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大寶寶肚臍「鼓包」,爸爸的做法讓孩子住進ICU!別因無知坑娃

2020-08-25 醫知袋鼠

有媽媽留言諮詢:

寶寶肚臍眼那裡「鼓包」了,去醫院檢查說是臍疝,醫生讓先回家觀察,還是有點擔心,袋鼠麻麻能不能分享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首先要為這個家長點讚,相信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都像這位媽媽一樣謹慎,發現孩子異常會及時帶孩子諮詢檢查。


但也不排除一些家長,因為」無知無畏」坑娃!


既然說到了臍疝這個話題,袋鼠麻麻還是想提一下發生在19年1月份的一件讓不少人記憶猶新的事件:


某地一嬰兒被送到醫院時,臉色蒼白、手腳冰涼,50釐米長的小腸裸露在外,已有休克徵兆。



原來出生41天的「小一」(化名)不停哭鬧,一哭肚臍就鼓起一個大包,

其父母覺得這是「肚子裡有氣啊」,爸爸竟然拿刀片在孩子肚臍處劃了一道小口子。

這一刀下去,寶寶的腸子出來了!



萬幸孩子小腸沒有被劃破,經過緊急搶救,「小一」被送回到ICU病房 。


不知道這對父母哪裡來的「勇氣」,即使真是需要開刀,也得由專業醫生操作吧?



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是來凡間「渡劫」的嗎?


生氣!



算了,說正事!


事件中的寶寶,其實就是得的嬰幼兒常見病之一——臍疝


那麼臍疝是怎麼發生的?


「臍疝」,俗稱「氣肚臍」,一般多發生在2歲內的寶寶身上。


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兩側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肚臍位置比較薄弱,臍環還沒有完全閉合,在他們哭鬧、大笑、咳嗽、腹瀉等情況下,會促使腹內壓力增高,便會導致腹腔內容物,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鼓起,形成臍疝。

當寶寶安靜的時候,這個「鼓包」會減輕或者消失。


寶寶出現臍疝,家長怎麼應對?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遇到寶寶出現臍疝的情況,一定充滿了擔心,但不要慌,更不要盲目處理。

正如開始那位媽媽所說:醫生建議先觀察。

一般而言,隨著身體發育的成熟,腹直肌會向中間生長,能把這個缺損處補齊,臍疝無需治療也會隨之消失。

少數寶寶,在1歲內癒合;大多數寶寶,在1歲~1歲半會癒合。


因此2歲前,除非發生嵌頓,一般可觀察等待。

家長可能會問什麼是嵌頓呀?


通常凸出物基本都能縮回去,如果凸出後不能縮回去,用手壓也回不去,導致腸道總是在這個地方卡著,這就是醫學上說的嵌頓。


發生嵌頓可能出現腸道出血、壞死,寶寶會覺得非常疼,皮膚顏色會變暗紅色,極其危險,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此外,如果之前很容易就把凸起按回去,這次突然按不回去了,並且變大了,孩子哭鬧不止,別猶豫,果斷去醫院。

如果超過2歲,自愈可能性不大,建議及時就醫,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在恢復前,除了觀察,作為父母還能做哪些呢?

那就是要注意安撫寶寶情緒,不要讓寶寶大哭,也不要過分逗寶寶開心,畢竟大笑也屬於情緒激動,容易造成肚臍「鼓包」。


至於有的家長問:臍疝帶有作用嗎?

其實,作用也不一定理想,臍疝帶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跑偏的。


袋鼠麻麻有話說:


生活中,有不少「坑娃」的家長,比如寶寶燙傷往傷口上敷貓毛、撒鹽、塗醬油,給寶寶餵小蝌蚪「下火」,給出生不久的寶寶擠乳頭……


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作為父母真要多學習,別因無知傷害他們!

