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的幻滅之美

2020-12-25 翰文147

書櫃裡有好幾本三島由紀夫的書,《金閣寺》是其中保存很久最近才看的一本。我沒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只不過颱風來臨,外頭風大雨急也沒有出行的打算,一想到整個下午將無所事事,而比無所事事的空虛感更叫人苦愁的是明知在此種空虛下卻不採取行動而產生的沮喪。有的時候預知是苦悶的,但時間有種古怪的捉弄人的本事,即使是我這種預知痛苦願意採取措施的人,時間還是會讓你陷入無限延後的預知裡頭的痛苦,就像金閣寺的幻影總是橫亙在「我」抵達世間任何事物的美中間,所以說解救自己是無望的。

「我」是一個結巴,「如果世間有人無視我的結巴,就是否認我的存在」。這本小說看完,或者說在途中我就對它做了如下的定義:作者試圖用一種人格缺陷來闡述完整的美。作者對於小說的理解明顯還是有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影子,如同加繆的《局外人》、《鼠疫》,或者是薩特的影子。從小說的角度而言,《金閣寺》和加繆及薩特的小說都有刻意的範疇,也就是說,先設定一個主題,然後寫一個故事去完善這個主題。這和小說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但正如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是荒謬、噁心,所以我們對美好的理解應該是寬泛的。要我說,加繆是我認識的作家裡面最好的哲學家,也是哲學家裡面最好的作家。當然了,三島在世人的眼裡還只是個唯美主義作家,但我對他的看法不止於此,我更認為他是個當世第一的行為主義哲學家。《局外人》的故事結構似乎更精巧,而且它的價值觀顯得更實用;《金閣寺》的故事或者更應該說是一個個體的心理歷程,從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看,箇中的人物關係顯得較為鬆散,似乎有為了主題而刻意輔助的功能。比如有為子,一個標緻的鄰居姑娘,還有和「我」同在金閣寺修行及後來一起上大學的鶴川,這些人物雖然起了襯託「我」的怪僻且不與人為伴的性格的作用,但似乎過於牽強。但一旦認識到了這本書的核心,對於這種安排就會顯得心安理得許多,光有骨架沒有肌肉就不是一本小說了,正如毛姆說自己在寫小說的時候,如果過於多地考慮多數人的感受,還不如去廁所分發手紙。想到這裡,有為子和鶴川年紀輕輕都以死了結就不那麼使我耿耿於懷了。

那麼三島究竟設置了怎樣一個主題呢?「我」自小口吃,被人稱為結巴,所以自卑的情緒在所難免,和一般自卑者不同的是,「我」的自卑感發展到後來,自卑的來源竟然是別人無視我的結巴。意思是,不管你是忽略了也好,出於禮貌也好,如果你不在意「我」的結巴,就是對我最大的侮辱,因為你忽略「我」的存在,結巴是「我」存在的唯一表現。「我」對美有種近乎痴狂的崇拜,但「我」並不正真能探尋到美,世界萬物,金閣寺是最美的。金閣寺的美阻絕了我能找尋到美的途徑。它既是「我」同美聯繫在一起的媒介,激勵「我」,使「我和它有著共同的危難,又是」我「內心深處的魔障,使我對世間的美失望。金閣寺的美是美的極致,那麼要麼承認世間萬物是不存在美的,也即「我」只能生活在一個醜陋的世界裡,虛無空洞令人沮喪,除非,要想從暗黑的世界中掙脫出來,把災難、悲慘結局、人、物質、「我」無視的、醜陋的肉體統統壓榨得粉碎,除非只有——摧毀金閣寺。

