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Craig看見兒子在聽音樂,就湊過去問他,「你在聽什麼音樂?能讓我聽一下嗎?」一聽,是當時非常火的一首流行音樂。
雖然喜歡古典音樂,Craig對流行音樂也並不排斥或看輕,相反,他饒有興致地問了兒子一個問題,「你聽到了什麼?」
兒子說,聽到了歌詞,聽到了音樂的節拍……。但是兒子已經接受了12年嚴格的大提琴訓練,他對兒子的音樂素養非常有信心。
回答不在點子上,Craig又問,「你知道這是什麼曲風嗎?這首歌的低音起什麼作用?你能分辨出低音線嗎?你能識別出任何一段的和弦嗎?」
一系列問句把兒子問懵了,他茫然地搖搖頭,Craig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2年苦學音樂,卻連這麼簡單的音樂問題也回答不出來嗎?
深刻反省後到底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於是,他把自己的思考變成了現在耶魯非常受歡迎的公開課——《聆聽音樂》(Listening to Music),和愛好音樂的家庭和朋友探討何為真正的音樂啟蒙。
我這個當媽的五音不全,孩子怎麼去學音樂?
我聽到很多父母說:哎呀,我五音不全,我四肢就不靈活,怎麼讓孩子去搞音樂搞舞蹈。前段時間我有個多年不見的老友,因為知道我在澳洲做教育行業,向我諮詢孩子早教問題,她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給孩子做了基因測試了,她在音樂這方面能力根本就不強,我不打算讓他在這方面發展了。說真的,這句話非常刺激了我,我沒想到一個孩子一輩子最基本的音樂啟蒙會「栽倒」在基因測試上。蒙特梭利特殊教育法,初始是針對智障和低能兒童的問題,在兩年的時間內,在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的精心照顧和教育下,這些智障和低能兒不僅會讀、會寫,而且通過了羅馬地區為正常兒童所舉行的公共考試。那麼一個身體健康,潛力無限,處於對世界最好奇時期的萌芽兒童,為什麼就不能發展音樂教育了?
我給我的老朋友講了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之四:鈴木鎮一(日本)才能教育法的故事。,
鈴木鎮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愛因斯坦的同窗好友,他堅信音樂可以開發幼兒智力。20世紀30年代初,他就從事幼兒早期教育事業,並且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鈴木教育法」。據報導,現在世界上用鈴木早期教育法訓練出來的傑出「鈴木兒童」已經有30多萬人,其中不少成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大學教
授、著名樂團指揮和第一小提琴手。
鈴木早期教育法有很豐富的內容,對早期教育有很多創造性的發展。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鈴木認為,任何才能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會有發展,成為一個有才能的人。
第二,鈴木認為,問題不在於孩子拿小提琴的時間。拿小提琴要受身體發育的限制,不能太早。關鍵是在拿小提琴之前要讓孩子聽音樂,使孩子大腦神經網絡接受音樂刺激而具備音樂的樂感和分析能力。這一點從0歲就可以開始,而且越早越好。孩子具備了這種音樂能力,智力就可以相應得到開發,為學小提琴奠定基礎。至於拿小提琴早幾個月或晚幾個月倒無關緊要。
第三,鈴木對能力遺傳的說法得出如下結論:遺傳有遺傳法則,能力有能力法則。能力與遺傳法則無關,能力是在不斷適應生存環境的過程中獲得的。所有孩子由於遺傳造成生理上的千差萬別,這是事實。但不管怎樣,各種能力都是根據出生後的環境條件獲得的。
美育是兒童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耶魯大學教授Craig在兒童音樂教育上也提出了他的辦法:有條件的話,他建議每個孩子,都該加入自己所在地的交響樂隊、合唱團、歌劇團,或者去音樂學院旁聽一些課程。而父母,不僅要給孩子們上音樂課,更要教會孩子循序漸進地思考音樂,進而更深入地享受音樂,真正把音樂變成自己人生的養分,而不僅止於消遣。
謝謝大家閱讀我的文字,如果喜歡,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和轉發。
最後為大家列舉出Craig教授的《聆聽音樂》一書中,羅列了98首入門鑑賞曲目,希望可以為您和你的家人帶來美的欣賞歷程。
第一部分
1、格裡高利聖詠《大千世界》
2、賓根的希德加 格裡高利聖詠《啊,最嫩綠的樹枝》
3、雷奧南:帶有格裡高利聖詠的奧爾加農《天涯海角》
4、馬肖《聖母彌撒曲》中的慈悲經
5、迪亞女伯爵:特羅巴多歌曲《我必須唱》
6、杜費《這個五月幸福而歡樂》
7、器樂舞曲《西班牙曲調》
8、《聖母頌》
9、《基督的永恆禮物》彌撒曲的「聖哉經」
10、牧歌《當女社神維斯塔下山時》
11、《奧菲歐》託卡塔
12、《奧菲歐》第 2 幕,宣敘調「聽到這個痛苦的消息」和詠敘調「你死去了」
13、《奧菲歐》第 3 幕,詠嘆調「強大的神靈」
14、《秘密戀人》詠嘆調「我想死」第一部分
15、《迪朵與埃涅阿斯》詠嘆調「當我命喪黃泉」
16、《阿爾米德》序曲
17、阿坎傑羅 科雷利《c 大調三重奏鳴曲》作品 4 之 1
18、維瓦爾第《E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春》第 1 樂章
