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40年再次出現!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發現罕見白化狍子(來源:~)
新京報訊 5月12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大興溝局託盤林場巡護員在整理野外紅外線相機數據時發現一隻類似鹿科的白色動物。隨後經專家鑑定這隻通體雪白的動物是野生白化狍子,十分罕見。據了解,這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園區內首次發現野生白狍,也是我國39年以來在野外再次發現白色的狍子。
根據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的視頻可以看到,拍攝時間為4月5日13時,一隻全身雪白的小傢伙出現在紅外線相機面前,專心致志地低著頭在覓食。這個長相類似小鹿的動物因為通體雪白,並不常見,第一時間管理局工作人員也無法辨別這是哪種野生動物。
隨後,經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馮利民博士鑑定才確定,這隻鹿科動物確認為狍,專家表示這樣的白狍在我國並不常見。據介紹,這是中國境內除了1981年在內蒙古發現一次後,時隔39年再次發現白狍,而此前文獻記載的白狍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
狍,隸屬於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狍屬,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中部和西南。常棲息於森林、灌叢等環境,食物包括草類、樹葉、樹皮等,性格溫順,有「傻狍子」之稱。
常見的狍子體毛夏季為紅赭色,冬季為黃褐色。專家介紹,視頻中的狍子卻全身白色,是動物界一種白化現象。動物白化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由於某種基因缺失導致的,是白化動物體內由於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所以形成了白化現象,但這樣的動物十分罕見。在我國,白狍、白鹿等在古代就被人們視為神物,是可以堪比鳳儀於庭的祥瑞徵兆。
據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內有野生脊椎動物多達392種。隨著「兩項試點」工作的推進,東北虎、東北豹、黑熊、棕熊、梅花鹿、馬鹿、狍子、原麝、猞猁、野豬、紫貂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