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11月30日)本月美元指數維持震蕩上行,良好的美國經濟數據和美聯儲官員的鷹派姿態支撐了美元。英鎊兌美元維持震蕩整理,波動幅度非常有限,在英國大選的不確定因素之前市場保持謹慎。在強勢美元的壓力下,其他非美品種承壓下滑,但11月份外匯市場整體波動幅度非常有限,因為市場在等待更多焦點事件指引。上個月的清淡並不意味著接下來12月的行情依然如此,下個月英國脫歐和全球貿易談判勢必會給市場帶來較大波動。下周市場又會迎來一系列重磅數據,其中包括歐洲和美國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甚至還有非農就業報告,此外加拿大央行和澳洲聯儲還會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接下來,我們為大家解讀本月外匯市場的幾個主要品種的走勢。
美元指數11月維持震蕩攀升,良好的經濟前景支撐美元
11月美國經濟數據開始有明顯的回升跡象,且美聯儲官員也明確表示暫停降息,良好的經濟前景給美元帶來支撐。全球貿易局勢也是影響美元的因素,投資者仍然在等待主要的兩大國的貿易談判結果,在最終結果公布之前,市場還是保持謹慎,美元指數漲幅也很有限。美國總統川普也在頻繁抨擊鮑威爾和美聯儲,說美聯儲沒有採取強有力措施支持經濟。但川普的抨擊對美元影響有限。鮑威爾多次表示,政治考量不會幹涉央行在制定政策方面分析性的非政治舉措。圖:美指日圖本月的走勢美聯儲最新公布經濟褐皮書就有對近期美國經濟前景的描述。褐皮書對經濟前景的基調樂觀。一些業內人士預計,目前美國的增長速度將持續到明年。褐皮書指出,從10月到11月中旬,經濟活動溫和增長,與上一個報告期的增長速度類似。多數地區的消費支出穩定增長,有幾個地區的汽車銷售和旅遊業出現增長。在製造業方面,儘管大多數地區仍然沒有增長,不過本次報告期的擴張地區數量比前一期有所增加。非金融服務業的前景仍然相當樂觀,大多數地區報告的增長都比較溫和。在就業和工資方面,美國各地的勞動力市場依然吃緊,但整體就業人數繼續小幅上升。部分地區專業技術服務和醫療保健領域的就業增長相對強勁。在價格方面,報告期內價格上漲速度適中,不過企業普遍預期未來價格會上漲。關於製造業投入成本和銷售價格,一些地區價格出現減速,而另一些地區則成本壓力上升,少數地區幾乎沒有變化。總體而言,前景依然樂觀,一些業內人士預計,目前的增長速度將持續到明年。本月數據也有著良好的表現。本周美國周三公布的第三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增長率從初步報告的1.9%上修至2.1%,相比第二季度實際增長率2.0%有所回升。修正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略有回升,而非最初報告顯示的放緩,一定程度超出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稱,今年經濟前景大體上仍然向好,因為美聯儲迅速調整了政策立場。貨幣政策現在非常有利於支撐穩健的勞工市場,而且肯定會讓通脹率回到美聯儲2%的目標。如果前景發生實質變化,政策也要相應變化。鮑威爾指出,美聯儲不斷重新審視經濟潛在增長率前景,包括勞工市場僱用工人而不導致通脹加劇的能力,以及既不刺激也不放慢增長的短期利率。中性利率降低意味著美聯儲設定的短期利率「對就業和通脹的支撐低於預期」。鮑威爾說他認為經濟沒有理由不繼續增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經濟長期增長正在惠及中低收入階層。儘管總體上對美國的前景抱有樂觀態度,但少數美聯儲官員們警告稱,未來的風險正傾向於下行。美聯儲已經多次就全球經濟狀況發出警告,並警告持續的低通脹環境和國際緊張形勢相關不確定性會對企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造成影響。美聯儲希望將通脹率升至2%,並表明它並不在意通脹率略微升高,這也是美聯儲官員明年不大可能通過加息來扭轉今年降息政策的一個原因,即使經濟得到鞏固。今年7月以來,美聯儲已經連續降息三次,12月議息會議將於當地時間12月10日-11日舉行。目前市場對美聯儲再度降息的預期較低,根據芝商所(CME)「美聯儲觀察」工具,美聯儲12月維持當前利率在1.50%-1.75%區間的概率近95%。歐元兌美元本月維持震蕩下行,疲弱的歐洲經濟前景施壓歐元