19、巴赫:G小調管風琴賦格曲
20、巴赫:D大調第五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樂章
21、巴赫:《醒來吧,一個聲音在召喚》
第二部分
1、巴赫《醒來吧,一個聲音在呼喚》第四樂章
2、巴赫《醒來吧,一個聲音在呼喚》第七樂章
3、亨德爾《水上音樂》小步舞曲與三聲中部
4、亨德爾《彌賽亞》詠嘆調「錫安的居民啊,應大大喜樂」
5、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if u want to dance》
6、莫扎特《弦樂小夜曲》(樂章 1)
7、莫扎特《弦樂小夜曲》(樂章 3)——小步舞曲與三聲中部
8、海頓第94交響曲「驚愕」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與三聲中部
9、莫扎特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K.495第三樂章迴旋曲
10、莫扎特G小調第40交響曲,K.550第一樂章很快的快板
11、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76-3.「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
12、莫扎特 A 大調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13、莫扎特《唐璜》序曲
14、莫扎特《唐璜》第一幕第一場
15、莫扎特《唐璜》第一幕第七場《給我你的手,最親愛的》
第三部分
1、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2-5、貝多芬第五交響曲(1-4樂章)
6、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
7、舒曼《奉獻》
8、克拉拉《如果你為美麗而愛》
9、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5樂章 女巫夜宴的夢
10、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11、蕭邦《降B大調瑪祖卡》,作品第7號,第1首
12、蕭邦《升C小調夜曲》,作品第27號,第1首
第四部分
1、李斯特《超級技巧練習曲》第8首「狩獵」
2、威爾第《茶花女》第一幕第四場
3、威爾第《茶花女》第一幕第六場 維奧列塔詠嘆調
4、威爾第《茶花女》第一幕第六場 維奧列塔宣敘調+卡巴列塔
5、華格納《愛之死》,選自《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
6、比才「哈巴涅拉」,《卡門》
7、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冰涼的小手」
8、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漫步》
9、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波蘭牛車》
10、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兩個猶太人:一富一窮》
11、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基輔大門》
12、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富利安特舞曲》
13、勃拉姆斯《D 大調第二交響曲》第 3 樂章
14、柴可夫斯基《romeo and Juliet》
第五部分
1、馬勒:我迷失於這個世界,選自《五首呂克特歌曲》
2、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3、德彪西《帆》,選自《前奏曲》第一卷
4、普契尼《圖蘭朵》-《北京的人們》
5、普契尼《圖蘭朵》-《君王,請聽我說》
6、普契尼《圖蘭朵》-《你好,龐!你好,彭!》
7、拉威爾《波萊羅》
8-9、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引子和第一景
10、勳伯格《月迷彼羅》
11、勳伯格十二音音樂三聲中部,選自《鋼琴組曲》
12、普羅科菲耶夫《古典交響曲》第一樂章
13、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
14、巴託克《樂隊協奏曲》第四樂章,《被打斷的間奏曲》
15、查爾斯 艾夫斯《康乃狄克州雷丁市的帕特南兵營》《新英格蘭的三個地方》第 2 樂章
第六部分
1-3、阿倫 科普蘭《阿帕拉契亞的春天》
4、艾倫 塔費 茨威利希《大協奏曲 1985第3樂章
5、《電子音詩》
6、《快車上的短途旅行》
7、譚盾「等待出發」選自《馬可 波羅》
8、《迷失布魯斯》貝茜 史密斯
9、《楓林雷格》
10、《我憂鬱的寶貝》
11、《波普利西蒂》
12、《我愛的那個男人》
13-14、伯恩斯坦《交響舞曲》,選自《西區故事》「曼波舞」 和「在某處」
15、印度 拉維 香卡《約格什瓦裡拉加》
16、阿炳《二泉映月》
17、《快樂的塔施利克》克裡茲麥樂隊演奏的傳統猶太音樂
18、伊斯蘭教聖詠
19、《峇里斯》
20、馬裡阿契音樂《驢子》
21、《卡蘇拉 庫拉》加納 達岡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