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丕龍:「相分離」打開生命的密碼

2021-01-10 科學中國人scichi
李丕龍

食用油滴在水中,由於油的強疏水性,兩者會完全分離成兩個獨立的液態相:油相和水相,即使強烈震蕩,兩相依然互不相溶,只會使油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打散成為無數近乎完美球形的小油滴懸浮於水中,這是已經研究了上百年的物理化學領域中的「相分離」現象。

近10年來,生命科學領域中的「相分離」現象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前沿領域。作為這一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丕龍經過潛心研究,不僅證實了多價互作介導的「液-液分離相變」是細胞內無膜細胞器的重要形成機理,還發現選擇性自噬通路裡貨物的富集是通過多泛素化鏈介導的「相變」實現的。

如今,他仍致力於研究相分離在生物自噬、轉錄調控及表觀遺傳等領域的生物學功能,他和團隊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一個表觀遺傳學裡的經典問題——染色質的形成機理究竟是什麼?這一課題一旦突破,或將為染色質生物學提供新的理論基礎,為理解發育、疾病及其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路,生命的密碼或將因此打開。

在李丕龍看來,科研上的「使命感」促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前行。他堅信,堅持往前走定能實現目標。

生物大分子「相變」揭示細胞內無膜細胞器形成機理

食用油滴在水中的「相變」現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案例。相變作為物質的一種特性(如水、冰和水蒸氣三相之間的轉換)在物理學界及日常生活中早已廣為人知,在高分子化學和軟物質物理等領域被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相變在生命活動中同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觀細胞中,相變是以生物大分子「液-液分離相變」的形式發生的。

第一次明確提出細胞中存在「相變」現象的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的生物學家Anthony A. Hyman及其同事。2009年,Hyman課題組首次報導線蟲早期胚胎中的P顆粒(P Granule)為獨立於液態細胞質的液相聚集體。隨後Hyman和Brangwynne課題組又報導了爪蟾細胞的核仁是核質中一種獨立的液態相。核仁和P顆粒屬於細胞裡無數無膜細胞器中的兩種。但是這些無膜細胞器的成分十分複雜,直接研究這些液態相的形成機理很困難。

在Hyman等在細胞中觀察並描述無膜細胞器的物理特性的同時,李丕龍正在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Michael K. Rosen實驗室,研究一個與其截然不同的課題——由多價且有柔性的互作生物大分子形成的複合物的具體組成及穩定性。

李丕龍和團隊發現,一些多價且有柔性的互作分子,例如,含有3個Src homology 3(SH3)結構域的Nck和含有6個SH3配體的N-WASP或含有4個RNA Recognition Motif(RRM)結構域的多聚嘧啶序列結合蛋白和含有5個RRM配體的RNA分子,在一定濃度下會形成高度動態的無限網狀結構,在宏觀上的體現就是,產生一個正常的溶液相和一個生物大分子(蛋白、RNA)富積且粘稠的液態相,這種現象被稱為「液-液分離相變」。

其中,生物大分子富積且粘稠的液態相與P顆粒和核仁一樣,其液滴呈球形,兩個液滴接觸後能融合,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能變形甚至斷開,去除剪切力後,又能自動恢復成球形。上述P顆粒和核仁等無膜細胞器恰恰也富含多價且有柔性的互作蛋白及RNA,並且處於一個比周邊細胞質或核質更加粘稠的狀態。

鑑於體外「相變」產生的生物大分子富積的液態相與無膜細胞器的各種物理特性非常相似,並且兩者組成成分的物理性質也很相似,因而李丕龍的研究與Hyman等的研究看似互不相關,卻共同暗示多價互作介導的「液-液分離相變」正是細胞內無膜細胞器的重要形成機理。

這兩個團隊的研究成果對生物大分子相分離全新領域的開啟發揮了關鍵作用,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如Nature、Science、 Cell及其子刊的文章陸續證實,多種無膜細胞器具有與P顆粒、核仁一樣的液態性質,是由「相變」介導形成的。例如,細胞質裡的應激顆粒nuage;選擇性自噬信號通路裡的p62 body;細胞核裡的DNA損傷修復位點PML body;T淋巴細胞膜上的T-細胞受體;神經元的突觸後密集層(post synaptic density)等。