我們都有選擇任何一種生活方式的權利,前提只是不傷害他人,不管你的生活方式墮落、無聊、無望、頹廢、空虛,都是一種正真對人性的極致體現,也即個體自主權的行使。

金閣寺,作為欲望的象徵,既是阻隔「我」前進的障礙,又是「我」對美的認知,是「我」懦弱、自卑而敏感內心世界的慰藉。如果說小說裡其他人物的出現顯得牽強,我倒寧願看成是作者從多個角度對自身靈魂的審度,從對其他角色的描寫、分析中來完善「我」的精神世界。「柏木」,是「我」的大谷大學同學,一個有著嚴重內翻足,走路艱難的殘疾同學。「總是像在泥濘中行走,一隻腳好不容易從泥濘中拔出,另一隻腳有深深地陷了進去」。除了鶴川,柏木是「我」唯一的朋友。事實上,小說裡的氛圍,總讓我覺得沒有人與人之間可以是朋友的,就連鶴川死後「我」在內心裡默默為他服喪一年,也給我一種突兀的感覺,但我又想像不出這個情節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就像我在看書的當兒會產生一種可以稱之為詭異的氣氛,毫無徵兆,並且一會就消散了。「柏木」是一個故事要發展下去的連接點,也是用另一種符合小說正當性的方式出現的人物。我說過,要使一篇小說像小說,而不是一篇哲學論文,除了骨架,還得有肌肉,柏木就是一塊主要的肌肉。自始至終,《金閣寺》就是一本自我剖析的哲學小說,儘管我的分析會傷害一部分三島先生粉絲的情感,但終究他們是會體諒我的。柏木這樣一個角色,儘管身體殘疾,但卻懂得如何控制他人的思想。他確信自己絕對無法博得女子的愛,這種確信是他不同自己的存在條件和解的決心,這種確信使他更安樂、更平和。作者安排了這樣一位女子來愛柏木,千金小姐,美貌聞名遐邇。有一天這名女子向柏木表達了愛慕,根據柏木的猜測,她愛他的原因是出於她非凡的自尊心。然而柏木的回答是:「我不愛你」。這個回答是我預料中的事,因為我早就不是在看一個故事了。為了小說的需要,為了一個主題,有些突兀怪異的情節,都不再使我會產生「這絕不可能」的想法。我們只需要知道,柏木是怎樣一個人就可以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看作者如何利用柏木來劈開「我」陰鬱不可捉摸的內心世界。「我」與柏木之間被作者巧妙地用互相利用而使事物發展下去。作為一名金閣寺內的弟子,源於「我」父親過世前將我託付給住持,住持是父親以前的禪堂的學友,我被柏木請求在夜裡帶他上金閣寺頂樓究竟頂吹尺八,作為回報,他送了一支名貴的尺八給我。尺八吹奏出來的音色如此澄澈,但又稍縱即逝,「我「聯想到柏木對於插花藝術的熱愛,並且討厭建築和文學。在這裡,我更加堅定了對作者世界觀的認識。柏木認為只有稍縱即逝的音樂、插花藝術更能體現生命的美、生命的抽象,而與之相反的金閣寺卻是遠離生命的,它的美是侮辱生的美。還有一件發生在」我「和柏木之間的事就是借貸,為了出走,為了離開金閣寺,「我」向柏木借三千元錢。柏木沒有拒絕我,但引用了《哈姆雷特》裡的話:「錢借出去就沒有了,而且還沒有了朋友」。柏木說了這話還把錢借給「我」,足以說明接下來所要發生的一切都是不可阻止的。

