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北京市殘聯和北京市文聯聯合在京舉辦殘健融合原創話劇《危機公關》研討會,業內專家學者對這部話劇提出寶貴意見,同時也對殘疾人藝術創作建言獻策。該劇2015年首演,曾獲得「戲劇中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舉辦的2019年度作品徵集推選活動上佳作品第一名,將於2020年12月1日至4日再次被搬上舞臺。
話劇《危機公關》由著名劇作家周振天編劇,故事講述了酒商許達年逃脫了20年前的一樁假酒致盲案件,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就讀大學研究生的兒子熱戀的女同學,竟然就是當年喝假酒致盲的戴望遠的女兒,命運的陰差陽錯,讓他又回到了當年賣酒的小城,良知的拷問和覬覦財產的陰謀緊緊纏住了他……《危機公關》以殘健共融為主題,貼近現實,涉及誠信良知、商業道德、靈魂救贖等熱門話題,通過一位盲人基層共產黨員的藝術形象,生動的展示了當代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的精神風貌。
研討會上,主創們分享了創作思路。編劇周振天表示:「殘疾人肯定是要寫的重點,但我不想就殘疾人寫殘疾人,我還是想把殘疾人放在一個龐大的、雜礴的、充滿朝氣、正能量的、也充滿各種消極現象的,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導演韓傑認為整個創作裡面深有體會的是,這齣戲提出了一些問題,是有文學價值、有戲劇品質的:「這個劇本當時最觸動我的地方就是它提出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殘疾?心靈的殘疾,還是肢體的殘疾?這三個盲人是肢體上有殘疾,但是內心尋求光明,劇中人許達年,他是肢體上虎背熊腰非常健康,但是他的心靈是殘疾的,備受煎熬。」
業內專家們也都表達了看完這部戲後的感受。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表示:「《危機公關》是一部人物鮮明、內容充實、結構嚴謹的話劇,它的題材來源於現實生活,有現實主義戲劇的優秀特質,聚焦了商品經濟時代物慾的膨脹、利益的角逐、靈魂的掙扎,在曾經的犯罪、原罪和自我救贖當中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觸及人的靈魂、引人深思、令人警醒的故事。」資深戲劇人李龍吟表示:「這是我看到的少有的好戲,質量非常好,無論是思想的深刻性還是戲劇的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這個劇本就像武器,像一把尖刀直刺向了造假者,這些人賺了大錢,但是他們害死了很多人,有些人沒死,比死還痛苦。」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平認為:「《危機公關》這部話劇是耐看、且令人深思的戲,是一部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藝術品。這部戲讓我感覺到了編劇的智慧和才華,整部戲的結構非常連貫,像推理劇又像懸疑劇,直面現實,很接地氣,寫的是切切實實中國現實社會所發生的、存在的問題。讓你入戲以後還要跳出來思考更多社會現實和人生哲理,甚至包括自己的問題。」這部戲最大的亮點和藝術成就還在於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劉平舉例說:「比如殘疾人戴望遠,這是我們殘聯應該描寫和歌頌的內容。假酒案使他致盲,但是他沒有對生活失望,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他的正直無私,以弱小的力量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賣假酒的許達年懺悔、向殘疾人道歉、下跪,讓我們看到了他身上的人性醒悟、道德的回歸和正義戰勝邪惡的人性力量。」
主辦方供圖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