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懲處「老鼠倉」犯罪 這起案例值得借鑑

2020-11-05 上海二中院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上海二中院辦理的2起案件入選。

✦ 今天,向大家介紹第二起入選案例:

齊蕾、喬衛平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

——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情節特別嚴重

承辦法官:沈 言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

刑事速裁團隊負責人

四級高級法官

研究領域: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

01 基本案情

被告人齊蕾,女,漢族,1971年5月22日出生,原系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兼證券投資業務總部總經理。

被告人喬衛平(被告人齊蕾的丈夫),漢族,1964年2月22日出生,原系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上海瞿溪路證券營業部督導。

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被告人齊蕾在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證券)利用其負責東方證券自營的11001和11002資金帳戶管理和股票投資決策的職務便利,掌握了上述帳戶股票投資決策、股票名稱、交易時點、交易價格、交易數量等未公開信息,夥同被告人喬衛平利用控制的證券帳戶,先於、同期於或稍晚於齊蕾管理的東方證券上述自營資金帳戶買賣「永新股份」「三愛富」「金地集團」等相同股票197隻,成交金額累計達6.35億餘元,非法獲利累計1657萬餘元。

合議庭:費曄(審判長)、

沈言(承辦法官)、薛翠蘭(人民陪審員)

02 裁判結果

本案由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宣判後,在法定期限內沒有上訴、抗訴,原判已發生法律效力。

法院認為,被告人齊蕾、喬衛平的行為均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且情節特別嚴重,應依法懲處。在共同犯罪中,齊蕾系主犯,喬衛平系從犯。齊蕾到案後能夠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自願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喬衛平系從犯,且自願認罪認罰,依法減輕處罰,並適用緩刑。據此,依法以利用未公開信息罪判處被告人齊蕾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千一百六十萬四千八百五十四元七角八分;判處被告人喬衛平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百九十七萬三千五百零九元一角九分。

03 典型意義

本案系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俗稱「老鼠倉」)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在我國證券、期貨交易活動中,某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獲取金融機構股票投資等未公開信息,以自己名義,或假借他人名義,或者告知其親屬、朋友、關係戶,先於、同期於或者稍晚於公司帳戶交易,然後用客戶資金拉升到高位後自己率先賣出獲得巨額非法利益,不僅對其任職單位的財產利益造成損害,而且嚴重破壞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證券、期貨市場原則,對資產管理和基金、證券、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社會危害性日益凸顯,應依法懲處。案件判決生效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辦理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做了進一步明確。原審法院根據本案犯罪事實和刑法規定,認定被告人齊蕾、喬衛平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情節特別嚴重,並依法作出判決,符合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從嚴懲處「老鼠倉」犯罪的精神。

