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過臥鋪的人都知道,上車之後,列車員是要來「換票」的。
現在高鐵、動車很方便,但長途旅行,還是免不了要坐臥鋪。上臥鋪車廂後,列車員會逐一地和上中下鋪換車票,換成鋪位證,上面有車廂號、鋪位號信息。快到站地時候,再把車票還給乘客。很多人會好奇,上車的時候不是檢過票了嗎?為什麼還要把車票收走,給張卡片呢?不是多此一舉嗎。
其實,臥鋪這種換票方式,已經有20多年歷史了。
1997年,鐵道部頒布規定:臥鋪乘客車票由列車員統一保管,並發鋪位證,下車前交還。開車一小時後鋪位無人使用,可另行出售。持票旅客再來臥鋪,儘量安排同等席位的鋪位;如果沒有空位,到站退還臥鋪票價。2000年,鐵道部對這個規定做了修改,換臥鋪證改成「可以」而不是「必須」,並刪除了空鋪再次出售的條款。
那問題來了,坐臥鋪「換票」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統一保管,避免車票「丟失」。
假設你的車票丟了,列車員無法判斷你是不是真的丟了,而乘客又聲稱自己有票,不肯補。除了丟失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買的是硬座或無座票,但到硬臥車廂,聲稱票丟了,乘務員也沒辦法。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由列車員統一換票保管,可以避免車票丟失,也避免無座、硬座乘客到臥鋪車廂睡覺。
第二,提前叫醒,避免乘客坐「過站」。
既然換了票,在下車前就必須把車票還給乘客。尤其是臥鋪車廂晚上會關燈,而有些途徑站點是晚上到,乘客們都在睡覺。乘務員知道每個乘客下車情況,可以提前叫醒,換票的同時,也避免乘客睡過站。
第三,統計上車情況,「空鋪」可以賣出去。
我們都知道,硬座是可以補臥鋪的,通常,乘務員都會讓乘客等一下,他要看看有沒有空鋪。這個統計不是看賣票情況,而是查是否有買了票但沒上車的,如果有,他就可以把空鋪賣出去。所以,有一種可能,如果你在上鋪睡著了沒換票,乘務員也沒注意到上鋪有人,那這個上鋪很可能被再次賣出去。因為沒有發出去的臥鋪卡,列車員會視作空鋪。
今日話題:「換票」在你看來,它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以上的內容,請收藏!並為我們點讚、分享,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