望新生學習的,同時國際學院也希望學生要懷有擔當,覺得每一個故事都與自己有關,敢於發聲。
(學生記者 王棟 張琅 李昊澤 曾祥頔 賀彥銘 攝影)
責任編輯:郝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