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哮喘穩定期患者體質屬陰虛血瘀者偏多,近年來,臨床研究採用養陰活血通絡湯治療穩定期支氣管哮喘療效好,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30例病例均為醫院中醫科門診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50.53±15.96)歲;平均病程(14.47±8.49)年。
治療方法
症見:耳鳴,腰酸腿軟,心煩,手足心熱,顴紅,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或顏面、口唇青紫,舌暗有瘀點,脈弦澀。
處方:沙參、天冬、白芍、蘇子、穿山龍各12克,杏仁、桃仁、竹瀝、半夏、地龍、當歸、枳殼各7克,橘絡、白果、桔梗、甘草各5克。
加減:咽痛者,加黃芩9克,射幹6克;胸悶重者,加瓜蔞皮、鬱金各9克;痰黃者,加金蕎麥18克;痰多者,加冬瓜子、茯苓各15克。
用法:水煎取藥汁200毫升,飯後30分鐘溫服,早晚各1次,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隨訪6個月。
治療結果
痊癒29例,好轉2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1%。
體 會
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哮證」「喘證」等範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認為,現代人患此病者以本虛多見,且呈本虛標實之象,以陰虛血瘀證最為多見。因肺居上焦,上通鼻竅,外合皮毛,若外邪襲肺,加之素體陰虛或因反覆受邪、日久不愈、肺陰已傷,則易聚液成痰,痰溼日久化熱,耗傷陰血,因痰致瘀,則痰瘀互結於肺絡,肺氣上逆,氣道攣急,發為哮喘。綜上,陰虛化熱、痰瘀伏絡、肺氣壅滯是本病的基本病機,故以養陰活血通絡法治療本病可見成效。方中沙參味甘而性微寒,可養陰生津、清肺祛痰;天冬潤肺養陰,有較強的鎮咳、祛痰、平喘作用。二藥合用滋肺養陰而治本。蘇子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效;地龍鹹寒,入肝、肺、脾經,能活血通絡、解痙平喘。蘇子配地龍,一陰一陽,具有降氣平喘、解痙脫敏作用。穿山龍可祛風溼、活血通絡、清肺化痰。當歸補血活血,能達血運而助氣行;竹瀝、半夏可降逆化痰,且半夏貯存時間越長,祛痰作用越強。杏仁入氣分,降氣肅肺,桃仁入血分,活血祛瘀,二藥理氣與活血兼備,使氣行血運則喘自平。橘絡功專通絡化痰,尤妙橘之絲絡,猶如肺之絡脈,實有同氣相求之妙。白果化痰定喘、止咳;桔梗、枳殼相伍,一升一降,調暢氣機,取氣順則痰消之意。白芍可「治肺之邪氣」,甘草可以潤肺祛痰。全方熔甘寒清降、辛溫升散、滋潤通絡於一爐,用藥輕清流動,養陰與活血並投,頗合「治上焦如羽」「輕可去實」之意。
●文字:《醫藥星期三》●
●圖片:網絡●
●編輯: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的官方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本報全國郵發,郵發代號47-66。
【來源:健康杏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