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陳彧
蔡英文自上任之後,就一直以強硬姿態對抗大陸,在各領域積極開拓「戰場」。經濟上推行「新南向政策」,試圖開拓東南亞市場,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軍事上著眼於武力對抗,通過不斷從西方國家購入現代化武器,增強自身有限軍事實力;文化上叫囂「去中國化」,謀求臺灣「文化臺獨」,減弱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種種跡象表明,蔡英文正在下一盤大棋,這盤大棋滲透到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這盤棋的格局似乎就小了點。
自不量力,與美國政府沆瀣一氣。川普政府對中國在美企業進行制裁之後,蔡英文就緊隨其後,對大陸多家在臺企業進行打壓,包括加大審查力度以及對敏感業務的監管。甚至對一些符合規定的陸資,強行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處罰,這種公然漠視契約精神、挑戰商業規則的行為,簡直和川普政府如出一轍,但是蔡英文似乎忽略了一點,臺灣經濟的體量和美國無法同日而語,她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撼大樹。
為己私慾,對人民利益置若罔聞。在蔡英文眼中,臺灣的經濟、軍事、文化等所有這一切都要有利於其路人皆知的政治目的,所有各領域的施政精髓都要服務於對抗大陸,哪怕這些政策會不利於臺灣人民。蔡英文如果執意要對抗大陸,一方面,臺灣的旅遊觀光業會持續低迷,從事這些行業的臺灣民眾會持續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跟風美國制裁大陸企業,短期內會讓這些企業難受,但是長遠來看,在臺企業給臺灣帶來了不少就業崗位,如果效益不好,定會影響臺灣員工的收入。
再者,臺灣對大陸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如果蔡英文持續挑釁大陸,這種貿易順差基本會縮小,而承受損失的始終是普通民眾。說到底,蔡英文這種政治上出現問題,卻要讓普通民眾背黑鍋的做法確實是自私了點。兩岸的經濟體量根本不在一個等級,蔡英文卻執意要以卵擊石,正所謂:「挑釁一時爽,民眾兩行淚」。
美國最希望兩岸間保持對抗,但美國又不希望臺灣持續挑釁中國大陸,臺灣只是美國的一顆「棋子」,真正到了關鍵時刻,絕不會棄自身利益而力挺臺灣,可蔡英文卻沉溺於狐假虎威的幻覺中,而且樂此不疲。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