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閆湘說職場 」。
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想必都是為大家所熟知,這兩個都是其領域的商業巨頭,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也是我們沒辦法無視的。如果這兩個人同時邀請你,想必不管是誰都不會拒絕吧?
畢竟馬雲和馬化騰的公司待遇可是出了名的好,年薪幾十萬的在他們公司裡都只是一個普通崗位,甚至年薪百萬的也不在少數。可還就真有一個學霸拒絕了馬雲和馬化騰的邀請,這個人就是左鵬飛。
01 拒絕馬雲、馬化騰,又放棄了300萬年薪的90後有多牛?
說到左鵬飛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但是前文說到他拒絕了馬雲和馬化騰的邀請,大家都會覺得這個90後很厲害的樣子(不明覺厲沒錯了)。
左鵬飛出生於1992年,大學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後又成為了華中科技大學的直博研究生。看看這簡歷就知道人家妥妥的一個學霸,可就因為這個身份就能引起馬雲和馬化騰的爭搶嗎?
左鵬飛在大學期間就跟著自己的導師一起研究雲計算、數據中心、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網絡儲存等方面的研究,這在現代都是大熱的研究方向更何況是五六年前?而左鵬飛則是曾在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和相關體系結構領域上實現了華中科技大學歷史零的突破!
在讀博期間,左鵬飛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布了10多篇高水平的論文,其中有兩篇論文甚至被相關領域頂級會議錄用,其中的含金量更是超過了一些科學界的國際頂尖期刊。這些足以讓尚且還沒有畢業的左鵬飛收到了阿里巴巴、騰訊等多家公司的邀請。
可是左鵬飛他拒絕了,他拒絕了!要知道其中有一家公司甚至給他開出了300萬的年薪啊!很多人都預言,這種敢於拒絕馬雲馬化騰的人才,應該是會選擇自己單幹在網際網路的市場闖出一片天地吧?
網絡上關於左鵬飛為什麼拒絕馬雲和馬化騰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出價不夠高,有人說其實左鵬飛已經找好了「東家」,更有人傳言左鵬飛畢業後要回去繼承家裡的千億資產…不過到底是為什麼,直到後來他才給出答案。
02 左鵬飛現狀如何?
左鵬飛畢業後選擇了去參加華為的面試,沒錯,並沒有選擇單幹或者是繼承謠傳的家族產業,而是和其他普通面試者一樣去了華為參加面試。
因為左鵬飛表現優異被推薦給了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曾經任正非發布的天才少年名單中,最低的年薪89.6萬,最高的則是201萬。不過怎麼想,左鵬飛放棄了300萬年薪加入華為是為什麼呢?
左鵬飛經過了三輪面試被華為正式錄取後,在華為雲的儲存預研部門做相關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他的年薪高達201萬。左鵬飛之所以拒絕了馬雲和馬化騰,其實就是因為華為內部有很多的技術專家,在華為任職後無疑有著更多學習的機會,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
看看人家,已經不會去想錢多錢少的問題了,他想的只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有能力的人每天都想著如何進步,沒能力的只想如何搞錢,這就是差距啊。
左鵬飛也沒有辜負任正非的期望,在他的帶領下,華為雲的儲存預研部門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和突破。而他的存在也是和任正非預料的一樣,徹底激活了華為的團隊,這個新鮮的血液帶給了華為巨大的收益。
不過看到左鵬飛的近照,我們無疑能發現他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髮際線顯著提高!可是人家犧牲髮際線換來了201萬的年薪,我們換來了什麼?人比人氣死人啊!
3 沒有最好的平臺,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抱怨我們現在所處的平臺不夠好,其實啊,這個社會上本來就沒有最好的平臺不是麼?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平臺雖然好,但是內部的科技研發度和華為相比稍有欠缺,這也導致了左鵬飛更傾向於選擇口碑好、崗位匹配度更高的華為。
所以沒有最好的平臺,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平臺。可能我們覺得現在身處的平臺還不夠好就是因為不適合自己,和自己的專業不相符、和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和自己所擅長的不相符。
其實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也都發現了,很多人在畢業後尋找工作時都不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甚至有很多人選擇了非本專業的崗位。
我覺得這種情況各有利弊吧,因為每個人對於自己所學專業都不一定是真心喜歡,更多的人可能還是想要一個大學文憑,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與其選擇一個和自己專業對口但是不喜歡的工作,不如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
畢竟興趣始終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大動力,我們上學時面對各種不同的學科是如此,我們在工作後面對各種各樣的工作亦是如此。和自己的興趣相關的學科或者工作更能讓我們更容易投身其中,灌注自己全部的精力,並且也樂在其中。
而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的學科或者專門,我們的態度卻沒有那麼好了,就算想要努力學習卻也收效甚微。這兩種相比之下,無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興趣在我們選擇工作時的作用有多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嗎?
可能我們在到達左鵬飛那個層次之後也會產生和他一樣的想法,200萬年薪和300萬年薪沒有多大區別,金錢在他的認知中已經只是一個數字。他更想帶給自己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生命產生更好的升華。
美國億萬富翁格倫曾說:「我們要先不被溫飽所困擾才能更好地工作。」左鵬飛就是這麼一個人,他不去想錢能給他帶來什麼,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和富足。
作為「社畜」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剖析一下自己所在的平臺,到底是否是自己所適合的,自己能否在這個平臺中發揮出120%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