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古坑村延續600年習俗 上千村民爭搶狗年好彩頭

2020-12-20 金羊網

  

鞭炮響過後,一年一度搶炮頭正式上演

文/圖 金羊網記者 王俊偉

3月7日,農曆正月二十,各地「年味」已逐漸散去,但東莞厚街古坑村的「年味」正濃!

每年的這一天,不少市民都會趕往厚街鎮新塘社區,看看在這裡熱鬧演繹著的「搶炮頭」活動。這是一項至今已延續600多年的傳統習俗,寓意著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和嚮往。

正月二十下午1時30分,今年的「搶炮頭」活動,在古坑村籃球場進行。隨著一聲鑼響,這項延續600多年的傳統習俗正式開搶:男女老少上千村民不惜以貼身肉搏、爬樹等各種令人驚嘆而又捧腹大笑的方式開搶,大家爭搶著炮仗裡噴出的炮頭,以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場面熱鬧非凡。

周邊村民也來搶好運

「搶炮頭」當天,金羊網記者在現場看到:籃球場的一頭搭著一座高約3米的鐵架「炮樓」。「炮樓」用紅布包裹著,紅布上的「恭喜發財」四個金色大字在陽光映襯下,格外耀眼。

下午1時許,上千村民在古坑村籃球場聚集,短暫的祭拜儀式後,搶炮頭正式開始。

  ▲首炮被該村一名年輕小夥陳偉聰搶到

但聞「鏘」的一聲鑼鼓響,兩名工作人員在高臺點燃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一本萬利,財源廣進」的炮頭。很快,「轟」的一聲巨響,一個手指般大的「炮頭」衝上20-30米的天空。

首炮朝著籃球場正面打去,下方則是上千名村民不斷仰望搜索空中划過弧線的炮頭路徑,朝著炮頭下墜點,大家潮水一般蜂擁而去,無數雙手伸向天空,然後以魚躍的方式撲向地面。

一些壯漢經過一番激烈的「滾地」、「肉搏」後,首炮被該村一名年輕小夥——陳偉聰,搶到啦!

此外,現場還有不少村民早早「藏」籃球場邊的池塘等待炮頭。一位叫倫錦華的村民則早早地躍入池塘,默默等待幸運炮頭從天而落。

  ▲面對近在咫尺的炮頭,大夥拼的是眼力,更是運氣

在池塘裡,倫錦華待了近一個小時,終於搶到了一個炮頭,看上去,他十分激動。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搶到炮頭是希望今年行大運、發大財!」

古坑村委會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搶炮頭」活動恢復之初,只有7個炮頭,參加人員也只有本村村民和企業。

後來有人搶得炮頭生意紅火,諸事順利,於是「搶炮頭」活動參與者越來越多,炮頭數量也越來越多。

「今年搶炮頭活動共有40枚炮頭,比去年多出8枚,都是去年奪得炮頭後覺得諸事順利,主動多定製了炮頭給土地廟的。在所有炮頭中,每個炮頭寓意都不同,今年頭炮、第23炮、第28炮寓意最好,搶到的人來年一定會順順利利。」劉村長說。

延續600多年風俗

金羊網記者在《竹溪古韻》中發現,這裡面記載東莞多個村都有「搶炮頭」的民俗,不過有些村要麼中斷舉行,要麼是數年舉行一次,只有古坑村一直延續舉行。這也之成為古坑村所獨有的民俗活動。

據古坑村的老人介紹,「搶炮頭」定在正月二十,這一開始是一項祭祀活動有關。

這項祭祀的主角就是文天祥等三位宋臣。據悉,當年,古坑村的劉氏族人非常敬仰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宋臣的堅貞不屈,為此,村民不僅在村中建廟以資紀念,還將每年正月二十為祭祀日。

「搶炮頭」就是祭祀慶典的活動的一部分。不過也有另外的一種說法,說農曆正月二十是土地公的誕辰,為向土地公祈福,庇佑他們一年風調雨順,所以決定每年農曆二十舉行祭祀活動。

古坑村至今有600多年歷史,近九成居民姓劉,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搶炮頭」這一風俗自明朝起傳承至今。

