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6日報導:2020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頒獎典禮12月5日在同濟大學舉行。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以及美國、英國和馬來西亞的1470所院校或校區的45680個團隊的13餘萬名學子參賽。其中,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劉佳琦、胡雨辰、王思澄組成的團隊捧獲大賽本科組唯一最高獎——本科組「高教社杯」。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每年舉辦一次,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於1992年創辦。競賽已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是首批入選「高校競賽排行榜」的19項競賽之一。競賽要求以三人一組的形式參賽,參賽團隊要在3天內對一競賽題所涉及的實際問題展開分析和求解,對結果的合理性、模型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根據分析計算結果給出相應的評價,最終寫出結構清晰、結論明確的研究性論文。競賽的題目全部由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實際問題簡化改編而成。賽題沒有事先確定的答案,評閱標準是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表述的清晰程度。
獲本科組「高教社杯」的劉佳琦等3位學生的論文題目是《基於梯度下降的決策樹算法與非線性規劃的信貸風險評估與信貸策略模型》。他們針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問題,基於改進的梯度下降算法對決策樹模型進行了優化,建立了企業信貸風險評估判斷預測模型,之後基於收益最大、風險最小、客戶流失率的最小等目標建立了非線性模型並進行求解,最後給出了最優的銀行貸款策略。「相關因素分析全面、詳實,模型設計切合實際,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結果合理。」論文得到了全國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
「在短短72小時內,每支參賽隊要在多個問題中作出抉擇,並要完成從問題分析、建模、求解、規範表述的全過程,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更是一次極為重要的鍛鍊。」劉佳琦說,他們三位同學曾經跟隨學院內導師深度參與過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能力相關的科研項目,接觸過一些目前工業界學術界內較為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同時他們日常的專業課程非常注重對較大體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力。
據悉,經過各賽區和全國專家們的兩輪評審,大賽共評選出了1691個參賽隊獲全國獎。其中,本科組一等獎292項、二等獎1201項,分別佔本科組參賽總隊伍數的0.70%和2.87%;專科組一等獎46項、二等獎152項,分別佔專科組參賽總隊伍數的1.19%和3.94%。同濟大學在本次大賽中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以及上海賽區一等獎18項、二等獎37項及三等獎44項。
頒獎典禮上,與會領導專家為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二等獎的獲獎學生代表頒獎,還特別頒授了本科組和專科組的「高教社杯」、本科組和專科組「MATLAB創新獎」以及「知網研學獎」。另外,還向4位競賽命題人頒發了命題證書,向天津、上海、浙江、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四川8個賽區頒發了「優秀組織工作獎」。獲「高教社杯」「MATLAB創新獎」「知網研學獎」的團隊,在會上作了報告,介紹了獲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