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教、吼罵、威脅、哄騙……,你是用什麼方式讓孩子乖乖聽話?根據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家長們會因材施教,選用對自家孩子最有效的招數讓孩子服從安排。這些方式雖然對孩子有一定的效果,可同樣會帶來一些潛在的負面影響。
說教多了孩子會變得「左耳進右耳出」;威脅多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厚臉皮」;吼罵多了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什麼樣的方式既有效又不會傷害孩子呢?本文分享一個簡單有效心理學妙招,供爸媽們參考。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們都曾使過渾身解數。一開始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父慈子孝,慢慢地就變成了「雞飛狗跳」。「沒辦法,對孩子太溫柔,他反而越得寸進尺」,這是多數家長在教育不聽話孩子時常有的心態。這幾個家長們常見的方法,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曾用過。
先好好說,不行就使出「絕招」
一開始教育孩子時,爸媽們都會拿出他們的十分耐心,和孩子好好講道理,給予孩子尊重和選擇權。有些孩子對此很受教,最後孩子聽話大人開心;有些孩子就不一樣了,好說歹說就是沒效果,沒辦法只能使出「絕招」,吼叫打罵威脅等等,先讓孩子此時乖乖聽話再說。
不聽話先打一頓,實在不行就兩頓
有些孩子性格真的就像是「天生的皮孩子」,其實這些孩子多數受家庭教育環境影響,已經形成了頑皮孩子的性格。家長疏忽教育,孩子性格已經難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只剩下這種:不聽話時先打一頓再說,實在不行就兩頓。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威脅手段很管用
家長們都喜歡利用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不聽話時,一句「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立馬乖乖投降。這句話對於90%以上的孩子都很管用,因為幼年時期的孩子他們太在乎家長了,太害怕家長離開自己。威脅手段管用的背後,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同樣也是極大的。
「你要是聽話,媽媽就給你買XX」,哄騙手段起效快
知道孩子想要什麼,這是每個家長都知道的事。孩子不聽話時,只要使出這招哄騙手段,見效也是很快的:「你要是聽話,媽媽就給你買XX」。不管最後家長是否兌現承諾,對孩子來說都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實現承諾了會給孩子營造出「我不聽話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實現承諾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沒信譽,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孩子不聽話是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問題,有些家長總是選用的「不智慧」的招數,以此達到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也有些機智的家長會恰到好處地運用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被家長安排。怎樣讓孩子「自覺」聽話?這個簡單的心理學妙招,爸媽們要了解。
讓孩子「自覺」聽話,家長只需運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妙招:假裝背著孩子講話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偷聽大人講話,家長可以假裝背著孩子偷偷講話:「你知道嗎最近孩子學習進步不錯呢,他寫作業比以前積極了很多,要是能夠寫完作業主動複習明天的功課就更好了。以後我們也不能總是覺得孩子不用功,其實他是在默默用功,爭取好成績給我看呢」。
孩子聽了這些話,不僅心裡樂開了花,而且以後一定會努力表現給家長看。與其苦口婆心地說教孩子、逼迫孩子、威脅孩子,還不如充分利用他們的心理,讓孩子自覺做得更好。
「孩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你越不讓他們知道,他們越想知道」——背後討論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很強的。他們會在大人背後談論的時候,特別是談論自己的時候,想知道你們說些什麼。所以家長可以假裝背著孩子去討論,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故意聽到自己說什麼。
「孩子喜歡被認可」——背後偷偷表揚孩子,並給予期望
誇讚心理對孩子成長有著諸多好處,孩子喜歡被認可被讚揚,特別是被家長認可和讚美。相對於表面讚美來說,背後的讚美更能激發孩子的進取心。偷偷誇讚孩子並給予未來的期望,孩子更容易朝著家長期望的方向努力,努力做得更好。
「家長假裝背著誇讚孩子」這個心理學妙招,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有好的效果,但不一定對所有孩子都有效果。針對於其它性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提前約定
不管是帶著孩子幹任何事,家長都要提前約定好,並得到孩子的肯定和承諾,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預期,這樣在失望的時候才不至於大吵大鬧,不可收拾。
比如帶著孩子去逛商場之前和孩子約定好,今天買玩具只能買一個,價格控制在50以內。這樣到了商場孩子看到了琳琅滿目的玩具都想要或是價格太貴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出門前已經做好了承諾,要做個守信用的好孩子,否則下次不能出來了。
換個方式「好好說」
家長都喜歡對著孩子碎碎念,「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怎麼老是喊你不回答呢」、「叫你吃飯你怎麼老是不動呢」……各種碎碎念非但沒有起到效果,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情緒。
家長可以換個方式「好好說」:「媽媽今天做了你最愛吃的土豆絲和一個新菜,你要不要來嘗嘗」。比用生硬的命令語句,換個方式來督促孩子、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更能達到家長理想的效果。
撒嬌裝柔弱
孩子都有個「小大人心理」,明星霍思燕曾經就用過裝柔弱這一招讓兒子嗯哼變成了一個「會幫忙保護媽媽的小小男子漢」。家長想讓孩子聽話、懂事,可以適當跟孩子撒個嬌、裝柔弱:「媽媽今天腰有點疼,沒法幫你收拾玩具了,你能不能幫幫媽媽」。
孩子是愛媽媽的,也有著保護媽媽的天性。平時如果媽媽表現得無所不能太強大,孩子才會覺得自己不用幹,自己也沒有機會表現。通過撒嬌裝柔弱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幫忙」,不僅能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CiCi媽寄語: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父母的一顆種子,保護好了根,他們才能在風吹雨打下屹立不倒,向陽而生。世界上沒有天生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用心教的父母。孩子有著屬於他們的天性,家長了解孩子不要光從表面來看,洞悉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教育起來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