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中,經常碰到有些家長要求我給寶寶開抗生素,並認為寶寶不吃抗生素炎症就好不了,而在我國確實存在著抗生素濫用的情況,那麼什麼是抗生素呢?什麼情況下寶寶需要應用抗生素呢?如何避免給寶寶濫用抗生素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如何避免給寶寶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消滅寶寶體內的細菌起作用;寶寶常用的抗生素劑型包括衝劑, 片劑和針劑。
對嚴重細菌感染的寶寶,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寶寶的性命;但如果沒有指徵的經常應用抗生素,就會造成寶寶對抗生素耐藥,甚至嚴重感染時無藥可用。
抗生素能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感染包括:
●咽喉炎(一部分為細菌感染引起);
●肺炎(細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因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任何作用,所以下述情況儘量不要用抗生素:
●普遍感冒-因為感冒時病毒感染造成的;
●流行性感冒-因為流感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
●喉嚨痛-因為喉嚨痛通常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
●急性支氣管炎或毛細支氣管-因為大多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腹瀉-因為腹瀉通常是病毒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的。
儘管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但家長們往往相信是有用的,因為在病毒感染時給寶寶吃抗生素發現症狀好轉,而事實上吃與不吃抗生素均會好轉。
●抗生素的副作用:噁心,嘔吐和腹瀉甚至腹痛;
●抗生素造成的過敏:應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寶寶過敏,輕度過敏會造成皮疹及瘙癢等不適,嚴重過敏會危及寶寶生命;
●過度應用抗生素會造成抗生素耐藥:隨著頻繁應用抗生素,細菌也會變得越來越耐藥,所以一些耐藥菌的感染的寶寶需要住院治療,甚至要用較多的抗生素才能控制感染,嚴重的甚至無藥可用而造成寶寶死於感染。
因上述原因,所以應用家長給寶寶應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給寶寶吃抗生素,給寶寶吃抗生素之前最好諮詢下專業的兒科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疾病情況,實驗室檢查(血液,大便或尿液)給寶寶應用合適的抗生素。
其實就兒童而言,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即大部分情況下寶寶生病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當醫生認為寶寶沒必要吃抗生素時不要要求醫生給寶寶開抗生素;
●如果醫生已經給寶寶開了抗生素,最好是按醫囑服用,不要隨意減藥或停藥;
●儘量不要給寶寶吃成人用的抗生素。
本文部分信息來源於國際醫學網站UpToDate
醫生介紹:張亞停,著名兒科醫生,「晨希兒科」創辦人,@張亞停醫生 新浪微博博主,擅長兒童保健和新生兒保健,新生兒及兒童餵養,兒科常見疾病和血液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