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席捲全球的疫情中,醫護人員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而醫護人員的重要性,也在這場疫情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醫護人員在這場戰「疫」中表現出來的高尚情操,值得我們欽佩,由此也激發了廣大學子報考醫藥類大學的熱情,曾經偏「冷門」的醫藥類大學也為人們所廣泛關注。
其實,在我國,與醫藥相關的大學,有近百所之多,正是這些大學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頂尖的醫護人才,救死扶傷,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醫藥類大學太多,也使得很多學子填報志願的時候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筆者今天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中國醫藥類大學的排名,供大家參考。
在軟科今年發布的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我們發現,前段時間名聲大噪的中國藥科大學僅僅排名第九位,排名前十的醫藥類大學見上圖。
而北京協和醫學院高居榜首,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健委直屬的唯一一所重點醫藥類大學,被譽為「中國醫學殿堂」。
排名第二的首都醫科大學同樣位於北京,可以看出北京在醫學方面的實力。首都醫科大學近些年發展比較迅猛,排名有所攀升。
排名第三的為南京醫科大學,與中國藥科大學同在南京。
溫州醫科大學前身為溫州醫學院,儘管大學所在地不在省會城市,但是依然排名較高,發展勢頭也比較好。校長李校堃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也顯示出這所學校的綜合實力,在本次疫情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蘭娟院士,也和這所高校有著緊密的合作。
在前三十的排名中,南方地區的高校佔據絕對數量優勢。
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排名第三十位,也說明新疆地區的高校有著良好表現,得到軟科排名的認可,後續可能會對它的發展,帶來比較好的影響。
新鄉醫學院,是河南省獨立建制的西醫本科院校,學校歷史悠久,在河南省有較高知名度,也是有著絕對的硬實力,在很多頂級學術期刊上的發表,絲毫不遜色很多頂級醫科大學。只是目前來說規模較小,限制了該學院的發展。
此次上榜的高校共79所,筆者不在這裡一一贅述。
我們發現醫藥類大學中,醫科大學數量居多,而藥科大學則數量較少。排名在五十名之後,基本上都是各地的醫學院了。
醫藥類大學雖多,但是整體的實力和排名還是相對比較低,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全國也僅排名第23位,說明醫藥類大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上就是筆者給大家帶來的醫藥類大學分析,供大家就讀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