尤其重要的是,一些導致疾病(特別是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的蛋白或核酸也能在體內體外發生「液-液分離相變」。這些液態相或者本身具有毒性或者可以進一步固化形成具有毒性的沉積。所以研究多價互作介導的「相變」會提高我們對這些蛋白或核酸的致病機理的理解,為相關疾病的有效幹預及治療提供全新思路。

作為多價互作介導「相變」成果的主要發現人之一,李丕龍從美國回來後加入清華大學,隨後又與俞立課題組合作發現選擇性自噬通路裡貨物的富集是通過多泛素化鏈介導的「相變」實現的。李丕龍團隊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Nature(2019年)、Cell Research(2018、2019年)及Molecular Cell(2019年)等高水平生物學期刊上,並且已申請7個國內專利,1個國際專利正在申請中。

李丕龍參加2019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細胞器分會學術研討會

「相變」或將解開染色質形成機理

雖然相變在生物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它剛嶄露頭角就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基於相變的蛋白互作及其調控方面的研究已經逐漸升溫並在短期內成為生物學領域新的研究熱點。

近幾年來,相關的研究成果大都發表於世界頂級期刊(Nature、Cell、Science及其子刊等),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和美好的前景展望。

在這個全新領域的起始和發展過程中,除李丕龍外,還有許多中國科學家,如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教授,中國科學院的朱學良研究員、張宏研究員等,都做出了重要貢獻,鑑定了一系列相變驅動的蛋白質機器,深入闡明了多種重要無膜細胞器的形成及可能的調控機制,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這一領域目前還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剛剛被認識到,儘管研究這方面的文章有如雨後春筍,但細胞內相變的發生機制與調控機制,相變與疾病的關係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個領域仍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正在努力挖掘。」李丕龍說。

在首次發現生物大分子通過多價-多價互作(互作雙方都有多個互作位點)會發生「液-液分離相變」(簡稱「相變」)後,很多研究表明「相變」是細胞內多種無膜細胞器的形成機制和發揮功能的基礎。異染色質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調控基因轉錄等基本生命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久以來,人們對異染色質的組成包括核小體修飾、DNA修飾、非組蛋白等成分已有了透徹的理解。然而,直至今日,異染色質的形成機制卻不甚明了。

「和許多無膜細胞器類似,異染色質也是微米級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其標誌性的組蛋白修飾多聚集在局部,以多價形式存在,已有的數據顯示識別這些修飾的『閱讀器』也多以多價狀態發揮作用。」例如,異染色質核小體串上的H3K9me3 與其「閱讀器」——異染色質蛋白HP1就屬於這種情況。H3K9me3在核小體串上呈天然多價狀態,HP1中負責識別和結合H3K9me3的CD結構域也是多價的。於是他和團隊成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或許,多價H3K9me3和多價CD互作介導的「液-液分離相變」是異染色質形成的重要機制。

這一課題或許比證實「生物大分子相變在細胞裡是普遍存在的」更令李丕龍感到興奮。「理論上講,細胞裡任何具有多價相互作用的體系都有可能通過相變行使特定功能。而染色質上的各種組蛋白修飾是非常典型的一類可調控的多價體系,且存在大量類似無膜細胞器的區室,核小體上的組蛋白修飾或修飾的組合對染色質結構的維持和調控起決定性作用。」

他認為,染色質上的這些無膜細胞器也可能是通過多價的「組蛋白密碼」和多價的閱讀結構域的互作所介導的「相變」而形成的。

這也意味著,李丕龍團隊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一個表觀遺傳學裡的經典問題。從多價互作介導的「液-液分離相變」這一最近10年內被逐步證實在細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現象的角度,研究多價H3K9me3/多價CD互作在組成型異染色質形成和維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揭示組成型異染色質的組裝、成分組成、動態特性和調控關係等更深入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組蛋白修飾與多價「閱讀器」互作所介導的相變是染色質上產生大量區室的全新分子機理。

李丕龍說,若這一課題被攻克,相變或將為染色質生物學提供新的理論基礎,為理解發育、疾病及疾病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路,解讀生命的密碼將被打開。

