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早上來到學校,和其他幾十個學生一起坐在教室裡,面對著老師,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解45分鐘,休息10分鐘後換一個老師,換一個話題,接著來。這樣每天6到8個小時,所有的孩子讀著同樣的課本,解答同樣的習題,背誦同樣的詩文。相信大家都是從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在此教育模式下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不斷推動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但是在這個模式下的每個人似乎都不怎麼快樂。
老師,這個職業真的很辛苦,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解答學生的疑問、和有困難的學生交流、和家長溝通……一個老師通常要帶幾十甚至幾百個學生,照顧到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
學生,每天被嚴格的時間表約束,幾乎沒有自己可以隨意安排的時間。不管喜不喜歡所學科目,都得按照老師的節奏和方式學習。回到家裡還得做千篇一律的習題,無論這些習題對自己有沒有幫助。更悲哀的是,各種考試連綿不絕,孩子似乎每天都活在焦慮和陰影中,因為每次考試的成績似乎都會成為一個貼在腦門上的標籤。
做家長的是不是相對輕鬆一些呢?這個取決於家長自己。你可以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不管了,也可以每天陪孩子做作業,每周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情況,周末陪孩子去各種補習班。但中國的家長大多數屬於後者,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這種模式迫切需要革新,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智慧教育的概念被提出來。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智慧教育模式讓學習不再千篇一律,課堂教學不再呆板,通過信息工具的助力使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教師,上課通過一體機、無線手寫板等教學工具將教學內容以圖文、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掌握。通過無線手寫板板書,教師不再受講臺束縛,可以走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同時還能增加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學習的機會,也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注入了動力。
學生,智慧教育的發展改變了傳統課堂,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也為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搭建了更多的平臺。學生因病缺席,落下的課程該如何補上?使用微講師課堂教學系統一類的信息化工具進行課堂同步錄製,課後將視頻及教學板書推送至雲端或學生,學生通過手機自學便能了解課堂所講的知識點,讓學習不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
智慧教育,除了涉及課堂教學外,也給家校溝通搭建了一個更人性化的信息平臺。在傳統教育中,由於各種條件限制,信息經常不對稱,比如學校新通知、孩子在線表現情況等,家長都很難及時、準確、有效地了解。學校可以建設智慧校園平臺,創建屬於自己的家校互動空間。
平臺可將學生的表現、教師的評語、學科成績、個性特長等多方面信息記錄下來自動匯總,定時推送至家長手中,讓家長更加清楚孩子的成長經歷、發展軌跡。
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新發展、新機遇,打破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隨著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的成熟,教育將在新技術環境支持下發生更多的變革,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到教育變革所帶來的改革紅利,最終實現教育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