「我」和老師(金閣寺的住持,父親將我託付的監護人)之間互相知道了彼此的醜事,但兩個陰鬱心靈的師徒沒有採取正常的方式去交流、去糾正,而是彼此心照不宣,既不指明也沒有裝作不知道。兩人之間似乎有種不配合的默契,唯恐誰一道破就會破壞一種平衡的美,儘管兩人之間並不存在任何虧欠的情感。在此論及情感一面,我不出意外地和小說裡陰鬱灰暗的格調毫無二致,因為我們都和柏木所信奉的世界一樣,如果有情感一說,不過是彼此交換的東西罷了,並且相信這樣的情感更堅不可摧。雖然」我「在喪父後得到老師的監護,但「我」只是覺得這一切不過是父親的交情以及「我」在寺院裡勞作的交換罷了,而老師對「我」的容忍當然不止於我勞動付出所應得的回報那麼簡單,從另一面來講,這更是一種維繫權威、維繫一種假仁假義的體面所做的掙扎。當「我」認識到老師這種無言的放任的拷問,把恩惠當做垂訓的方式時,「我」變本加厲,用更隱晦但對老師來說更肆無忌憚的方式來報復他。說到報復,我更願意相信故事情節的發展,在這個節骨眼上,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人性不可捉摸的反常心理反倒使我信服了。我從來不否認人性中有種不可理喻的極端思維,既是一種理智上的欠缺,也是人性永恆的不可抹去的體現。儘管一開始就註定要將金閣寺毀滅,但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導致事件的合理化,作為一個故事來講也未嘗不可。」我「的內心深處從來沒有拒絕過要將金閣寺摧毀,現在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了。」我「要燒毀金閣寺,」我「要燒毀阻撓我搜尋世間之美的金閣寺。

三島先生的作品是無可爭議的佳作,值得慢慢體味、細細鑑賞,因為它是唯美主義的典範,它所體現出來的美正是基於為美而生的美。讀他的小說,可以在通篇的語句裡頭體會到一種虛無但無怨無悔的至美。他的文字是摒棄豪邁情感但絕不俗氣做作的,也許你會產生一種空靈之美,但絕不止於此,因為它會讓你體味一種精心堆疊而又絕無華麗的情境;它所堆砌的一切還會產生一種錯覺,光怪陸離的詭異感來形容也不為過,就像毛姆在描述高更的一幅靜物水彩畫時所用的語言,」猥褻「,是的,我看三島先生的作品時就能體會到毛姆先生欣賞高更畫作時的感觸,說實話,這種感觸很猥瑣,因為細膩敏感的神經都是猥瑣的。我對於三島的插畫式藝術的理解似乎總能讓我想到這樣一個畫面:我在一片布滿氤氳水汽的水域中行進,前方隱約可見一朵只有在茵夢湖中可見的白蓮花,但它卻永不可及。三島先生更是一位哲學先生,《金閣寺》裡不光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他對存在主義哲學的理解,同時闡述了自己的悲觀主義世界觀,他用人性的不可捉摸來讚美人性,用毀滅生的方式來讚美生。