古坑村村長劉福祥解釋說,搶炮頭活動一開始是劉氏家族的傳統,因此負責搶炮頭活動的工作人員必須得姓劉的傳統,一直延伸到現在。不過,搶炮頭則「大門打開」,只要有興趣都可以來搶。

年近9旬的村民劉老伯告訴記者,他很小的時候就參加「搶炮頭」的活動,上世紀70年代一度暫停,後來又再度盛行。

「誰搶到炮頭,今年想生兒子就生兒子,想發財就發財」劉老伯笑著說,所以,搶炮許願,送炮還神,就成了長盛不衰的活動。

「搶炮頭,已傳承600多年。」古坑村村長劉福祥回憶說,以前「搶炮頭」活動都在農田裡舉辦,所有來搶的人都圍在田埂上,炮頭一飛出來,所有人哄搶,個個都是一身泥巴,在泥地裡打滾,那時也沒有點炮臺,設備比較簡陋,但都玩得很開心。

加量回饋 活動綿延不絕

搶到炮頭的村民,還可以到村裡籃球場後面的土地廟裡領獎品。據介紹,今年的獎品是1隻雞、1隻鵝,16個鴨蛋、1個紅包及一面標旗。

搶到「炮頭」村民手裡攥著的「炮頭」,仿佛把來年的幸運都攥到手裡。

據村裡管理獎品物資的王姨介紹,根據習俗約定,村裡每家每戶每年自願在正月二十這天將一份(16個鴨蛋)或幾份禮品送到土地廟進貢。活動結束後,每家也會分到貢品,但第二年一定要加量回饋給土地廟。

此外,每年搶到炮頭的人,在次年也要將炮頭、標獎如數甚至更多酬還,以便這項活動年年繼續下去。

劉福祥告訴記者,今年的40個「炮頭」全部出自87歲老人邱伯之手,是他耗時一年才製成的。邱伯是厚街湧口人,古坑十多年來「搶炮頭」中的「炮頭」都是他製作的。

  ▲古坑十多年來「搶炮頭」中的「炮頭」都是87歲的邱伯製作的

據悉,邱伯20多年前就在一家煙花廠工作,專做煙花爆竹。東莞禁止煙花爆竹後,工廠遷走,退休後的邱叔便開始製作「炮頭」了。

邱伯介紹說,一個完整炮頭由底座和制炮組成。底座呈六邊形,由質地較硬的紙殼做成,然後用錫紙包好,再貼上一些吉祥的祝福語,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