雖然當前美國經濟態勢還算不錯,但歐洲經濟正在大幅度下行。有分析師就預測歐洲很可能在明年進入衰退。歐元區近年經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難民潮、民粹主義抬頭和英國「脫歐」,人們越來越擔心歐元區難以應對新的安全和經濟挑戰;歐元區各國當前就長期預算、移民政策、氣候變化、與 美國關係、接納新成員等事務難以達成一致。推動哪項議程都需要彌合內部分歧。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表示,「從整個歐洲到歐元區,再到法國,經濟均出現增長放緩,我們正在努力恢復增長。」法國總統的話完美地總結了歐洲的現狀。自身疲軟的經濟增速和全球不確定因素給遭受重創的歐洲經濟體帶來更大的壓力。法國央行近期就指出,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對工業造成壓力,法國經濟增長今年年底將稍有降溫。預期經濟增速放緩表明,在貿易和製造業滑坡打擊了歐元區諸多國家之際,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也不能倖免。到目前為止,由於內需幫助法國經濟維持增長勢頭,法國表現出了韌性。不過與德國相比,法國的情況還是相對樂觀。德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經濟在第三季度可能陷入衰退。作為歐元區經濟增長驅動引擎的德國,幾乎無法避免技術性衰退。德國經濟持續受益於強勁的國內需求,但設備投資暴跌2.6%對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很大的拖累。法國央行行長維勒魯瓦表示,像是德國等一些擁有財政空間的歐洲國家,應該迅速利用此點,協助支撐歐洲經濟增長。維勒魯瓦表示,我們正在目睹貿易摩擦升級造成全球貿易明顯放緩,在歐元區最大經濟體--高度依賴全球貿易的德國,這种放緩的影響非常劇烈。圖:歐元兌美元日圖本月走勢歐洲央行發布的最新一期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歐元區經濟前景將出現惡化,增長疲軟的情況將持續更長時間。歐洲央行認為,到2020年中期,歐元區經濟增速低於零的概率已升至約20%。近期基於市場的數據也反映出歐元區衰退風險上升。歐洲央行認為,歐元區經濟下行風險主要包括貿易的持續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升級、英國無協議「脫歐」和新興市場表現不佳。歐洲央行ECB再次啟動量化寬鬆QE計劃,這是前鴿派行長德拉基贈予歐元區的「禮物」。新任行長拉加德需要施展比個人魅力更多的東西,以就管理委員會達成共識。德意志銀行預計,隨著市場學會解讀新行長發出的信號,歐洲央行的信息波動性也將增加。最初的預期是,拉加德不會傾向於像德拉基那樣預先宣布政策,但她會選擇一種共識驅動的方法。市場看空歐元情緒升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報告顯示,歐元淨空頭頭寸本月不斷攀升,也暗示近期市場對於歐元的看空情緒升溫。歐元兌美元仍面臨壓力,未平倉合約的增加伴隨著匯價的下跌,使得匯價進一步下行維持在1.10關口大門之下的空間敞開。大華銀行的分析師表示,歐元兌美元近期料進一步走低,但1.0970區域仍有強勁的支撐。只有當這一水平明顯跌破時,才表明歐元已經準備好觸及1.0930,整體而言除非歐元能夠突破1.1090,否則歐元將繼續承壓。英鎊兌美元本月窄幅震蕩交投,英大選結果出爐之前脫歐仍不確定,市場保持謹慎
本月英鎊兌美元整體維持震蕩交投,波動幅度有限,市場密切關注接下來英國大選的結果,而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的脫歐前景。英國本身的經濟數據表現對市場的影響反而變得很有限,因為在重大不確定事件之前,投資者保持謹慎。當前距離英國大選不到半個月了,距離脫歐最後期限也僅剩不到兩個月時間,大選不確定,導致無協議脫歐的疑雲仍未完全消散。根據最近五次的民意調查,英國首相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平均領先反對黨工黨1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詹森通過下一屆議會達成脫歐協議的機率很大。不過,從歷史的經驗看,現在預測結果還為時過早,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在2017年臨時大選前的民調中也曾遙遙領先,但最終卻沒能在議會中拿下多數議席。上月底,在關於提前大選的議會投票中,屢戰屢敗的詹森終於在第四次上交議案後如願以償。英國議會於11月6日正式解散,其後英國各政黨紛紛開始做競選準備。在2017年的英國大選中,保守黨和工黨共贏得了超過80%的選票,今年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對這兩大政黨的整體支持仍在上升。據外媒分析,如果保守黨贏得多於325個議會席位,超過議會席位半數,將順利組建保守黨政府。