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了新寶寶之後,突然增加的小天使除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也不知不覺改變了我們的日常,有的是被動改變,有的是主動改變。但不管怎樣都是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今天就說說養娃的十大深坑,看看大家在不在坑裡?
數碼產品的普及,讓我們很多人有了更舒服的觀影方式,也有了更新鮮的哄娃模式,比如給寶寶找個app放故事給寶寶聽,找個動畫片給寶寶看。
首先電子音不能替代爸爸媽媽的溫暖聲音和帶有愛的情緒的關注,而動畫片過早觀看也對寶寶的專注力有一定影響。
即使寶寶到了2-6歲也是建議一天控制在2小時以內。
現在寶寶的小零嘴超級多,甚至部分小零嘴從4個月開始就可以投餵給寶寶。不過世衛組織以及很多營養專家都說,讓習慣吃奶的寶寶過早的接觸小零嘴會容易讓寶寶挑嘴,從而產生厭奶情緒。雖然沒添加,對寶寶也沒啥傷害。但是口味新鮮度豐富度比母乳多很多。而最關鍵的是寶寶這個階段主要營養來自母乳,所以不要太早給寶寶小零嘴哦。6個月後寶寶吃輔食後就可以酌情給寶寶零嘴了。
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洗澡和刷牙洗臉一樣,每天都來,而寶寶每天拉粑粑也好出汗多也好,可能會有一些爸媽會天天給寶寶洗澡。
實際上寶寶的皮膚厚度是成人的1/3,而且寶寶表面分泌的油脂其實是對皮膚保護和滋潤的作用,過度洗澡會造成寶寶皮膚免疫力下降形成過敏皮膚。建議寶寶的洗澡澡控制在2-3天作為頻率更好。如果寶寶確實需要收拾,可以考慮用溼巾擦一下身子,不用泡澡。
總有些爸爸媽媽或者老人擔心孩子喝不飽,也擔心喝多了奶上火。然後直接給寶寶喝水。
寶寶在6個月前都不建議另外喝水,一是會加深腎臟負擔,二是會抑制寶寶對奶的需求對於寶寶生長發育也不好。
好些爸媽都覺得寶寶以後會換恆牙,所以乳牙的護理就沒那麼在意。但是在乳牙換恆牙的過程裡,需要經歷6-7年的時間,這長期的時間裡寶寶如果蛀牙厲害,寶寶也會因為牙疼吃不香睡不好,影響吃飯和睡眠,進而影響寶寶的發育。
建議寶寶從6個月開始進行牙齒護理。而在寶寶9個月的高度自主模仿期,可以很好的培養寶寶的刷牙習慣。
總會覺得寶寶太小,身體弱不禁風。玩命的給娃添衣。從春到冬總是多著。其實判斷寶寶熱不熱的標準還是以手碰寶寶的脖子或者胸口去感受比較好。在相對穩定的溫度下,更是建議和成人穿衣相同即可。
寶寶的汗腺並不像成人那麼發達,穿太多反倒會讓寶寶排汗不好。甚至還會導致皮膚毛孔堵塞誘發皮膚問題。
國外大概在90年代就已經不建議用學步車學習走路,而更多的鼓勵寶寶用雙腳扶著走路。一是鍛鍊寶寶的全身力量,二是讓寶寶更好的掌握身體的平衡。學步車會讓寶寶過渡的把身體重心靠上,讓寶寶習慣性踮腳走路,形成不好的習慣,而且很難糾正。另外學步車造成的寶寶受傷事件層出不窮。所以真的不建議用學步車教寶寶走路。
養娃大家都是新手,坑除了這7個顯著可能會碰到的,還會各有各的小坑,碰見疑惑儘量的查一查兒協會的參考建議會得到更好的解決,不要輕信小報以及一些迷信做法。有些時候養娃更多的在於在掌握更好的科學方法論後形成自己的養娃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