制炮外形是個捲紙筒,在紙筒裡放入硝酸鉀、硫磺、銀粉等70多種材料。在製作中必須將火藥分別填均勻,這樣才不會炸膛。

「這70多種材料不是隨處都可以買到的,是請以前的同事從廣西買來的。」邱叔說,製作一個「炮頭」的成本要200多元。

這樣算來,今年40個炮頭,光是製作成本都要近萬元。不過,正是有了上年幸運者「一炮打響」後還不斷加量回饋,使得「搶炮頭」的活動得以綿延不絕並愈發精彩。

編輯:Qiudong

相關焦點

  • 正月二十,古坑村千人"搶炮頭" 祈求"行好運"
    掉下來了,大老爺們趕緊搶呀羊城晚報東莞訊  記者黃玲、王俊偉攝影報導:以往看熱鬧搶鞭炮的都是小孩子,可東莞市厚街鎮新塘社區古坑村每年正月二十,爭搶類似爆竹名為「炮頭」的都是年輕力壯的大老爺們事實上,這是該村已經傳承數百年的民俗「搶炮頭」,該民俗初始是為了紀念文天祥等3位民族英雄,如今發展成為該村以及周圍村民春節的特色民俗活動。記者了解到,今年共有26個炮頭,紀念活動從下午1時開始,持續半個小時,搶到炮頭者得到一隻雞、一隻鵝、一籃鴨蛋組成的「標獎」。古坑村劉村長稱,獎品只是形式,「搶炮頭」講究的是行好運的意頭。
  • 東莞「古坑炮頭」搶了600多年 正申請非遺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了解到,「古坑搶炮頭」已有600多年歷史。對這一古老的儀式,古坑村村民樂呵呵地說,「搶炮頭」已經成為村裡流傳下來的唯一盛事了,將來還要申請鎮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今年共32支炮頭 寓意各不相同   當日下午,活動還未開始,便吸引了上千名市民駐足觀望,一些有心的市民尋找最佳位置並進行蹲守。
  • 廈門同安古坑村:做足三角梅文章,閩南古厝活力煥新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安紅」,古坑村是「同安紅」三角梅地理性商標的發源地。「今年,古坑村即將掛牌『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廈門三角梅基地』,將為古坑村鄉村產業振興輸出強勁動力。」2018年,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第一次踏上古坑村的土地,一下被震撼了:家家戶戶種在地上的三角梅,花開滿樹,房前屋後都是花。
  • 同安汀溪古坑村芒果樹紮根 最長樹齡已達220年
    當地村民葉先生告訴記者,這些老樹高大,年年結果,果實還很香甜,但要摘果並不容易,以前還有村民爬樹摘果,現在即便結果不少,也沒有人去摘,只好任由成熟的芒果自然掉落。    原因  除了村民保護,還與自然條件有關  在同安,至今還流傳著與芒果有關的諺語:「檨花開,歹年冬」,「檨」指的就是芒果,大意是芒果花大開的年份,農民一般要愁眉苦臉,感嘆遇上了不好的年景,芒果花大開很可能是乾旱的一年
  • 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
    書屋管理員彭芳說:「電商為農家書屋增添了人氣,使基層文化設施接上了地氣,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底氣,更鼓足了鄉親們的精氣神。」  農家書屋連通電商服務  古坑村坐落在距尋烏縣城20多公裡遠的山坳中,有1500多人。
  • 高清圖:江西尋烏縣南橋古坑村村民「農趣」十足
    人民網南昌12月21日電 拔河、頭夾球、搶種搶收……12月20日,江西尋烏縣南橋鎮古坑村舉辦文化節暨第三屆「贛能杯」農民運動會,近百名村民瞬間變身「運動員」,盡情享受著運動的樂趣
  • 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解碼·網絡扶貧)
    原標題: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解碼·網絡扶貧)   核心閱讀   農家書屋+電商服務,江西尋烏縣古坑村的農家書屋,除了為村民提供借書、閱覽服務,還是電商服務站,搭建物流網絡,交由電商經營者免費使用,幫助村民每年在網上售出各類產品1000餘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市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走進古坑村
    廈門網訊(記者黃曉萍) 1月11日,廈門市文聯組織我市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走進掛鈎幫扶村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舉辦慰問演出及書寫春聯贈村民活動,為當地的老百姓們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受到了熱烈歡迎。  在古坑村三角梅基地,文藝演出在古坑村腰鼓隊熱情洋溢的腰鼓表演中拉開序幕。
  • 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解碼·網絡扶貧)
    核心閱讀農家書屋 電商服務,江西尋烏縣古坑村的農家書屋,除了為村民提供借書、閱覽服務,還是電商服務站,搭建物流網絡,交由電商經營者免費使用,幫助村民每年在網上售出各類產品1000餘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人民日報關注江西贛州: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