而詹森將利用議會多數優勢尋求快速通過脫歐協議,兌現在2020年1月31日前帶領英國脫歐的諾言。然後,他將有11個月的時間與歐盟協商新的貿易協議。但如果選舉結果給議會席位帶來的變動不大,則英國將重複之前兩年的困境。再加上歐盟方面此前透露不會再給英國提供時間寬限,能否在明年1月底有協議脫歐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目前,對於明年1月31日之後的英歐談判,歐盟似乎已經準備好儘可能地與英國締結更緊密的關係了。但屆時的英國首相是否同意這樣的選擇,還要等待大選揭曉。圖:英鎊兌美元日圖本月走勢英國央行在脫歐結果出爐之前,仍然保持謹慎。英國央行本月的報告指出,基於全球經濟增長疲軟以及對英國「脫歐」情況的新假設,英國未來三年的經濟增速下降1%。英國央行預測2019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將增長0.4%,第四季度將回落到0.2%。英國央行表示,英國與歐盟達成的新「脫歐」協議已經降低了「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但由此造成的海關邊界成本將使未來3年內的英國經濟承壓。「脫歐」仍然是英國經濟前景的主導因素,而「脫歐」前景仍然不確定。對於未來英鎊兌美元的前景。著名投行高盛預測,如果保守黨真的贏得12月大選,英鎊兌美元有望飆升約600點至1.35。若意外出現懸浮議會,政局不確定性將使英鎊暴跌逾400點至1.25。高盛的外匯分析師Michael Cahill表示,如果保守黨真的贏得多數席位,就能更快的推進脫歐進程,詹森首相的脫歐協議可能在大選後很快通過。英鎊兌歐元和兌美元的匯率將從目前水平大幅上漲, 因為脫歐協議將消除英國經濟面臨的兩大顯著逆風。外匯分析師Gary Howes指出,英鎊對大選民調反應敏感,投資者因此需要對未來民調保持關注。現在距離大選不到兩周的時間,情況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這應該會產生一種不確定性,使英鎊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另有分析師指出,由於民調結果顯示保守黨當選可能性更大,英鎊正逐漸走高,但在大選之前,預計英鎊兌美元匯率仍然不會有太大動作,將維持在1.28~1.30區間波動。美元兌加元本月維持震蕩攀升,主要受美元走強支撐,而加拿大本身經濟也存在放緩風險
加拿大央行在上一次利率決議中,維持利率不變,加拿大央行解釋稱,加國經濟表現良好,通脹亦接近目標水平,因此貨幣政策不需要做變動。雖然不降息,加拿大央行仍發出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所引伸的負面影響,加拿大很難倖免。持續的全球貿易不確定性限制了企業投資和出口,這將讓加拿大經濟的彈性承受考驗,預計加拿大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會放緩至潛在水平下方。事實上,由於擔心全球需求,加拿大商品價格已經普遍下降。分析指出,隨著經濟產出放緩,加拿大央行可能在12月下調基準利率。加拿大央行似乎不太擔心降息帶來的金融不穩定風險。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表示,更嚴格的抵押貸款融資規定降低了家庭債務再次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加拿大央行副行長警告稱,在全球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對金融穩定的風險不能自滿,需要有適當的保障措施。圖:美元兌加元日圖本月走勢雖然加拿大經濟總體表現良好,並且更嚴格的監管法規穩定了金融脆弱性,但該國的債務水平仍然很高。如果全球利率保持低位,那將使該國經濟更容易受到經濟衝擊的影響。甚至有分析預測,加拿大央行將在明年早些時候降息,但市場尚未合理消化這一預期。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除非前景進一步惡化,否則加拿大央行不會降息。加拿大核心通脹連續6個月處在或略高於2%,新增就業維持穩健,第三季度零售銷售量儘管溫和但也是年內最佳,這樣的經濟並不會促使加拿大央行降息。加拿大央行需要看到切實的證據來證明經濟需要降息的刺激,該行2015年的降息是出於對油價大跌的負面預期,而現今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對經濟的衝擊很難預估。加拿大央行行長指出,去全球化造成低增長和高通脹,留給貨幣政策的應對空間很小。貨幣政策可以幫助抵消不確定性的影響並暫時緩解打擊,但是貨幣政策的作用非常狹窄。