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提倡體驗式家庭教育,倡導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老人的陋習與年輕父母的感恩
同事譚娟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寶寶出生之後誰來幫忙照顧,小兩口一直都沒決定下來,糾結的原因特簡單,就是擔心老人帶不好。
在同事當中,總是聽到因為老人帶娃,而引發的婆媳大戰或者翁婿不合,小兩口本身挺恩愛,也不想因為帶孩子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想法在社會中非常普遍,年輕的父母既希望老人能幫忙帶孩子,又希望不會影響對孩子的教育,可現實往往不能一舉兩得。
由於傳統觀念,老人帶娃過程中的確會有一些陋習,這些壞習慣也的確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有一些養娃經驗,在老人看來就是傳統,因為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養,可隨著科學發展,已經證明有些習慣就是會對孩子產生危害。
第一條,新生兒綁腿。
寶寶出生之後,有些老人高興之餘也會拿出一些老經驗傳授給兒女,就像給新生兒綁腿一樣,老人覺得從小綁腿,孩子的腿會長得又長又直。
如果有人反對,老人就會說,家裡那麼多孩子都是綁過,沒一個出問題的。
可從醫學研究上表明,給新生兒綁腿與O型腿、X型腿沒有任何關係,綁腿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活動,而且還會影響血液循環。
第二條,過早吃鹽。
寶寶在6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需要添加輔食了,最初吃的輔食只是一些麵糊,然後逐漸增加食物種類。
有些家庭會給寶寶做一點嬰兒麵條,將麵條和蔬菜搗碎拌在一起,這時,就會有老人要求加一點鹽或者醬油。
老人是希望這樣吃會有一些味道,但其實過早加鹽對寶寶的身體有很大危害,容易增加腎的負擔。
所以,專家建議,嬰兒在1歲之內,任何食物都不要加鹽,4歲之前每天食用1g鹽就夠身體的需要了。
第三條,餵養過度。
老人看到孩子大口大口吃飯,心裡就開心的不得了,就會不由自主地讓孩子多吃,從小就把孩子的胃部撐大。
寶寶被過度餵養後,很容易形成胖肥體質,身體一旦過胖,不僅會影響身體發育,更會引發多種疾病。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要適量餵養,保證身體所需的營養,身體就一定會健康正常。
第四條,嚼碎食物餵孩子。
這條是最不應該發生的,因為太不衛生了,太容易引發孩子口腔的疾病了。
老人不要覺得自己口腔沒問題,其實每個人口腔中都存留有細菌,就算每天刷牙也同樣會有細菌殘留。
如果用這種方式去餵孩子,那寶寶會很容易患上口腔疾病。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陋習,老人也不會固執己見,不聽勸阻,很多老人為了帶好孩子,背後付出的辛苦太多太多。
老人幫忙帶娃,除了是對孩子的喜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心疼子女,為的是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父母更要懂得感恩。
1.老人經濟上的付出。
哪家的老人不給自己的孩子花錢,只要是孫子、孫女喜歡的,二話不說就拿錢。更不用說平時裡買菜、買水果。
還有的老人自己花錢給孩子報興趣班、親子班,不僅花錢還天天陪著去。如果趕上自己的孩子經濟窘迫,還會往家裡貼錢。
年輕的父母別認為這是老人應該的,老人辛苦掙來的錢是給自己留下養老的,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父母不要覺得就心安理得。
2.老人身體上的付出。
上了歲數的老人,身體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有些還會腿腳不好,反應也不如從前了,但依然辛苦地照看著孩子。
從新生兒開始,到孩子2歲,應該睡不了一個整宿覺,平時在外面帶孩子,還得跟緊了,生怕走丟了。
好容易上幼兒園了,不僅早上送晚上接,回家還要趕緊給全家做飯,沒幾年,身體上的病就更嚴重了。
所以,年輕父母要快速學會育兒的方法,及時減輕老人的負擔,而且爸媽帶大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3.老人心理上的付出。
有些老人不是不想去幫忙照看寶寶,但實在是怕受了累還落埋怨,沒把孩子帶好,全家還出現矛盾。
老人是有心理壓力的,這種壓力子女並不一定都能夠理解,老人又不願意說太多,怕影響小兩口的感情。
就算答應了,在家裡也是小心翼翼,尤其是不同城市的兩個家庭,從生活習慣到飲食口味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老人更是不容易。
老人幫忙帶寶寶,其實是幫了年輕爸媽很大的忙,所以,別老挑毛病,也別事事不滿意,應該更多地看到老人的付出,學會感恩,這樣家庭才會更幸福,孩子也會更健康。
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