從事相變相關研究工作多年,李丕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說,如今團隊的所有成員都參與相變相關的研究工作,已熟練掌握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將繼續引領相變領域的前沿並緊密結合其他領域的前沿,並在不同項目上實現突破性進展。

團隊合影

科研人的「使命感」促使一路前行

自2016年回國至今,李丕龍馬不停蹄地參與各項學術交流——2018年10月應邀參加「第六屆細胞動力學和化學生物學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美國細胞生物學會中國會議」並作學術報告;2019年1月,應邀參加了香港舉辦的「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研討會」並應邀在會議上作報告;4月應邀在美國舉行的keystone學術交流會上作了題為「Phase transition in heterochromatin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的學術報告。

2019年5月,他又作為發起者之一組織了「2019年第一屆相分離研究前沿論壇」,旨在促進國內凝聚體(相分離)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使更多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緊跟科學前沿並有所創新。來自國內十多個頂尖高校的數十位專家參與了這一次論壇,在研究會議中,由於嚴格要求將沒有發表的相分離領域的研究進行分享,許多報告人甚至直接分享了最原始實驗數據,同時分享了後期的計劃和猜想,成為國內相分離科研領域的一大盛事。

會議中,研究者涉及的議題涵蓋了國內當前相分離研究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相分離與基因轉錄調控、相分離與表觀遺傳、相分離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相分離與經典信號通路、應激顆粒、相分離蛋白篩選晶片、相分離與生物力學、相分離與計算機模擬、相分離與核酸、相分離與植物學、相分離與神經生物學、相分離與腫瘤發生、相分離與脂質轉運、相分離與免疫等。該系列論壇今後將會持續舉辦,旨在努力推動國內凝聚體相關領域的發展。

2019年7月,李丕龍應邀在雲南大學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細胞器分會學術研討會」上作了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其在體外系統研究相變領域的開創性科研成果,為參會的師生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動態變化與生理學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丕龍期望將這一種開放而熱烈的學術氛圍擴展到更大的層面。回溯他自己的學術歷程,1996年考入北京大學生物技術系就讀本科,隨後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他又抓住機會申請到美國西南醫學中心深造,在那裡,有著無數頂尖的科學家們醉心於科研,這讓李丕龍深受薰陶,眼界也大大開闊,這種薰陶也讓李丕龍一直堅定地在生物科學和生物醫學的研究中不斷前行。

國外濃厚的學術氛圍是他多年留美的最大收穫,所在學術機構特別強調對基礎研究上的跨學科研究和交流。李丕龍說,他曾就讀的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就經常邀請世界上各個領域的著名科學家來交流,這樣的學術氛圍讓他受益匪淺。

如今,李丕龍在國內的高校同樣感受到了這樣的氛圍,但他也不諱言說,許多學生主動交流的欲望還不夠。他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們,他能夠走到今天要歸功於他自己的主動學習。

「我們有資源,但是這種氣氛還沒完全起來。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學生都應該樹立一種意識,那就是如果他們想在科研領域走得更遠,就需要不止於利用自己所在的實驗室和附近實驗室的資源,而是要利用整個學校能夠提供的資源。」

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後,李丕龍已經開始做更多的研究和嘗試。如今,在他帶領的團隊中,有2名助理研究員、4名博士後、12名博士生及技術員若干。團隊規模逐漸擴大,意味著可以做更多的創新研究。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丕龍認為自己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其他的應放手讓學生和團隊成員去創新。

「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李丕龍說,在博士和博士後期間,有一半的課題是他自己開發的,與導師關係不大。他希望自己帶出來的研究生或者指導的博士後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否則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不遠。

李丕龍在科研方向上有著廣泛的興趣,「好奇心極重」,不斷去思考新的課題,而這往往能夠帶來創新。他認為,不能把所有的資源放在已立項的研究中,項目立項就等於已經定下來了,框架已經鎖定。他常提醒自己,科研人員要保持足夠的創新力,就要好好利用許多可以「自由發揮」的項目,這樣一定能夠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重要發現。

儘管自己做的是基礎研究方面的創新,但李丕龍卻認為,基礎研究離實際應用其實並不遙遠。他認為,許多基礎研究的成果都可以更加廣泛地服務於實際應用。

對自己在「相分離」領域中的突破性創新,李丕龍認為,創新的動力正是來自一名科研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常跟實驗室的學生說「這是歷史選擇了我們,讓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就要儘量去做好」。

