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宗海:蔡英文似不聽話的孩子 鼓勵走正路
,蔡英文上臺之後,一系列的公開言論及做法,大陸各界給出的是負面評價。邵宗海的觀察是,蔡英文及民進黨就似在大人眼中那個不聽話的孩子,一味地苛責反而很難拉近關係,需要用正面的態度去鼓勵、肯定她的進步之處,引導她走正路。
-
蔡英文對南海裁決持兩種態度 未反駁「九段線」判定
資料圖: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 大公網7月12日訊 (實習記者鞠欣 記者李柏濤) 菲律賓單方面提起訴訟的南海仲裁案今作出無效判決,北京表示仲裁庭無管轄權,對所謂仲裁結果不接受臺灣知名學者、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接受大公網專訪時表示,蔡英文對仲裁案持兩個態度,一是不接受太平島是「礁」的判決;另一個則是對裁決中稱「九段線」沒有法律依據的說法保持沉默。 仲裁庭12日公布的裁決稱,北京「九段線」主張的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太平島等南海區域內島嶼均為「礁」。
-
蔡英文接受美媒專訪: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0月5日報導,蔡英文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她的520演講內容,是在做了很好的分析判斷後,以臺灣最大共識為主,所做出的最大善意、最有彈性的立場表達,「我們曾經承諾維持現狀,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
-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總編輯:讀者需求是網站核心
本刊記者就《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及該報本身對中國報導的趨勢和視角等話題專訪了中文網總編輯袁莉。袁莉曾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2002年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分別獲得了新聞碩士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2004年在美國加入《華爾街日報》,主要從事美國電信業的報導,並撰寫一個中英文雙語專欄。
-
蔡英文接連借外媒喊話大陸 專家:柔性「臺獨」荒謬至極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 李俊峰】7日,臺灣媒體公布了蔡英文接受《讀賣新聞》專訪的內容。據「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導,蔡英文就兩岸議題表示,或許這段時間,雙方之間有一些誤解或者是錯誤的解讀,這更需要雙方趕快坐下來做好溝通,面對問題。
-
《華爾街日報》、《財富》中文版解讀王老吉品牌國際化之路
在論壇期間,王老吉接連受外媒《華爾街日報》以及《財富》中文版的全方位的解讀, 中國品牌正在邁向國際化的「新時代」。 《華爾街日報》對王老吉進行報導在《華爾街日報》和《財富》中文版的報導中,分別以《王老吉攜手<財富>論壇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
被問到「習蔡會」的可能性 蔡英文答了這樣一句話
蔡英文辦公室5日正式宣布,今年11月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將派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臺灣方面的特使,屆時宋楚瑜將代表臺灣參與APEC領導人峰會。鳳凰衛視10月5日《鳳凰焦點關注》,以下為文字實錄:任韌:臺灣領導人蔡英文最近兩天多次提到了兩岸關係,除了維持現狀的表述不變,她還強調臺灣不會屈服於壓力,但她也表示願意和大陸進行對話,星期三蔡英文還宣布了宋楚瑜將會正式擔任APEC臺灣特使,對此國臺辦立刻作出了回應。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0月5日報導,蔡英文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她的520演講內容,是在做了很好的分析判斷後,以臺灣最大共識為主,所做出的最大善意、最有彈性的立場表達,「我們曾經承諾維持現狀,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
-
蔡英文路透社專訪 折射她對時政嚴重誤判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又在放話了,她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大談兩岸關係與「臺美」關係,特別是向美國總統川普喊話,希望能得到相對的響應。沒想到,川普響應得很快,不到24小時,就拒絕了蔡英文想要再通電話的期望。同時,蔡英文這席話不禁讓民眾擔憂,究竟她與團隊有沒有基本的國際政治知識?
-
《華爾街日報》承認錯誤?中方回應
問:據報導,《華爾街日報》日前再次向中方致信,稱其認識到發表的辱華文章在中國觸犯了眾怒,對此感到不安。請予證實。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近日,《華爾街日報》通過不同渠道同中方溝通,承認發表辱華文章是錯誤的,表示會從中汲取教訓。但該報迄今仍沒有對中方要求作出正面回應。
-
蔡英文不要再拿"民意"當掩體
類似的做法,在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身上更是常見。早前今年7月份,蔡英文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被問及是否會在大陸所設的期限內承認「九二共識」表示,「要求臺灣政府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的條件,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我也相信他們應該會有這樣的認知。」
-
蔡英文發祝福,拜登「已讀不回」
這意味著拜登團隊讓蔡英文的熱臉貼上冷屁股,對蔡英文的諂媚也「已讀不回」。 其實沒人Care蔡英文發賀信 蔡英文這位「髮夾彎」高手各種甩鍋,力求與力捧川普的「昨日之我」劃清界線,緩解「押錯寶」的尷尬。蔡英文的心思,其實她的支持者最懂——「都忍不住想叫他拜登爺爺了!」
-
《華爾街日報》推出標題式閱讀App
《華爾街日報》首推「真正」手機產品:What's News2014年WSJ很忙,「移動化」理念不斷催生其新聞產品變革。《華爾街日報》的首席創意官 Edward Roussel宣稱,「過去的一年可能是《華爾街日報》歷史上最忙碌的12個月」。
-
傅高義生前曾勸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據臺灣《中國時報》12月21日報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享壽90歲。傅高義生前最後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時呼籲蔡英文面對兩岸問題「要非常小心」。
-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思念水餃」的?
華爾街日報講述故事的本領,由《華爾街日報如何講故事的》在中國傳媒介和公關界的影響可見一斑。這確實是份不斷傳遞新意和不斷掘向深處的報紙。語言習慣的不同,中本版很難將其精髓毫無遺漏地拷貝給中文讀者,不過,通過對它一二則代表性文字的解讀,就能汲取不少的營養元素。 以12月28日的《水餃帶來投資良機》為例。
-
《華爾街日報》網站改版看什麼?
就像幾個月之前的彭博社一樣,此時,《華爾街日報》正急切希望用戶能夠注意到網站版面的變化。也許在你看來,新網站其實就是多個平臺的重新整合,但對《華爾街日報》來說意義重大,它代表著自2008年9月以來,《華爾街日報》數字產品的一次重大革新。
-
美國大選「押寶」失敗後 蔡英文第一通電話打給了他
美大選"押寶"失敗後 蔡英文第一通電話打給他資料圖:蔡英文(臺媒)海外網11月12日電 多家美媒報導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令一直緊抱川普「大腿」的民進黨當局始料未及。蔡英文火速掉轉風向,連發推文向拜登及民主黨「示好」。然而,臺媒發現,蔡英文實則兩邊都不想得罪,在示好民主黨的同時,還撥了一通電話給一位「親臺」共和黨參議員。
-
臺灣外事部長:路透社為蔡英文專訪惹議致歉
(黃世麒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接受《路透》專訪惹議,臺灣外事部長李大維昨受訪時說,《路透》負責人已向外事部門主管表達遺憾跟歉意(feel embarrassed),且亞洲分社也說,事先並不曉得華府分社亦與美國總統川普敲定訪問。 蔡英文26日接受專訪,被問到是否會與川普進一步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