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筆記上學的時候,初中還在學26個英文字母,現在但凡是個幼兒園都要進行「雙語教學」,看著身邊和自家孩子同齡的孩子一個個都能用英語對話了,不少家長有點猶豫,孩子的英語啟蒙到底要怎麼做?
下面小筆記就將我花了4年時間實踐英語啟蒙攻略後得出的結論整理、分享給大家。
英語啟蒙的「黃金期」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帕特裡夏 K 庫爾教授經過研究發現:
嬰兒是天生的語言學家,他們可以分辨出不同語言發音的差別,但這種能力在6-12個月的時候會急劇下降。
而相關的腦科學研究表明:
0-6歲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最強,過了這個階段之後,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同時,在3歲之前學習第二語言,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最有可能達到母語程度。
可見,孩子英語啟蒙應該是越早越好的,最好的時機其實是從0歲開始聽英語的故事、動畫、兒歌,從小熟悉英語氛圍。
當然了,像我一樣一開始因為疏忽錯過這個時期的家長應該也是大有人在的,我就是差不多1歲10個月才開始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幸好用對了方法,效果還是不錯的。
英語啟蒙方法很重要
從聽開始學習任何的語言包括英語都是需要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的,家長可以每天給寶寶放一些英文動畫片、英語故事音頻、英文歌,從「聽」開始。
寶寶熟悉並喜歡上之後就會像學中文一樣跟著讀,說出一些英語詞彙、句子……
保護英語興趣很關鍵對寶寶來說,不管學什麼都要保護好他的興趣,尤其是不能逼著孩子:不聽完英語故事就不能玩、追著孩子考他單詞的讀法……這些逼迫孩子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不是很喜歡聽英文的音頻,家長則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晚上8點半問問寶寶:「你想現在睡覺還是看半小時英文動畫再睡?」大部分寶寶都會選擇拖延睡覺的時間。
還有孩子如果有喜歡的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海底小縱隊」之類有英文原版的動畫片,家長可以在某次看動畫片的時間假裝找不到中文版的,帶寶寶看英文原版動畫。
我有次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提前在手機上下載了原版動畫片,之後把家裡路由器關了,還跟孩子說:「媽媽聽不懂你幫我翻譯翻譯他們幹嘛呢?」
因為那幾集動畫片孩子已經看過很多次了,所以雖然聽不懂但也能看個大概,最後還真的給我翻譯了個大概,他還挺有成就感。
儘量少幫孩子翻譯最後,在孩子看英語繪本、英文動畫片的時候,家長不要主動給孩子翻譯,因為先學中文並且在中文環境下生活的孩子會優先記住中文發音和意思,所以翻譯之後孩子反倒學得不好。
而且一篇繪本遇到幾個不認識的單詞,挨個給孩子解釋一遍,孩子看故事的興趣就被破壞了,以後可能會對英文繪本有牴觸心理。
而且,好的繪本大部分的故事都通過繪畫表達出來了,和英文音頻同步的情況下,孩子可以猜到大部分的意思,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貼近學習母語的模式,效果會更好。
當然,如果孩子對翻譯比較執著,一定要家長幫忙翻譯那麼就先隨他去,以保持孩子的興趣為主。
英語啟蒙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孩子由多聽到會說、多說,所以在繪本、故事方面要多選擇貼近孩子生活情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