李丕龍說,他的長遠規劃目標將繼續致力於發掘相分離在細胞生命活動中(包括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及病理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期從相分離這個全新的角度解讀細胞生命周期中一些未解之謎,為治療因相分離異常所導致的相關疾病提供新的線索。

參加2019年第一屆相分離研究前沿論壇

專家簡介

李丕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PI。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並取得學士學位,2002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前往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9年取得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5年期間分別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李丕龍致力於研究相分離在生物自噬、轉錄調控及表觀遺傳等領域的生物學意義,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青年人才計劃以及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基金等多項基金的資助,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Nature(2019年)、Cell Research(2018、2019年)及Molecular Cell(2019年)等高水平生物學期刊上,已申請7個國內專利,同時擔任Science、Molecula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icrobiology等10多家頂尖雜誌的審稿人。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通過精細的果蠅完整腦螢光動態成像、完整腦光漂白恢復、光液滴(optoDroplet)、體外相分離等多種技術手段,研究者觀察到了令人驚訝的結果,即Pros蛋白是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並保留在神經前體細胞H3K9me3標記的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圖1)。
  • MeCP2突變導致相分離發生紊亂進而引起Rett症候群
    並且這種「液滴」在加入DNA後,會募集DNA,並且甲基化修飾的DNA會顯著促進MeCP2的相分離。作者進一步研究了介導該蛋白發生相分離的結構域,發現該蛋白的C端以及N端各有一個IDR區域,可能介導了該蛋白發生相分離。
  • 【學會動態】第二屆生物大分子相分離閉門會議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30——11月2號,「第二屆(2020年)生物大分子相變前沿論壇」在安徽績溪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會議是繼2019年首次在蘇州成功舉辦相分離前沿論壇()之後的又一次卓有成效的閉門會議,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相分離研究領域一批科學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 《尋夢環遊記》:打開「死亡之門」,解開生命「密碼」
    影片以墨西哥的亡靈節為題材,並藉此為觀眾在銀幕上打開了一道生死之門,並讓觀眾在這個綺幻之境中穿梭時,解開關於生命神秘的「密碼」。人的一生總會在七情六慾的作用下,被愛恨情仇糾纏,為功名利祿裹挾。而遊走在這紛雜的世間,我們該如何才能傾聽到生命對我們最原始的呼喚呢?關於這個問題,《尋夢環遊記》用它奇幻的影像,給了銀幕前的觀眾一個開放式的答案。
  • ...專家聯合撰寫「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英文…
    該綜述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院士牽頭組織,邀請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員、清華大學李丕龍研究員、北京大學季雄研究員、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聰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婁繼忠研究員、復旦大學溫文玉研究員等專家共同撰寫完成。
  • 生物相分離與相變分會線上學術報告周五上線
    生物相分離與相變分會線上學術報告周五上線 2020-09-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密碼數字密碼的含義大全
    談起生命密碼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在西方,生命密碼與塔羅、星座並列為三大神秘學,有著精準的預測性,他是一門科學,與中國的易經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西方最主要的命理學,而且很精準。研究好生命密碼可以改變命運,避免人生的坎坷。
  • PDF去除密碼打開密碼限制
    有這種的直接拉黑大家好,想問下大家有沒有遇到加了密的 PDF 文檔,大家每次打開都需要輸入密碼,特別麻煩。今天老王給大家介紹三種方法,可以輕鬆地破解這些限制。注意:這裡適用的情況是你已經知道該 PDF 文件的密碼,而不是強行破解 PDF 密碼。
  • 密碼箱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 密碼箱密碼怎麼重置
