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蓬頭垢面、手執經書、身穿髒棉襖的「洪七公」迅速走紅網絡,在抖音裡時常引經據典,《左傳》、《詩經》、《菜根譚》、《三國演義》等古書名句常脫口而出,激揚文字、點評金句、舌燦蓮花,吸引了大量的IP流量,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而之後就出了沈先生上海復旦畢業,妻女車禍人亡的等一系列消息,更加讓人覺得這個故事有滋有味!而且被很快散布,而在經過媒體採訪後,這些也被證實是謠言!
備註:據@新聞晨報 記者採訪當事人稱,網絡上有關他系復旦畢業和妻女車禍過世的信息都是謠言。「我是上海一所普通大學畢業的,確實進入了公務系統,但是我工作停職時還沒有結婚,都說我是因為妻女車禍而精神出了問題,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為何人火是非多呢?想必大家應該能夠猜到是什麼原因了!人火——有熱點——媒體曾熱點——不負責任的媒體則為了尋求更多的熱點瞎編亂湊,整出一些似有非有的事物,來博得大家的眼球。在此還要提醒廣大的@,要尊重實事,不要為了一己私利,瞎編亂造,同時多數網友希望網紅們別再打擾他了,為了自己的利益炒作他,最後一地雞毛。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沈先生為什麼迅速網絡爆火!
這位被網友冠名為「知識淵博的流浪漢」、「流落在民間的大師」的老者何許人也?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神秘色彩?通過網絡搜索隱約得知,此人名叫沈巍,是一名上過大學,從公務員淪落到撿垃圾為生的上海某區流浪漢。
為什麼沈巍能夠迅速走紅網絡?是大眾對文化的尊重還是另有隱情?
二:有人說這是大眾對知識的尊重,對文化人的尊重。我聽了這話真有點替文化人感到受寵若驚。什麼時候人們對知識就那麼尊重了?魯迅先生筆下孔乙己的形象不禁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是一位窮困潦倒的書生,是唯一「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人」,關於「回」字四種寫法的賣弄,也只是想挽回一點點文化尊嚴,可是圍觀的人大都只是取笑、嘲弄。倘若人們對「流浪大師」真能從心眼裡尊重,那真是這個時代的進步!
三:不過,依我看來,「流浪大師」的走紅,多半還是網友獵奇心理在作祟。俗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試想一下,文化人講文化肯定不是新聞,拾荒者撿垃圾也不是新聞,而文化人撿垃圾就是新聞,撿垃圾者講文化也是新聞。沈巍正好具有後面這雙重身份,上過大學(甚至傳聞是名牌的復旦大學此處已被證實為網絡謠傳,沈先生上海普通大學畢業),幹過公務員(還是令人羨慕的審計局),妻女車禍身亡(此處為謠言)這樣的人淪落為拾荒為生不是新聞嗎?拾荒者的老漢,一邊撿垃圾一邊口吐《四書五經》不也是新聞嗎?這一切都正好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已。
四:其實「流浪大師」走紅網絡,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幕後推手——這估計不只一兩個人,也不只一兩個團隊,而是一大群網絡直播、短視頻製作者不約而同地扮演著推手的身份——誰發他誰火!蹭熱度、搶流量、博眼球,最後大筆撈金才是真實目的。
君不見從全國各地紛湧而至的自媒體人士、各類博主、直播團隊將「流浪大師」團團圍住,其背後目的是什麼?短短幾秒鐘的視頻,據說轉手就可以賣到500元至1000元,立馬變現,這不是癩子頭上的蒼蠅明擺著賺錢的大好商機嗎?
是這一群人,讓這位原本簡樸、平靜的拾荒老漢一下成了全國網紅,讓他一頭花白凌亂的長髮在網際網路大潮的風口迎風飛舞,逆市飄紅!
五:「流浪大師」說了一句真話:「早些天還真有人來跟我探討,這兩天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他們拿我賺錢,也沒看有人分一點給我,反而打擾了我的正常作息,也沒辦法出去撿垃圾了……」
風,總會有停下來的那一刻。估計過不了幾天,一切都會復歸平靜……
還想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