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委發布《關於支持中北大學創建「雙一流」大學的若干意見》。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中北大學的基本情況,再稍後分析一下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衝擊」雙一流「是否具備了實力?
一、中北大學基本情況
中北大學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譽。
1949年學校遷入太原,更名為華北兵工職業學校,後又冠名為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8年升格為太原機械學院。後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1961年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4個常規兵器專業(火炮、自動武器、彈藥、引信)的教師、學生、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全部遷入學校。1962年瀋陽工學院兩個常規兵器專業(火藥、炸藥)也相繼遷入,使學校規模和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充實和提高。1963年學校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成為當時的國防工業 8 大本科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隸屬於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為由國防科工委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2004 年 6 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中北大學。
二、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領域(方向)與特色
微納器件與製造:面向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近地空間飛行器等國家重大工程發展需要,服務山西半導體產業與信息創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重點開展基於新材料、新結構、新效應的微納傳感器件,光電子器件與儀器,電子線路的設計製造及系統應用研究。主持承擔了國防「973」、國家「863」、裝備發展部創新探索等項目 50 餘項,研究成果服務於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DF、JL 等國家重點武器型號,累計為國家年增收節支超過 6億元。先後獲得國家獎 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10餘項。
極端環境測試儀器與裝備:面向我國多用途飛船、運載火箭、殺手鐧武器等國家重大工程和國防重點武器型號在高溫、高壓、高衝擊、高旋轉等極端環境下信息獲取的技術難題,研究動態測試新機理、新方法、新儀器,解決了我們國家在高端傳感器件與測試儀器的「卡脖子」問題。相關成果為我國海、陸、空、天 4 個軍兵種,30 餘種飛彈/炮彈、運載火箭(「神州系列」)、宇宙飛船(天宮、天舟)提供了超過上百套產品。先後獲得國家獎 2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10 餘項。獲得了包括自然基金創新群體、黃大年教師團隊在內的 3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團隊榮譽。
三、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軟硬體條件
工程學ESI排名位列全球前 1%,在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儀器科學與技術」位於前 10%-20%,取得 B+的成績(全國排名位居第八),獲山西省「1331 工程一流學科」建設支持(山西僅四項)。擁有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1 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技術科學家5人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4 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三晉學者4人,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 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 6 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青年三晉4人,山西省委組織部拔尖人才3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 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1 個,國防科技優秀創新團隊 2 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1 個,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1 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 個、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團隊1個。
已建成「電子測試技術」國家級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慣性傳感與集成測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國際聯合實驗室、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儀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微米納米技術研究工程中心、 山西省新型工業總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及省部級平臺10多個, 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四、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人才培養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創建於1986 年教育部批准的碩士點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博士於 1998 年開始招生,畢業 18 屆共 317 人;碩士 1996 年以來招生20屆,畢業 2300 餘人(1996年以前碩士招生數量未統計);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於 1981 年開始招生,畢業 5000 餘人,共 34屆。培養的碩士、博士全部就業於航天、航空、電子、兵器、船舶以及IT等領域,成為各種崗位的骨幹人員;本科就業率平均達到92%以上,升學率達到45%以上。
在校學生培養湧現出以全國優秀共青團員賈濤/姚大悅、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徐慶達、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李輝、第36屆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項「O獎」獲得者段樹文/郭文村/蘇傑斌團隊、桌球國家級裁判員張揚、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獲得者郭浩、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獲得者郝文淵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在校生。近年來,學生獲得行業及省部級優秀畢業論文10餘項,在學科競賽方面獲得國際大獎20餘項,國家級獎100餘項,省部級獎200餘項。學生創業能力也持續提升,近年來先後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10餘項,「基於物聯網的高層擦窗機器人」項目在斬獲多項科技大獎的同時也獲得了200萬的首輪天使投資。
學科三十餘年的積澱,培養出了以型號總指揮和總設計師李樹盛、國家重點型號主任設計師/全國三八紅旗手林敏、國家傑青喻俊志/國家優青桑勝波、上市公司總經理陸峰、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和行業內知名領軍人才。培養的優秀畢業生在航空航天、兵器集團、中電集團、中船重工集團、總裝基地等行業單位中備受青睞,受到了「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高度社會評價。
五、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教學、研究情況
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項目3項、軍委科技委基礎加強重點項目3項等。提出的「力光量子傳感」入選2018年中國科協6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近五年,榮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等。
綜上分析,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衝擊下一輪」雙一流「學科實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