END

人像攝影:施蕾

相關焦點

  • 欣泰電氣欺詐發行等列入證券犯罪典型案例 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成為了資本市場執法的重點。為了全面落實「零容忍」的工作要求,最高法近日下發了《關於加強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工作 依法嚴懲證券、期貨犯罪的通知》,並在9月24日發布了7件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在列。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零容忍」依法從嚴懲處證券期貨犯罪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最高人民法院24日發布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包括1件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2件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案,3件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案,1件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從多個角度表明人民法院對證券、期貨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和立場。
  • 最高法發布7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為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工作要求,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於加強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工作 依法嚴懲證券、期貨犯罪的通知》,要求全國法院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依法嚴懲證券、期貨犯罪的重大意義,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從嚴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 最高法:依法從嚴懲處內幕交易犯罪 嚴格控制緩刑適用
    依法加大懲治證券違法犯罪力度,依法從嚴懲處在創業板申請發行、註冊等各環節滋生的各類欺詐和腐敗犯罪。對於發行人與中介機構合謀串通在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以及發行審核、註冊工作人員以權謀私、收受賄賂或者接受利益輸送的,依法從嚴追究刑事責任;依法從嚴懲處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操縱證券市場、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金融犯罪分子,嚴格控制緩刑適用,依法加大罰金刑
  • 就在剛剛,最高人民法院發布7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為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工作要求,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於加強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工作 依法嚴懲證券、期貨犯罪的通知》,要求全國法院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依法嚴懲證券、期貨犯罪的重大意義,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從嚴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 工銀瑞信連續三起!處罰不到位是老鼠倉橫行的主要原因
    日前,中國證監會通報了「老鼠倉」執法情況。而在近期,工銀瑞信交易室副總監胡某因「老鼠倉」非法獲利4200萬元,讓市場再次對基金從業人員的「老鼠倉」行起「注目禮」。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工銀瑞信基金公司被曝光的第三起從業人員「老鼠倉」案例。筆者以為,「老鼠倉」橫行,處罰不到位是背後的主要因素。
  • 最高法發布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24日發布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這7件案例是: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溫德乙等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唐漢博等操縱證券市場案,張家港保稅區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金文獻等操縱期貨市場案,周文偉內幕交易案
  • 法官說法:國家工作人員實施毒品犯罪應從嚴懲處
    發布時間:2020-08-17 14:56:59 來源:臨夏政法網分享到   案例要旨:國家工作人員販賣少量毒品的,即使沒有利用職務或工作上的便利條件實施毒品犯罪的,亦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升格處罰。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零容忍」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年來,隨著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證券、期貨犯罪不斷發生,嚴重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嚴重破壞證券、期貨市場管理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 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將依法從嚴懲處
    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 太原市人民檢察院 太原市公安局關於防範和打擊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的盜竊、破獲電力設備犯罪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影響城市亮化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公害,必須堅決依法嚴懲。為切實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現就防範和打擊盜竊、破獲電力設備犯罪相關事項通告如下:一、凡是實施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的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一切違法犯罪活動。
  • 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將依法從嚴懲處!
    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 太原市人民檢察院 太原市公安局關於防範和打擊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的盜竊、破獲電力設備犯罪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影響城市亮化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公害,必須堅決依法嚴懲。為切實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現就防範和打擊盜竊、破獲電力設備犯罪相關事項通告如下:一、凡是實施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的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一切違法犯罪活動。
  • 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剛剛,最高檢與證監會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
    11月6日下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12起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通報檢察機關、證監會懲治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工作情況。記者注意到,12起典型案例由6起刑事犯罪案例和6起行政違法案例組成,集中展現了證券監管部門、檢察機關和各有關部門凝聚合力、共同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的信心和決心。
  • 三大原因致「老鼠倉」屢禁不止
    ■ 一家之言繼韓剛之後,日前,基金業再曝「老鼠倉」事件。原光大保德信投資總監許春茂因「老鼠倉」被移送公安機關;原國海富蘭克林中國收益基金的基金經理黃林也因「老鼠倉」被取消基金從業資格,並被處以30萬元罰款及市場禁入。基金經理「老鼠倉」可謂前赴後繼。是什麼導致基金經理「老鼠倉」行為如此屢禁不止呢?其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是懲處不力。
  • 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黑惡
    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始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按照黨中央關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部署要求,嚴格依法辦案,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黑惡勢力犯罪,有力推進我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  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始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按照黨中央關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部署要求,嚴格依法辦案,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黑惡勢力犯罪,有力推進我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
  • 三部門出臺指導意見 從嚴從重懲處「碰瓷」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 依法嚴懲「碰瓷」犯罪 全面構建懲處「碰瓷」行為制度框架
    明確要求公檢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主觀惡性大小、行為的手段、方式、危害後果以及在案件中所起作用等因素,切實做到區別對待,依法給予從嚴或者從寬處罰。注意區分「碰瓷」違法犯罪同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的界限,既防止出現「降格處理」,也要防止打擊面過大等問題。四是強化宣傳教育。要求公檢法機關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揭露「碰瓷」違法犯罪,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
  • 兩高一部:「碰瓷」涉黑惡犯罪,從嚴從重懲處!(全文)
    據了解,與單個主體實施的「碰瓷」犯罪相比,共同實施、通過犯罪集團、黑社會性質組織等實施的「碰瓷」犯罪的社會危害更為嚴重,影響更為惡劣。為此,《指導意見》對「碰瓷」案件中共同犯罪、黑惡勢力犯罪的認定和從嚴從重懲處予以明確,規定符合黑惡勢力認定標準的,應當按照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或者惡勢力犯罪集團偵查、起訴、審判。
  • 皮海洲:基金「老鼠倉」屢禁不止原因有三
    又有兩隻基金經理因為「老鼠倉」而落網,基金經理「老鼠倉」可謂前赴後繼。是什麼導致基金經理「老鼠倉」行為如此屢禁不止呢?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監管部門對「老鼠倉」懲處不力。雖然最近幾年,監管部門在打擊「老鼠倉」問題上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前後令8隻「老鼠」落網,但每到最後懲處時,監管部門乃至司法部門都是「從輕發落」,鞭子雖然高高舉起,但都是輕輕落下,查處變成了「撓痒痒」,對後來者缺少震懾力,甚至是對後來者的一種鼓勵。如對「老鼠倉」的懲處,根據《證券法》規定,除了沒收違法所得外,還要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 涉疫犯罪典型案例的法治意義
    日前,在全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第一批10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對於各級人民法院及時審理涉疫案件,依法嚴厲打擊涉疫犯罪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高人民法院及時發布典型案例,不僅為各地法院提供了明確而統一的裁判尺度和標準,也使得相關案件的裁判結果成為了人們的行為指南。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在疫情防控時期,涉疫犯罪案件具有特殊的社會危害性,應當「依法從重從快」查明和懲處這類違法犯罪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審理涉疫犯罪案件應當嚴格依法進行。
  • 最高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犯罪,從嚴適用緩刑
    4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兩部」《關於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意見》,並通報3起典型案例。有典型案例顯示,福建寧德一刑滿釋放人員先後拉攏18名未成年人組織實施尋釁滋事、聚眾鬥毆、敲詐勒索、故意傷害等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欺壓、殘害群眾,稱霸一方,最終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