另有分析認為將看到加拿大央行、特別是行長波洛茲,會抓住任何利好因素,然後繼續以此做文章。加拿大是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因此其經濟可能受益於全球貿易前景改善。分析師指出,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幅度超過加拿大央行的預期,該央行可能需要進一步下調對加拿大GDP增長的預期。加拿大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連續第三個月為1.9%,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年率下跌至1.9%,均未能達到加拿大央行2%的目標值。一年前走低的汽油價格可能令接下來的通脹有所加速,但仍面臨壓力。通脹數據的疲軟,可能會增強市場對加拿大央行未來降息的預期,從而進一步施壓加元走低。分析師認為,加拿大就業市場的總體趨勢仍然強勁,不認為它會推動加拿大央行立即減息,但風險顯然正在上升之中,保持對加元的「適度看跌」。澳元兌美元本月維持震蕩下行,受累於強勢美元和澳洲疲弱的經濟前景,貿易不確定性使得市場謹慎
澳元兌美元本月維持震蕩下行的走勢,強勢美元是施壓澳元的主要因素。而澳洲自身的經濟前景也被市場看衰,市場認為澳洲聯儲仍然可能會繼續降息。不顧,在全球貿易局勢仍然存在不確定的背景之下,市場對澳元後市的走勢還是保持謹慎。本月澳洲經濟數據綜合表現較為低迷。澳大利亞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9年3季度的澳洲工資增長數據和10月份失業率數據,兩項數據表現不佳。ABS公布的澳洲10月失業數據顯示,上個月澳洲的失業率重新回升到5.3%,同時還伴隨著自2016年8月以來首次工作崗位淨減少(10月的就業崗位減少1.9萬個);而失業人數增加了17000人,達到726100人。在本月初,央行曾在會議決議時表示澳大利亞經濟前景與三個月前相比有了輕微的好轉,並表示低水平利率、減稅、持續的基礎設施支出、一些市場的房價上漲以及資源行業光明的前景都應該支持經濟增長。然而本月澳洲數據的表現無疑打臉了央行的樂觀預期。市場上降息的呼聲也愈發升高,提前在12月份降息也愈發成為可能。圖:澳元兌美元日圖本月走勢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認為,澳洲聯儲可能會在「近期」進一步降低利率,但不太可能在2020年推出債券購買計劃等非常規政策。高盛澳洲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Boak預測,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將從今年的1.75%加速至2020年的2.5%。澳洲聯儲在本月發布的最新季度預測中預計,到2020年年中,澳大利亞經濟增速將達到2.5%,到2020年底將達到2.75%。Andrew Boak指出,儘管經濟成長動能改善,但反彈的幅度可能遠不足以消除勞動力市場的閒置產能,預計工資增長和潛在的物價通脹將略有上升,但總體上將保持較低水平,後者仍低於澳洲聯儲2%-3%的目標區間。Andrew Boak預計,澳洲聯儲將把現金利率再下調0.25個百分點,至0.5%。這將是政策制定者估計的利率下限範圍的上限。如果全球經濟前景惡化,或在明年5月聯邦預算公布前澳洲國內財政環境仍未放鬆,對澳洲聯儲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臆測可能仍將保持「活躍」。然而有分析認為,央行降息作用有限,政府需要出手。分析指出,無論是從企業還是個人的角度講,降息除了讓房價得以反彈以外,並沒有拉動多少內需。而考慮到全球都處於降息周期中,澳洲的降息也並沒有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方面帶來多少影響。因此,可以說降息對澳洲的經濟的提振十分有限。隨著經濟數據的走弱,澳洲政府在完成今年的盈餘目標後,出臺政策刺激經濟是大概率事件。據悉,澳大利亞最快可能在明年出臺新的減稅措施。上周,澳洲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仍在考慮2022年出臺新的減稅計劃,這意味著屆時納稅人每年可以多領1350澳元,相比把這筆錢存起來,政府更希望人們去花掉它。分析師指出,失業率升高和工資增長率放緩證明過去一段時間的降息對經濟的影響有限,因此市場期望央行和政府能夠出臺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來配合目前的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