相關焦點

  • 《金閣寺》|那一場大火,是無望縫隙中開出的凜冽之花
    它的精彩在於,以一種非常規的心態,任由內心深處最真實但逐漸失衡的意識,毫不留情地把主線引向不受控制的邊境,在肆意和自我中開出凜冽的花,美得詭異。把唯美和殘忍交疊融合,在日本典型的「物哀」美學基礎上,又多了一種暴烈之美。
  • 金閣寺,京都著名的景點,日本動畫片一休哥裡有描繪金閣寺的場面
    金閣寺離嵐山不遠,好像是沿著大馬路往前走,有個嵐山站,買了一張200的票,嵐電北野線到龍安寺站然後沿著路標就可以走到金閣寺了。遊客拿到的不是參觀入場門票而是寫有祝福話語的朱印。另外,院中的不動堂旁邊有中文和韓文的神籤可供佔卜,金閣寺內出售的抹茶冰激凌口碑也很不錯。
  • 金閣寺—京都必須打卡的地方
    本文要介紹的就是當地的一個世界遺產著名廟宇—金閣寺。金閣寺的正確名稱其實是鹿苑寺。金閣寺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由於這個建築物外面二三層包有金箔,遠眺陽光下的鹿苑寺,你會發現寺廟閃著脫離現實的金色光芒,故稱為金閣寺。
  • 金閣寺是我們這次日本之行的第一站!
    金閣寺是我們這次日本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我踏上日本的國土之後去到的第一個地方,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就來自這裡。金閣寺給我的感覺是乾淨,整潔,小巧,跟想像中的日本一模一樣。金閣寺是日本京都最有名的寺院,正式的名字叫做「鹿苑寺」,位於京都的北面,是日本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 遊記:金閣寺,眾人心中的京都第一眼
    對於很多人來說,金閣寺的照片很有可能是對京都的第一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金閣寺成了整改京都遊客最愛報導的寺廟。因為它的名聲實在太大,又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的一個重要場景素材。本來這樣人從眾的寺廟並不在我們的行程裡,但是因為戴先森對金閣寺有一些小執念,離開半木之道時還早,於是我們一鼓作氣殺去了並不遠的金閣寺。因為寺院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這座正式名稱其實是鹿苑寺的寺廟,對於外界是「金閣寺」這一名字更如雷貫耳一些。
  • 【讀書】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潮騷》
    最近瑣事纏身,所以在空隙處閱讀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與《潮騷》。這兩部小說都不長,基本上一天就能看完。三島由紀夫在中國頗具知名度,除了耀眼的小說家身份外,右翼分子、政論家、電影演員、自殺等也是其主要的標籤,當然三島健碩的身材,恐怕也在小說家中少有吧。記得知乎上有個帖子是討論「三島由紀夫是如何健身的」,有點意思。
  • 在城市裡追尋自我,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不得不讀
    文化上的虛無主義、精神層次的享樂主義、衝動的消費主義,城市裡人們的彷徨同《絕美之城》男主人公Jep的彷徨一樣,他的生活滿是笙歌夜舞、酒池肉林,將精神寄託於華美的宴會和派對,卻也在流離的燈光下透散了自我,賴活在這座絕美之城的廢墟中。
  • 歪桑來了 | 金閣寺與三島由紀夫
    在被問到防火的目的時,他說自己是因為嫉妒金閣的美,而想要毀滅它,後來又改口說是因為覺得世界太亂,想要報復社會。《金閣寺》所描述的正是當年的縱火案。| 讓三島陷入瘋狂的諾貝爾提名巨著 | 三島由紀夫可悲可笑的結局,跟他那本最為著名的小說《金閣寺》可以說是緊密相連。《金閣寺》所描述的正是當年的縱火案。
  • 京都金閣寺,廟宇金碧輝煌,體驗日式吟風弄月之情的好去處!
    金閣寺是京都最負盛名的廟宇之一,建於1220年,是大名鼎鼎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建的。全寺建築是用純金錫箔一張張地點貼而成,因此這座廟宇金碧輝煌。庭園是典雅傳統式樣,有許多造景:陸舟之松、銀河泉、嚴下水、龍門之淹、登龍門、鯉魚石、安民尺、白蛇之冢。
  • 日本金閣寺,燦爛和華麗在室町幕府時代,可謂是別具一格
    金閣寺是建於1379年,原為足利義滿將軍(動畫聰明的一休中利將軍原型)的山莊,後改為禪寺「菩提所」。這座高調華麗的禪寺,與前方的鏡湖池交相輝映,成為京都最經典的畫面之一。作為日本的古都,在京都隨處可見古代日本的建築,而金閣寺便是這裡面的翹楚。
  • 旅遊景點:金閣寺
    金閣寺本名是鹿苑寺,由於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部貼以金箔裝飾,故暱稱為「金閣寺」。寺院始建於1397年,原為足利義滿將軍(即動畫《聰明的一休》中利將軍的原型)的山莊,後改為禪寺「菩提所」。春秋兩季是金閣寺的旅遊旺季,但實際上這裡的景致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美貌,無論是深秋的似火紅葉還是冬季的白雪銀裝,都映襯出金閣寺的別致,令人著迷。寺後的庭園保留了「良光」時的原貌,庭園內還有其他的觀景,如「決不乾涸的」安眠澤,以及被遊客投擲了很多硬幣以祈福的小石像群。
