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日電(記者謝東櫻 通訊員王志斌 姜翰)一個國家需要信仰的力量,一個民族需要英雄的力量。1963年,毛主席號召全黨全國全軍「向雷鋒同志學習」,56年間,「雷鋒精神」灑滿華夏大地,託舉起了東方文明古國的厚實底蘊,凝聚起了億萬中華兒女的民族力量。1964年,原北京軍區某部班長王國禮作為學雷鋒先進典型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所在班被北京軍區授予「小熔爐班」榮譽稱號,55年間,「小熔爐班」班長曆經42任,所在連隊經歷多次重大任務洗禮、編制體制改革,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列,走在建設首都維穩精銳之師前列,走在爭做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前列。
面對黨旗,官兵用錚錚誓言詮釋著衛士忠誠。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從「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到「做習主席的好戰士」,「小熔爐班」始終牢記領袖囑託、堅定看齊追隨
「我要更好地為黨工作,認真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這是1962年雷鋒在《前進報》發表的《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一文中的話。當年的雷鋒22歲,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更深入持續地把毛主席著作學下去」,並制定了學習計劃,明確了學習書目。
無獨有偶,翻開「小熔爐班」班長裴達松的教育本,醒目地貼著「學習主席思想,聽習主席指揮,做習主席好戰士」的標語,標語下邊是自己的兩句座右銘,一句摘自習主席講話,一句摘自雷鋒日記。作為「小熔爐班」第42任班長,裴達松為自己制定了年度學習成長計劃,也為全班建設制定了具體目標。
官兵們主動擦拭路邊的自行車。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1963年,第一任「小熔爐班」班長王國禮響應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用微薄的津貼買來修鞋機,走上街頭義務為群眾修鞋,在王國禮的帶領下,「小熔爐班」始終把雷鋒精神作為最高的使命追求,把「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作為最高的政治信仰。一脈相承,「小熔爐班」的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政治信仰矢志不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小熔爐班」的全體官兵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做習主席的好戰士」的錚錚誓言。
指導員在為新下連的戰士們介紹中隊光榮歷史。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新兵下連後的第一堂政治教育課,指導員張成博會把新戰友們帶到榮譽室,在雷鋒塑像前莊嚴宣誓,在講解「小熔爐班」光榮傳統的同時,讓新戰士們感受到濃濃的儀式感和使命感。而新戰士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學習雷鋒先進事跡和生前主要經歷,並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自己的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為了更好地抓好學習教育,中隊研究探索出「4+7」學習模式,每月根據學習情況,評選出「學雷鋒先進個人」和「學習主席講話先進標兵」,先進個人和標兵還將獲得一項特殊的榮譽——為雷鋒塑像更換並佩戴紅領巾,指揮全體官兵高唱《做習主席的好戰士》和《接過雷鋒的槍》兩首歌曲,讓官兵在傳承中強化政治意識和使命意識。中隊還整理了十九大精神宣講提綱、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彙編、習近平強軍思想論述選集等一系列學習資料,始終第一時間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第一時間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第一時間進行引導解讀和理論串講,切實把學習「雷鋒精神」的好傳統融入到「三個絕對」的政治自覺。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堅守心中的信仰,才能佔領精神的高地。『小熔爐班』傳承的不僅僅是雷鋒精神,更重要的是雷鋒的信仰和雷鋒的使命,也就是一顆忠誠於黨的心,一名聽黨話、跟黨走的好戰士。」在支隊政委李榮軍的眼裡,「小熔爐班」的典型事跡,體現的是廣大官兵看齊追隨的政治信仰,是部隊建設發展的「燙金名片」。
從「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到「保衛人民美好生活」,「小熔爐班」始終牢記任務職責、鍛造精銳尖兵
「我願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鍛鍊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雷鋒日記中的這句話,是中隊官兵使用率最高的座右銘。55年間,「小熔爐班」所在連隊經過了多次調整改革,部隊擔負的任務也是換了多次,但不管是執勤站崗還是支援駐地建設,官兵始終把雷鋒精神融入到使命任務中、灌注到崗位職責上。