    古坑村這個書屋不簡單(解碼·網絡扶貧)本報記者 鄭少忠 戴林峰核心閱讀農家書屋+電商服務,江西尋烏縣古坑村的農家書屋,除了為村民提供借書、閱覽服務,還是電商服務站,搭建物流網絡書屋管理員彭芳說:「電商為農家書屋增添了人氣,使基層文化設施接上了地氣,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底氣,更鼓足了鄉親們的精氣神。」農家書屋連通電商服務古坑村坐落在距尋烏縣城20多公裡遠的山坳中,有1500多人。2008年,贛州市啟動「農家書屋」惠民工程,書香飄進大山深處,古坑村也建起農家書屋。
  • 樟木頭金河古坑村古建築群
    來東莞樟木頭遊玩,發現在金河古坑村有許多清代年間建造的房子,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村子的狀況,我打算進到村子裡面去看看。在古坑村這個老村落裡可以看到許多以客家排屋為主的建築並排在村子裡,村子面積約1.5萬平方米,10多條河卵石建造的巷子縱橫其間,房子有一些已經不住人了,可能房子太老舊了,有一些也變成了危房,只看到周邊的圍牆是好的,中間的屋梁和瓦都已經掉落完啦,看到的都是裡面長滿雜草的房間。村子裡邊的房子有些是很破爛的,但也有一部分保存的很好,可以看到裡邊還住著人,說明這個村落還是充滿生機的。
  • 惠州惠城傳承600年的「南瓜節」來襲
    這項傳承了600年的非遺節日「南瓜節」,把生活工作居住在各地的東勝村蔡氏村民及後代都團聚在一起。據介紹,東勝村的南瓜節是一年一度慶典,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要隆重。今年祭祖儀式盛況空前,活動還沒開始現場已經擠滿了人。慶典活動全由村民自己操辦,各家各戶都燃放鞭炮、懸掛彩旗慶賀。現場,熱鬧的「歌舞表演」和「舞獅表演」把祭祖儀式推向了高潮。
  • 趣談 廣東冬至習俗
    說到廣東冬至習俗,很多人都摸不到頭緒,其實廣東冬至習俗多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習俗,如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習俗】東莞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看變化 感黨恩】南橋鎮古坑村:提高群眾環境保護意識 營造美麗鄉村
    近年來,南橋鎮古坑村積極提高群眾環境保護意識,著力營造美麗鄉村。近日,記者來到古坑村,感受到的是青山綠水抱山村、美麗民居嵌田園、鄉村環境得民心、群策群力展新風的新農村畫面。然而,就在幾年前,古坑村村民雜物隨意擺放、牲畜散養等現象嚴重,很大程度降低了村裡的整體形象。
  • 600年了!這一天對莆仙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黃道吉日」
    這一天,城隍廟內外香菸繚繞,人來人往,很多人來捐錢捐米,焚香告神;600年前,興化府人發心施賑的良風美俗延續至今,600年後,城隍神像前那副「做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的楹聯,依舊喚醒世夢,發人深省。半城煙火半城仙,焚香告神又一年。
  • 廣東東莞做燈籠已400年 阿婆織燈籠贈晚輩(圖)
    東莞泗洲村目前近七成婦女還保留著編織燈籠仔的習慣,人們希望能將這門沿襲了400年的傳統工藝不斷傳承下去  本版撰文/時報記者 尹仁祥 通訊員 陳淦林  本版攝影/時報記者 尹仁祥  中秋節快到了,中秋燈籠早已進入東莞的大街小巷。
  • 東莞一醫生年割包皮上千 獲譽「包皮王子」(圖)
    姜華龍醫生一年做上千例包皮手術,有「包皮王子」的美譽。南都記者 梁清 攝  賣豆腐可以成為西施,唱情歌也能唱成王子,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東莞有一名年輕醫生因為割包皮,換來了「包皮王子」的美譽。在東莞東華醫院裡,只要提到這個稱呼,大多醫護人員都能心領神會:「就是泌尿外科的姜華龍嘛!」
  • 年關將近,農村酒席陸續增多,三大習俗卻引熱議,村民:該改改了
    導語:年關將近,農村酒席陸續增多,三大習俗卻引熱議,村民:該改改了 年關將近,現在我國各地農村漸漸熱鬧了起來。而我國各大城市汽車站、火車站也提前迎來了出行高峰。農民工「返鄉潮」提前來臨,整個氣氛似乎在告訴我們距離春節不遠了。
  • 香港新春派「利是」 討個好彩頭
    新華社香港2月19日電 題:香港新春派「利是」 討個好彩頭新華社記者 戰豔家住香港灣仔的陳伯喜歡在春園街一家茶餐廳「飲茶」。按習俗,已婚的會派給未婚的,除了認識的親友,樓下的保安員、酒樓服務員都會照派,面額不大,圖個好彩頭。香港研究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表示今年平均每個紅包封20港元,佔總受訪人數的57%,比例與去年相同。「利是」,又稱「利市」或「利事」,取其利於市場、利於事業、大吉大利之意。拜年討紅包在粵語中稱為「逗利是」。
  • 廈門「芒果村」百年以上芒果樹達20多棵 最長樹齡達220年
    村莊邊老芒果樹林立。 近日,同安讀者林琳荷報料,同安汀溪古坑村堪稱「芒果村」,該村樹齡百年以上的芒果樹達20多棵,掛牌為古樹名木的芒果樹有十多棵,老芒果樹之多,在同安乃至廈門絕無僅有。 真有這回事?眼下正是芒果採摘季節,記者前往汀溪古坑村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