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能源方便管理保障安全
清華大學首次試點假期集中住宿
1月5日,清華大學首次試點假期「集中住宿」,男生集中住宿,女生不集中住宿。紫荊1、2、3等7棟試點樓的留校本科生,將搬到老區幾個樓的空房間相對集中住宿。試點樓將停止供暖、供電並封樓。
集中住宿這個通知一發出,就在水木清華BBS論壇上引起學生熱議,並連續幾天成為論壇十大熱點話題之一。
學校:可大大降低煤電消耗
對於這次實行集中住宿,清華大學學生工作部張老師解釋說,每年寒假留校學生較少,在分散住宿的情況下,學生宿舍供暖系統仍照常運行;走廊、洗手間等公共用電也必須維持;樓長等服務人員仍然需要值守整個宿舍樓,這些都導致了很大的浪費。「去年寒假紫荊9號樓只有兩個女生住。」物業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集中住宿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有利於建設節約型校園。」張老師表示,這次集中住宿預計將節省180噸燃煤,並大量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與煙塵排放量,網絡設備運行電費和公共照明用電將節省不少。
清華大學物業管理中心聶風華告訴記者,現在紫荊宿舍每個樓都有1至2個樓長、保潔員,集中住宿後,這些人力也將大大節省。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魏慶芃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將紫荊公寓的採暖能耗按每平方米20公斤標煤這一平均值來計算,按集中住宿後停止供暖3周算,實際上所節省的能耗在每平方米2.2公斤標煤左右。他進一步說明,紫荊這六七棟樓按8萬平方米算,按去年留校學生一半即200人住計算,為了保證他們別凍著,就得多耗180噸煤,相當於每人900公斤標煤,這夠一個3口之家的農民一年使用。他表示,如果再把節省的水泵電耗、樓梯走廊公共區域電耗算進去,每個學生節省能源的費用再養活一個農村孩子都沒問題。
學生:集中住宿利大於弊
「我覺得學校這項措施挺對的。現在能源緊張,如果寒假這麼大一個樓只住幾個人,消耗這麼多能源,的確有點不合算。」住在紫荊9號樓的物理系大二學生馮琢絡對記者說。
對於這次集中住宿,大多數同學表示能夠理解學校的節能措施,但也有一些同學由於各種原因提出反對意見。「我覺得不方便,住在自己原來的宿舍比較舒適一些,而且搬來搬去很容易丟東西。如果寒假在這兒過春節,還讓學生感到不舒適。」電子系大二學生周樂文表示。
美術學院大一學生張小旺認為:「從學生角度講,不管你住別人寢室,還是別人住你的寢室,住宿的地方都涉及個人隱私,很多學生不願別人打擾。但從學校角度講,集中住宿除了節約能源,也便於管理,這也是對學生安全負責。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記者了解到,對於這次集中住宿,一些學生認為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會遇到一些現實中的困難。如書籍和電腦比較沉重,搬家很麻煩;有的大四學生表示,找工作時留的是宿舍電話,搬走了怕錯過錄取通知;還有一些正在聯繫出國的學生,擔心沒有及時看到通知的郵件而失去進一步聯繫獎學金的機會等。除了自身遇到的麻煩外,還有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大範圍公開徵集學生意見,感覺自己的權益受到漠視。
對於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清華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通知下發前曾徵集學生代表的意見,也已對搬家及集中住宿後的通訊、通信、安全問題作了預案,制定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如電話將設置呼叫轉移、信件仍可以去原宿舍拿,學校會組織安排兩次集中搬家等。
專家:有利於節約型校園建設
據了解,寒假集中住宿並非清華首創,許多國內外高校也有相同的措施。比如北京郵電大學一直採取寒假集中住宿。一位回國探親的清華校友也介紹說,美國一到寒暑假,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須搬家集中住宿,這樣學校一方面通過關閉這些樓房,可以節約大量能源、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對這些樓房進行維修。
復旦大學高教所研究員張曉鵬認為,清華採取寒假集中住宿的辦法,集中供暖,節省能源,是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節約型校園的一個很好的措施,類似的其他學校也可以學習其經驗。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很快,大學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需要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用好每一元錢,節約下來的錢可以用到提高教學和科研質量等更急需用錢的地方。他同時提出,學校作任何決策一定要認真考慮切實保障學生的基本利益。對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一定要考慮周全,事先用各種方式徵求學生的意見應該成為高校管理一個必需的程序。
如何更好地做好集中住宿工作,張曉鵬建議,可以在新生進校時就大致了解一下學生寒假回家與否等此類情況,從一開始就安排這部分學生集中住宿,免得搬來搬去,造成麻煩,也可以避免校方和學生的矛盾。而此類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是要逐漸使大學生住宿自由化和準市場化,例如不是按專業和班級住宿,相關支出由學生自行合理負擔等。(本報記者 紀秀君)
《中國教育報》2007年1月1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