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正在自考的同學都有一個疑惑。我現在正在自考本科,但我想找工作或換一份工作,那簡歷上學歷那一欄應該怎麼填?
本科學歷不能亂填,要「實話實說」
其實簡歷上的學歷填寫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話實說」。然而文字和語言是人類創造的高級符號,只要我們有技巧地使用它,就可以避重就輕。
這兩份簡歷有什麼不同呢? 信息量和結構基本相同,劃分了「個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項目經驗」、「證書與技能」、「自我表達」六個板塊。
對文字敏感的同學發現了,兩者在「個人信息」的呈現中,前者是弱化了個人的學歷情況,後者則是明確地把學歷填上。自考生可以選擇前者的方案,因為只要自考沒畢業,實際上最高學歷還是原來的那個學歷(大專、高中、初中...)。
畢業證書沒拿到手,學歷都不能填本科,這不是一個可以投機取巧的點,如果你填了本科,但最後入職提供不了本科畢業證,那麼就等於謊報學歷,人事部門可以直接否決之前的一些流程,直接拒絕籤合同,甚至就算籤了合同,也有正當理由解除。
「在拿到畢業證之前,正在自考本科和沒參加自考本科在學歷上就是沒有區別的。」
自考本科的價值怎麼體現?
正常情況下,自考本科最適合填在「教育背景」下,以下三點需要注意:
(1)標明預計畢業的時間,讓用人單位能清晰判斷你畢業的時間,當然是離畢業越近越好;
(2)自考還沒畢業,最有價值的各科的成績,如果用人單位人事部門足夠專業,填上這個分數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特別是平均分80+以上的自考er;
(3)這一點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覺得應該在學歷寫上「自考」字樣,有的人覺得大可不必。我個人傾向是寫上,原因很簡單,找工作本來就是勞資雙方互相匹配的過程,還是回歸「實話實說」的大原則,用人單位對你了解越深,就越有機會拿下offer。
補充一點,大家最擔心的歧視問題,在你自考還沒畢業的情況下歧視根本不存在。因為你本身是以「大專、高中、初中...」的身份申請此崗位,也就是說如果用人單位只要本科學歷的話,根本就看不到你的簡歷,所以不要自尋煩惱
可以提高通過率的一些小竅門
(1)注意網申的黃金時間原則。網申的有效期一般會是 7-15天。因為初期會有海量簡歷投遞,而後面投的簡歷價值也會被前面的優質簡歷稀釋,所以一般稱第5 -11天為網申的「黃金時間」;
(2)開放性問題必填原則。網申除了簡歷外,一般還需要回答幾道HR提供的問題,這主要是考察應聘者態度的,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認真填、套路填!就好像找對象時,你需要了解對方背景一樣,多對企業做研究,了解其願景,填上和企業價值觀相符的想法或可執行操作,可加大網申成功率;
(3)簡歷增加可視化元素,比如學習背景可以加入「校徽」、實習工作北京可以加入「公司logo」等。
(4)對於所有可以寫上具體時間的項目都寫上,一方面是數字本身就比較抓眼球,另一方面可以讓用人單位清晰知道你每個階段都在做什麼,以確認職位的匹配度。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小編以前的一次面試經歷。當初是面試輔助老師這個崗位,一開始並不知道是群面,所以推開門的一瞬間被嚇到了,整個會議室坐滿人,估計也有30-40人這麼多,別提有多緊張。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2個小時過去了,留下終面的也就5個人,單聊的時候面試官直接當面跟我說,其實我的學歷並不符合公司的要求(211/985全日制),但因為我有相關從業經驗,公司現在也在大量招人,所以可以降低門檻試試。
最終的結果是我也沒有拿到offer,聽說只有2個人留下了,我不敢猜測留下的就是學歷最高的面試者,實際上在cosplay環節,其他幾名面試者表現都非常優異,跟面試官相互來回十幾分鐘,而我沒發揮好,被刷也是理所當然。
這件事上我明白只有自己歧視自己的學歷,所以永遠不要否定自己的,只要保持上進,總會遇到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機會,加油自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