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友Kevin學中文的故事
有一位叫Kevin的美國推友,母語是英語,經常在推上用中文寫段子。不誇張地說,他寫的段子,比很多母語是中文的人的要好。
(Kevin的推文)
Kevi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介紹他學中文的體驗。從0基礎到流暢的聽說讀寫,Kevin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其中的秘訣,很簡單,也很艱難,那就是:刻苦。
(Kevin的推文)
Kevin刻苦到什麼程度呢?2017年,他在北京學習,有半年的時間,Kevin每天學習中文的時間達到12-15小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六個月裡,他沒有交一個說英語的朋友。這之後,他的中文就到了自足的程度——即可以和人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後面,學習的時間則慢慢減少至3-5個小時,直至更少。
Kevin的文章中,還具體談到他如何提高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比如,在寫方面,他一個漢字寫20-30遍,邊寫邊在心裡記,並念出來。在聽方面,看中文電視劇不看中文字幕,聽播客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停下來,做單詞卡。這個和我之前寫的如何提高英語聽力有相似之處——我也是這樣堅持了三個月,聽力得到大幅提高;三年後,聽力再沒有問題。去美國留學前,如何提高英語聽力
Kevin從29歲開始學中文,從理論上說,已經錯過了學習外語最好的時機。他在文中說到的幾個觀點,我非常贊成:第一,學外語,不一定要年輕;第二,不一定要天賦;第三,沒有所謂捷徑。
我講到這個文章,是因為常有人問我學英語的方法。很多人主要不是不能,而是信心不足:擔心自己年紀太大(其實很多也才二三十歲),擔心自己沒時間,擔心自己沒有天賦⋯⋯總之,是為自己找到各種藉口。很多時候,我們拖延,不肯前進,其實是害怕失敗。
這個文章也深深地鼓舞我,使我決心開始學西班牙語。這個想法其實也由來已久了,也是一樣地沒有行動,總給自己找藉口。
成人學外語,固然不如孩子那樣快,但也有其優勢,那就是,學習的意識很強,目標更明確,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點更好地規劃課程。也就是說,學習完全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效率。
2.教孩子中文和英語的體驗
前段時間在美國幼兒園教小孩子學中文,我的感受可用一個詞來表達:驚喜。4、5歲的孩子,學英語,也學西班牙語和中文。他們學中文的速度很快,發音很準。短短幾個月時間,孩子們學會了問候語、身體各部分的名稱、方位、季節、數字、月份、天氣⋯⋯會唱十多首中文歌,會背五首唐詩。如果用沉浸式教學,我相信他們和中文母語的孩子不會有什麼區別。
另一個出乎我意料的事情是,孩子居然很喜歡學外語。學完一小節,他們會纏著我問,rainbow(彩虹)怎麼說,Kitty(貓咪怎麼說),sunny(晴天)怎麼說,shoes(鞋子)怎麼說⋯⋯簡直可以無限地問下去。有時他們做作業,還會一邊不由自主地哼中文歌。
這就是孩子學外語的好處:他們頭腦靈活,發音器官未完全固定,並且有無窮的精力和好奇心。
最近教朋友的孩子噹噹學英語,也有很多驚喜。孩子六歲多,學得很快,發音很準,特別好玩的是,我認為難的長單詞,她卻是最喜歡的,比如alligator,umbrella,interesting,可能感覺是一種挑戰吧。而且,孩子的動力很足,每天課後還自己複習。
在美國,我看到用自然拼讀法教孩子的神奇效果,也對中國孩子進行了嘗試。先從字母開始,教字母的常用發音,常用發音組成的帶圖片的單詞。然後再教單詞家族,慢慢嘗試讓孩子自己拼讀。我原先擔心,國內的孩子缺少語言環境,可能效果不會有美國孩子好。但事實推翻了我的擔憂:他們學得一樣快。
不過,在學習單詞和字母的過程中,還要加入很多口語對話,內容包括問候、天氣、顏色、形狀、數字、身體部位、昆蟲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一則提高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二則擴大詞彙量,並提高孩子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有詞彙量和聽力做基礎,自然拼讀法才能進行得更順暢。
以前做大學老師時,有時會感到沒有成就感。教小孩子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成長——三兩個月,效果就非常明顯,這是令人特別開心的事。
還有一點是,孩子都超喜歡兒歌。唱起來,動起來,他們會特別開心。
孩子學外語固然有很多優勢,但他們畢竟自律能力不足,也無法自學。如何才能堅持下去,可能會是最大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看老師和家長在上面付出多少心力了。
附Kevin文章的連結:
https://medium.com/@KevinOnChina/how-i-learned-chinese-538dfe8c2a4e
感謝關注、讚賞、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