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市場上興起了很多胎教培訓班、早教機構,包括胎教也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到底什麼是胎教,胎教真的如此神奇,值得我們去做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什麼是胎教?
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間,通過外界環境與母親自身的情緒狀態,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實施影響,從而促進胎兒身體和智力獲得良好發展的過程。
胎教根據胎教的時候作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間接胎教與直接胎教。
間接胎教主要是作用於孕婦的一些保健措施,比如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
直接胎教就是直接作用與胎兒,胎兒發育的不同時期,針對胎兒身體個技能發育的關鍵期,每天定時提供一些刺激,比如聲、光、觸摸,這些刺激會促進胎兒的大腦、軀體運動、感覺、神經系統機能的成熟,以最大限度的發掘胎兒的智力潛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胎教的作用
1 胎教可以促進胎兒智力的發育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對千餘名兒童的多年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以17歲時兒童的智力作為100%,那麼智力的50%在4歲以前獲得,30%在4-8歲之間獲得,剩餘的20%在8歲以後完成。而4歲以前獲得的50%智力就包括胎教在內。
美國有一對斯瑟蒂克夫婦,他們是一對普通夫妻,智商平常,都在120左右。而他們孕育的四個女兒,智商都在160以上,均進入全美5%的高智商行列。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斯瑟蒂克認為,這是對她們進行胎教的結果,所以他們對妊娠期的保教方法進行總結,形成了著名的「斯瑟蒂克胎教法」。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美國等國家胎教事業飛速發展,設立了胎兒大學或胎教指導中心,開設音樂、運動、語言等課程。結果證明,受過胎教的嬰兒無論在體格、智力發育方面還是在動作發育、語言能力發育和音樂感等方面,都優於未接受過胎教的嬰兒。
2 能夠增強母親與胎兒的情感互動
日本岡一教授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宮內胎兒聽到的聲音、母親的心聲和血液流動聲用錄音機錄下來,給剛出生的嬰兒聽,嬰兒會感到安全而停止哭泣。
許多案例表明,給嬰兒播放胎兒期常聽的音樂或者母親的心跳聲,他們就會停止哭泣。
母子間經常交流,例如與嬰兒交談、撫摸胎兒,會使胎兒與母親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美國的龐德卡教授也認為,胎教能夠加深母親和胎兒之間的相互了解,造就更理想的母子關係,這樣的胎兒出生後朝氣蓬勃,充滿自信,並且神經組織的發育也相當良好。
3 有利於胎兒終身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日本的七田兒童學院校長七田真認為,人類才能增長有「遞減的法則」,並將此作為胎教及早教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論。什麼是「遞減的法則」呢,也就是說,從零歲開始,人的才能延伸可能性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激素減少,若到七八歲還未接受教育人的才能延伸的可能性就近乎於零。因此,學前教育最重要的階段並不是3-6歲,而是在於母體內以及剛出生的幾個月,這是人類成長紮根的時期。
不僅是美國,我國優生優育胎教專業委員會的實踐也證明胎兒早教對其進行科學的胎教可以對胎兒早期發育,尤其使大腦的發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胎兒出生後各種能力的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張彥景.我國古代的胎教[J].老人世界,2020(2):27-28.
[2]但菲.0-3歲嬰兒的保育與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