    但是密碼箱的密碼如果忘記了就尷尬了,那麼密碼箱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密碼箱密碼怎麼重置?一般來說,使用三位密碼鎖的較多,下面為大家介紹三位密碼鎖解開大全。一、密碼箱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1、首先仔細觀察密碼指輪下的鐵皮,這時您發現一個小缺口,把三個缺口都朝向左邊,接著將每個數字箱左邊減三(五),就是密碼了,但是不同牌子的拉杆箱秘匙是不一樣的。
  • 清華大學李丕龍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課題組簡介: 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們致力於探索「液-液分離相變」在表觀遺傳學、癌症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的生理病理意義。
  • 【會議通知】2021年全國生物相分離和相變學術研討會
    責編 | 吉 佳2021年全國生物相分離和相變學術研討會2021年4月8-11日中國 深圳http://2021bps.csp.escience.cn生物體系中的相變
  • 忘記密碼怎麼打開文件櫃呢
    要想知道文件櫃的密碼怎樣打開,久應該先了解一下文件櫃的鎖具,了解一下密碼鎖具,知道鎖具之後,才能夠根據鎖具來開鎖,那密碼鎖具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具體了解一下吧!二、打不開的原因1、忘記密碼一般常見打不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忘記了密碼,忘記了密碼之後是很麻煩的,不但耽誤使用,後期開櫃門也需要費上一番功夫。2、鎖具故障鎖具內部系統發生故障,所以導致輸入密碼也無法打開,一般是因為鎖具受到打擊,所以造成了故障。
  • 旅行箱密碼忘了怎麼辦,怎麼打開?
    旅行箱密碼忘了怎麼辦,怎麼打開?生活中忘記密碼是常有的事情、今天為了方便大家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能夠更快速的解決小編銀座箱包給大家搜集了一些旅行箱密碼鎖密碼忘記了的解決辦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旅行箱密碼忘了怎麼辦?
  •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31:22 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綜述了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 Nature:揭示相分離在神經發育疾病的作用!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由於一種被稱為相分離的機制,細胞具有比以前認為的更多的空間組織。相分離發生在細胞中,當某些分子形成大的液滴狀結構,將液滴內部的物質與細胞的其他部分分離。這些液滴被稱為凝聚物,有助於在特定位置隔離和濃縮分子,並似乎提高了某些細胞功能的效率。
  • 王府生命密碼營養素飲品,激發生命源動力
    王府生命密碼營養素飲品,就是一款可以直達細胞,從細微處一點點改善身體狀態、激活生命源動力的好物,真誠推薦給大家!生命密碼液態化的飲品,讓細胞浸潤於滿滿營養之中,「吃飽」有益成分的細胞重新綻放活力,老化細胞被喚活、年輕細胞更具活力,使放緩的細胞代謝回歸正常水平,以此提高身體抵抗力,讓人體重新綻放健康年輕的狀態,無懼歲月流逝,盡情享受生命的美妙!
  • 生命中的基因密碼很強大
    當然,基因並不是人的成長中的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基因只是蘊藏了一種可能性,而可能性的實現卻是需要有多種條件的。同時,人的複雜性與教育內容的豐富性,並不是基因密碼所完全能夠包涵的。但是,生命中一些神奇的東西,我們確實不能夠不重視。 每個人的基因密碼都不會完全相同。這決定了一個人生長發育的時間表與智力開發的時間表。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BioArt相分離#撰文、編譯 | 十一月相分離領域的研究愈加火熱,為此Science開辦了特別專欄對現階段相分離領域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性綜述和介紹。套用《玩具總動員》中巴斯光年的口頭禪來介紹現在的相分離領域,可以說是「飛向宇宙,浩瀚無垠」(To infinity and beyond),我們可能在早上夢醒時分刷新推送發現新的小領域中的大分子被發現存在相分離現象,從頭髮絲兒到紡錘體、從應激脅迫小體到神經退行性疾病,各個領域的相分離現象層出不窮。
  • 生命密碼解讀:從肖戰王一博的生日解讀,談生命密碼基本算法
    生命數字密碼系統的意義「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們常常聽到。一直以來,我對於人性的奧秘都非常感興趣。只要我們不想渾渾噩噩地走完珍貴的人生,那麼「認識自己」就是個捷徑。我能做什麼,我做什麼能成功,就是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命題。
  • 幸福習習社|生命密碼雙胞胎案例解讀
    幸福習習社|生命密碼雙胞胎案例解讀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問我:我家是雙胞胎呢,那不是生命密碼數字都是一模一樣的嗎?可是我覺得他們兩個完全不一樣啊。 現實生活中雙胞胎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為了給更多的雙胞胎父母解惑,今天我們就用幸福習習社一個雙胞胎客戶的案例來分析下雙胞胎的生命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