相關焦點

  • 1月大寶寶肚臍「鼓包」,爸爸的做法讓孩子住進ICU!別因無知坑娃
    有媽媽留言諮詢:寶寶肚臍眼那裡「鼓包」了,去醫院檢查說是臍疝,醫生讓先回家觀察,還是有點擔心,袋鼠麻麻能不能分享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首先要為這個家長點讚,相信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都像這位媽媽一樣謹慎,發現孩子異常會及時帶孩子諮詢檢查。
  • 寶寶肚臍鼓包,爸爸一刀劃開「放氣」!醫生怒斥:無知,這是常見病
    ▽寶寶腸子掛肚子上3小時醫生看到都心疼這件令人揪心的事情,發生在去年1月。事發後,「小一」(化名)被緊急送往浙江寧波的一家醫院。醫生接診時,他臉色慘白,手腳冰涼,已有休克徵兆。當臍環形成後,寶寶的肚臍眼就只剩下一層皮膚覆蓋。當寶寶再次哭鬧或用力時,肚子裡的腸管就會進入「洞」裡,引起肚臍眼的鼓包。這就是臍疝。寶寶得了臍疝,「鼓包」大多時候還比較鬆弛。用手指輕輕一推,就可以把「越獄」的腸管塞回肚子裡去。
  • 寶寶肚臍眼居然鼓出一個包?到底什麼時候會好,要手術嗎?
    就在前兩天,看到了一則新聞,說是浙江有位爸爸發現自己出生才四十來天的寶寶肚臍往外鼓,自以為是地認為寶寶肚子裡有氣,於是就在肚臍上劃了個小口子「放氣」!結果導致寶寶小腸順著刀口奪口而出,被緊急送醫。父母的無知卻讓弱小的寶寶來承擔後果。
  • 1個月大嬰兒肚臍外鼓,無知的父母竟然這麼做……
    小嬰兒小腸從肚臍眼流出,有休克的徵兆!1月24日一早,諸建明匆匆趕到辦公室,放下包,換上衣服,便急匆匆趕往ICU。無知!見孩子肚臍鼓起,父母竟找來刀片劃開!別看兩人都只是二十五六歲,已經是5個孩子的父母了,在「小一」前面還有1個哥哥和3個姐姐。「小一」的父親告訴記者,由於照看孩子,妻子沒有上班,他則在鎮海一家工廠上班,月收入5000元,一家子花費剛剛好。「我父母也在這邊上班,有時不夠,也靠父母幫襯。」
  • 1個月大嬰兒肚臍外鼓,無知父母竟用刀片劃開放氣!結果……
    出生才41天的男嬰(小一)肚臍外鼓,無知的父母居然找來刀片,在孩子肚臍上劃個小口子,說是要幫孩子放氣,結果導致小腸外流,足足有四五十釐米長。面對如此無知的父母,搶救的醫生們不由嚇出一身冷汗。
  • 嬰兒肚臍鼓包,父母一刀劃開「放氣」:關於肚臍,家長要了解這些
    ,如果孩子的肚臍是這種,家長就要注意了!一般等到孩子平靜後,這個包塊就會消失。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腹壁肌肉逐漸封閉,臍疝自然就會消失。大多數嬰幼兒臍疝在2歲內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曾經就有一對夫妻,看到一個月大的寶寶肚臍鼓了個包,就認為裡面有氣體。奶爸直接找來一個刀片在寶寶的肚臍上劃開了一個小口,想給寶寶「放放氣」。
  • 臍疝,寶寶肚臍上鼓起的包
    臍疝,寶寶肚臍上鼓起的包 2021-01-0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個月大嬰兒肚臍外鼓,父母竟找來刀片劃開放氣……
    出生才41天的男嬰(小一)肚臍外鼓,無知的父母居然找來刀片,在孩子肚臍上劃個小口子,說是要幫孩子放氣,結果導致小腸外流,足足有四五十釐米長。面對如此無知的父母,搶救的醫生們不由嚇出一身冷汗。1月24日一早,諸建明匆匆趕到辦公室,放下包,換上衣服,便急匆匆趕往ICU。看了一眼儀器上的指數,再看看病床上的「小一」他嘴角微微上揚,隨後又匆匆趕回辦公室。
  • 寶寶肚臍鼓個包出來是怎麼回事?
    媽媽們往往是在給寶寶換衣物、給寶寶洗澡時發現,當寶寶哭鬧,咳嗽時時,臍部就會膨脹,膨脹出包塊,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一般直徑1~2釐米,無其它症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寶寶的一種常見病——小兒臍疝。什麼是小兒臍疝?
  • 1個月寶寶肚子脹氣,無知媽媽揮刀放氣,醫生:父母太糊塗
    1個月寶寶肚臍脹氣,媽媽竟拿刀片放氣臍疝是指嬰兒的腹壁筋膜在臍部的發育缺陷。早產兒常見,小於1500克的低出生體重兒發病率甚至能高達75%。小青家裡農村,和老公都是農村人,兩人很年輕就結婚了,結婚後生了五個孩子,第五個孩子剛一個月的寶寶,孩子一哭肚臍就外鼓,媽媽仗著自己有經驗,拿著刀片在孩子的肚臍上劃了一刀,美曰其名的說:」是在為孩子放氣。」就是這樣的無知,給孩子帶來了生命危險。
  • 嬰兒肚臍鼓包,父母一刀劃開「放氣」: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問題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腹瀉症狀,還需找準原因,可不能盲目給腹部保暖耽誤了病情。肚臍護理重點:肚臍眼不會進風,但腹部受涼孩子的確會腹瀉,所以晚上睡覺時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腹部保暖工作。除了肚臍眼會不會進風,寶媽奶爸們想必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肚臍眼形狀不同?