利用周末時間開展學雷鋒便民服務,已經成為了官兵的習慣。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1960年8月,雷鋒參加上寺水庫搶險救災任務,輕傷不下火線,帶病連續奮戰7天7夜,由於表現突出被團黨委記三等功一次。正是雷鋒這種忠於使命、勇上一線的戰鬥精神,時刻激勵著廣大官兵。「小熔爐班」作為中隊的標兵班,始終把提升履行使命能力作為核心,把提升戰鬥力作為能打勝仗的基礎。
2014年,中隊在擔負北京南站巡邏防控任務時,哨兵裴達松發現一名男子神色慌張,看到哨兵後轉身就跑,裴達松立即高喊「站住!」,大步上前控制住了該男子,就在該男子極力掙脫的時候,裴達松運用過硬的執勤動作,再次將該男子牢牢控制住,隨後一名年輕女子匆忙跑過來,邊跑邊喊「抓小偷」,經公安人員調查,正是這名男子偷了手機和錢包。事後,年輕女子為中隊送來了「見義勇為彰武警本色,颯爽英姿顯軍人風採」的錦旗。由於執勤素質過硬,綜合能力突出,老兵退伍時,裴達松被全票推選為「小熔爐班」班長。
官兵們定期到周邊社區老人家中幫忙打掃衛生。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雷鋒當年坐火車出差時是『好事做了一車廂』,如今我們的官兵是在執行任務時,是用自己過硬的能力素質詮釋著忠誠衛士的使命職責,可以說是『忠誠守護平安車廂』。」支隊長梁黔生向記者介紹。多年來,由於任務完成出色,中隊連續36年實現「三無」,連續18年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中隊」,10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特別是2012年被武警部隊表彰為風氣建設先進單位,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
從「小熔爐學雷鋒知識宣講隊」到「紅肩章學雷鋒便民服務隊」,「小熔爐班」始終牢記魚水情深、踐行社會風德
雷鋒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從1963年,王國禮第一次上街為群眾修鞋開始,「小熔爐班」戰士的身影總會在駐地出現,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當年的修鞋機早就不能滿足戰士的學雷鋒熱情,「小熔爐班」的戰士們及時更換了新式修鞋機,並且不斷擴大便民服務範圍,從修鞋擴展到了修自行車、修電器、測血壓、免費理髮、進行便民諮詢等,中隊為了更好地提升戰士們的便民服務水平,還定期邀請地方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努力把便民服務做到專業化、系統化。幾年來,中隊開辦電腦、廚師、網絡維修等培訓30餘次,數十人拿到計算機等級證書和廚師證書,培養了各類小能人300餘人。
官兵們為孤寡老人包餃子。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55年前,受駐地群眾擁護的「小熔爐學雷鋒知識宣講隊」讓雷鋒精神家喻戶曉、廣為流傳,55年後,中隊的「紅肩章學雷鋒便民服務隊」已經成為駐地街頭和居民小區中一道擁軍愛民的風景線。每到周六,便民服務隊便立起紅旗、帶上器材、走上街頭,既有老兵、新兵,又有大學生士兵,特別是中英文對照的指路牌和便民服務標語,讓每一位受到幫助的外國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連連說「雷鋒GOOD」。
每到周末,官兵都會陪老人拉拉家常。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學雷鋒便民服務隊不僅在街頭開展活動,還經常到駐地周邊軍烈屬和孤寡老人家中慰問看望老人,很多老人覺得戰士們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兩年前,薛曉雄第一次來到93歲高齡的老黨員馬鳳山家中,打掃家裡衛生,陪她聊天,之後每半個月薛曉雄都會到老人家中收拾衛生、做飯聊天,一堅持就是兩年時間,被老人當成了自己的「乾兒子」。看薛曉雄字寫得不好,老人專門為他買了鋼筆、字帖,讓他把字練好,冬天怕「乾兒子」冷,還為他買了新的毛衣。這樣魚水情深的事情,在「小熔爐班」還有很多,正是一茬茬戰士們的無私奉獻,中隊與駐地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共育關係。中隊還主動與西城圖書館、牛街民族敬老院、回民小學等單位建立了共建對子,定期幫助圖書館整理圖書,打掃衛生,為小學生宣講雷鋒精神和國防知識,帶著學生們開展「學雷鋒日」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
為小學生講解雷鋒精神。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
2007年,時任「小熔爐班」班長朱好,在為回民小學宣講雷鋒精神的時候,專門拿出自己的津貼,成立了「朱好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們,讓雷鋒精神在新的土壤裡生根發芽。如今,朱好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武警警官。
55年間,戰士們從街頭巷尾為群眾義務修鞋,到都市繁華街巷開展便民服務,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傳承,正是這種「熔爐」精神,讓中隊官兵心中始終擁有一團火、手裡擰著一股繩,多次獲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每月評比一次學雷鋒標兵。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 魏公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