  • 足利義滿將軍建造極盡奢華的京都金閣寺,宛如極樂淨土的世界遺產
    金閣寺,本名為鹿苑寺,由於寺內的舍利殿全部貼以金箔裝飾外牆,故暱稱為「金閣寺」。它原本只是足利義滿將軍的山莊,直到他之後的第四代將軍將其改建,改造成為禪寺,並取名「鹿苑」。並且之後又採用20千克的金箔將其外牆裝飾,這才極顯其奢華之美。
  • 日本京都金閣寺推出金箔冰激凌!
    小通對京都流口水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昨天剛放了一篇《京都啊京都,你為什麼這樣美》,今天又念念不忘地繼續給大家安利京都了。京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觀光地和寺廟,在這些觀光地和寺廟中存在感最強的是金閣寺。金閣寺最近開了一家名為「金閣sofuto」(金閣そふと)的餐廳,這家餐廳的紙金箔可以吃喲~接下來小通將為大家介紹下這家餐廳的詳細信息。
  • 日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金閣寺」
    金閣寺,正式名稱其實是鹿苑寺,因為建築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又名金閣寺。金閣寺是一座位於京都,最早完成於1397年的日本古剎。除了是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之外,也是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 日本京都金閣寺也叫鹿苑寺,是京都文化名片,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金閣寺的日本庭園很有特色很精緻,建於1297年,1960年代按原樣重建也叫鹿苑寺,因外表貼金而聞名,金碧輝煌的金閣寺和幽靜雅致的園子構成的美景值得一看,列為世界遺產是京都的文化名片,位於京都的西北部,是京都很有名氣的景點,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 去看看一休哥的金閣寺——京都
    京都是古建築扎堆的地方,第二站是跟一休和尚有莫大淵源的金閣寺。京都從二條城到金閣寺有公交車直達,我們也就順理成章地開啟了 日本 行的又一全新交通方式。金閣寺金閣寺的門票是張符。正好,拿回家鎮宅!金閣寺金閣寺居然真是純金的!準確的說,金閣寺舍利殿的外牆是用金箔點貼的。在晚春午後的豔陽下,真是「閃閃惹人愛」呀。
  • 二條城 & 金閣寺——將京都遊進行到底
    京都遊玩,二條城和金閣寺可以放在一個部分遊覽,順路。本以為一上午足夠逛完。沒想到,這塊是我最喜歡的京都景點。和喧囂的清水寺和伏見稻荷大社不同,這裡有著京都最本質的靜謐。如何到達金閣寺和二條城:從京都巴士站出發:金閣寺:從京都站12、59、特59路,金閣寺前站下車。二條城:從京都站乘坐巴士9、10或101線,到二條城前下車。金閣寺和二條城之間也有往來直達巴士。
  • 人在旅途:金閣寺遊覽最完全手冊
    五山送火金閣寺並不大,它和銀閣寺都是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山外塔頭寺院,大體就是相國寺開的分寺的意思,但是因為金閣寺的創建者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關係,金閣寺的名氣反而比相國寺大了許多浴火而重生的金鳳凰金閣寺是1955年重建的,1950年金閣寺被人為縱火燒毀,原本人們對金閣寺是否包金還有爭議,但是焚毀後的建築發現金閣的二三層確實是包有金箔的,重建的時候也和原建築一樣
  • 中國最貴寺廟,造價28億,供奉868座佛像,秒殺日本金閣寺
    搜圖編輯日本金閣寺又稱鹿苑寺,位於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京都,寺廟以貼滿了金箔的舍利殿為代表,所以又被叫做金閣寺,這座渾身金光的寺廟同樣顯露著土豪的氣質。那麼同樣豪氣的逼人的兩座寺廟,上海靜安寺和日本金閣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 冬日美景金閣寺——疑是天境在人間
    冬日金閣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因此得到金閣寺的暱稱。 金閣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將軍義滿作為別墅而修建的,義滿死後被改為禪寺「菩提所」。據說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表示極樂淨土,被稱作鏡湖池的池塘與金閣相互輝映,似乎是京都代表性的風景。特別是在晴好天氣,可欣賞到倒映在鏡湖池中金碧輝煌的金閣和蔚藍色的天空,如同美術明信片。金閣寺還有獨特的地方——遊客拿到的不是參觀入場門票而是寫有祝福話的紙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