  • 嬰兒肚臍鼓包,父母一刀劃開「放氣」: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問題
    ,如果孩子的肚臍是這種,家長就要注意了!一般等到孩子平靜後,這個包塊就會消失。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腹壁肌肉逐漸封閉,臍疝自然就會消失。大多數嬰幼兒臍疝在2歲內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小兒臍疝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不要過於緊張,也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作主張給孩子「放氣」!
  • 寶寶肚臍鼓得圓圓的怎麼回事?
    然而我家寶寶的情況一直很好,期間什麼情況也沒發生,直到最後臍帶自然脫落,脫落之後肚臍那裡沒有出血情況,我也就什麼幹預也沒有,當時我還挺慶幸寶寶很堅強,沒讓我這個當媽的擔心。直到那天晚上寶寶尿尿了出現哭鬧,當我向往常一樣給她換尿布時,突然發現當時她的肚臍那裡鼓得圓圓的,看著很不正常,當時就嚇壞了我,趕緊跑來叫上婆婆,婆婆一看一臉淡定的說,這是「氣肚臍」(這是我們這裡的說法),因為她以前見到鄰居家的孩子也是這樣,當時就對我說她見到過鄰居家的都是用布把一枚銅錢包起來綁到肚臍上,如今鄰居家孩子的年齡和我老公一樣大了,於是乎,我就覺得婆婆看來挺有「經驗」的,就由著她給綁上了一枚硬幣
  • 寶寶一哭肚臍就鼓出來 是咋回事?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外科 朱小春主任醫師丁丁一個月大了,有天媽媽無意中發現他一哭鬧的時候,肚臍眼處就有一個直徑約為1釐米的圓形「小包包」向外突出,用手輕輕一摁的時候但有一些小嬰兒,他們由於肚臍兩側腹直肌及前後鞘發育尚未完成而出現一個薄弱的環,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壓增高時,腹腔內小腸等腹腔臟器就由臍環處向外突出,表現為肚臍眼處凸起一個「小包包」,一般直徑為1-2cm,腹腔內壓力越高,突出的「小包包」就越大,表面的皮膚也越緊張,有時呈本色透明狀。
  • 出生41天的嬰兒肚臍外鼓,無知父母竟拿刀片劃開放氣!
    出生41天的嬰兒肚臍外鼓,無知父母竟拿刀片劃開放氣! 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是小編原創,歡迎關注! 說到嬰幼兒,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專業護理,因為小孩子剛出生不久總會有很多情況出現,孩子的任何變化都會牽動父母的心。然而有這麼一對無知父母,看著1個月大的孩子肚臍外翻,這對父母竟然拿著刀片劃破肚臍去放氣,最終孩子住進了ICU。
  • 男寶被親生父母劃開肚臍放氣!除這4種病外,別亂動肚臍
    前幾天,科大大看到一條新聞,真的是又震驚又心疼!因為孩子肚子疼,一位媽媽帶1歲半的寶寶去診所就醫,醫生看過後在娃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個藥包。結果幾個小時後,家人發現:孩子貼藥包的肚臍周圍,開始出現紅腫和潰爛,最終被其他醫院診斷為燒傷!
  • 男寶被親生父母劃開肚臍放氣!除這4種病外,別亂動肚臍
    前幾天,科大大看到一條新聞,真的是又震驚又心疼!因為孩子肚子疼,一位媽媽帶1歲半的寶寶去診所就醫,醫生看過後在娃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個藥包。結果幾個小時後,家人發現:孩子貼藥包的肚臍周圍,開始出現紅腫和潰爛,最終被其他醫院診斷為燒傷!
  • 寶寶凸肚臍是什麼情況,需要做手術嗎?
    正常情況下,人的肚臍是凹進去的,有不少寶媽發現,小寶寶的肚臍是凸起來的,並且在哭鬧時鼓起更嚴重,用手按一下,鼓起的包還會縮回去,這是怎麼回事?這其實是「臍疝」,常見於六個月內的寶寶,因為六個月內的寶寶腹壁肌肉層較薄較松馳,缺少肌肉組織,如腹內壓力增加,腸管就會從臍環突出,從而形成臍疝。寶寶在哭泣時腹部壓力增大,鼓包就會更嚴重。寶寶臍疝需要手術嗎?
  • 浙江一無證培訓班,做科學實驗意外爆炸,6個學生住進進ICU
    紹興一培訓班6個孩子被燒傷,無證辦班,無知大學生上科學實驗課,引發爆炸至六個孩子燒傷住進了ICU隨著各地陸續開啟暑假,學生逃離了學校的束縛,卻又鑽進了培訓班的「牢籠」。然而,這才剛放暑假,浙江紹興一個科學實驗培訓班就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引發爆炸,六個孩子被燒傷,其中一個孩子燒傷嚴重,進了重症監護室!一、培訓班借他人名義辦班,無證經營培訓班名為「柯巖少兒培訓學校」,實際上在5月份已處於停止辦學狀態,但是他的資格證還沒有到期。
  • 小兒肚臍腫了個鼓包,這是怎麼回事?
    寶寶出生後,臍痂隨後也會脫落。不過很多寶媽們卻發現,每當孩子哭鬧時,在孩子肚臍的位置總是會莫名凸起一塊,形成一個腫包,而孩子情緒平復下來,腫包就消失不見了。媽媽按上去這個軟軟的腫包,孩子也沒有任何任何反應,似乎並沒有疼痛感和瘙癢感,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