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記憶由為關鍵:簡答題的背誦。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1、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概念
我們提倡左、右腦並用,就會記得又快又牢,這是相對於單憑左腦記憶而言的。是不是說我們用左腦和右腦同時記憶就會一蹴而就呢?並不盡然。我們還需要進行另外一項工作——適時複習。適時複習是記憶的朋友。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而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
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
艾賓浩斯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
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2、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而且,艾賓浩斯還在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鬆。因此,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關於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而言,對於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在精講階段聽第一遍課件的時候,一定要以理解為主。
3、了解自己的遺忘曲線
我們每個人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對於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為,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那麼就如順水揚帆,一日千裡;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記憶力好的可以適當延長複習間隔時間,反之記憶力差的就要縮短複習間隔甚至增加複習次數。
總之:
遺忘速度最快的區段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遺忘的內容是先多後少。由此得出7次複習時段,即:學習過後的第20分鐘、1小時、2小時、一天、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可以做到終身不忘。
我們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識記材料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時間內稍加複習就可以「記憶猶新」,否則就會「形同路人」。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有時候感覺就像是新的似的,就是複習的時間太隔長了的原因。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以後可就要注意?!可千萬別以為什麼時候覆習都是一樣的。
4、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來高效進行建造師知識點的複習
建造書考試的複習一定要制定複習計劃,每天看多少頁、看多少時間、背多少個簡答,定期刷多少題,做幾個案例,都要有計劃。按計劃走,心中有數,不會導致考前手忙腳亂。
方法介紹:
1 準備要背誦的材料,實務一般是簡答題。
2 安排時間和每日背誦數量
根據自己每天的學習時間合理地制定每天需背誦的數量(簡答題一般不建議每日超過20個,如果複習時間足夠早的話,每天背5-10個即可)。因為前期每天還有看課件,複習公共課,刷題等學習任務,建議每天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用來背誦即可,一個小時能背幾個就是幾個,我們追求的是完成而不是盲目定很大的量。尤其是初期,複習的量較小,一定要避免盲目貪多。
3 按照計劃表實施背誦任務
(1)背誦的時間:上午9-11點和下午3-4點;複習時間:晚上7-10點。
上班較忙沒時間背的,建議每天改為半小時的背誦時間(減少每日背誦數量),每天早起一會,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背誦和複習。
背完,在表格中記錄當日學習內容。
(2)背誦方法:
先背兩道簡答題,背完第二道立刻複習第一道(因為剛背誦過,所以一分鐘左右就可以複習一遍。)然後再背第三道,背完複習第二道。依次全部背完之後,再總的複習一遍。
(3)複習計劃表要求複習的內容
Tips:
1、如果某天不能及時背誦,需要把當天的複習任務完成,背誦任務可以依次後推一天。複習比背誦新內容重要。
2、背誦時充分利用口訣和圖形畫面記憶,關鍵字要精準記憶。絕大部分的選擇題就是在關鍵字上做文章,簡答題評分就看關鍵字採分。
3、每次背誦時,如果發現很難背的知識點,又是很重要的,要做好標註,適當增加複習次數。
4、背誦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上午9點左右,這是記憶的黃金時間。複習時間最好定在晚上8-11點,這個時間是白天背誦後的12個小時之後,到了第三個記憶周期,背過之後就要睡覺,這樣沒有記憶的交叉幹擾,有助於保持記憶。等你發現什麼時候你夢裡也在背誦,那就說明你已經完全進入學習狀態了。
最後再嘮叨一下:
1、按照遺忘曲線複習,說的主要是一個學習之後及時複習溫固的事情。
2、高效的複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講義、筆記、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點時間,複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複習好。
3、定期整合知識點。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及時整理成簡答題(考建築實務的話,可以以我整理的152個簡答題作為基礎,慢慢朝裡添加)有能力的人還可以做成思維導圖(這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或知識點卡片(方便記憶、溫習、掌握)。
4、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繫起來,不斷糅合、完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5、做題練習: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杜絕題海戰術。公共課只做真題,實務案例挑典型的題目做做即可,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套路。時間多的實務可以刷一遍複習題集,因為除了這,實務也確實沒有更有質量的題好刷了。公共課堅決不要刷複習題集,用陳印老師的話來說:這幾年公共課的複習題集考到的「毛都沒有」,前幾年還能考到三四分。我覺得即使公共課的複習題集能考到三四分,也是性價比極低,首先你沒做過並不代表考試中你不會做,其次刷這幾百頁題的時間足夠後期看一遍實務教材了。本人別說公共課的複習題集了,實務刷了幾頁就放棄了。和真題相比,複習題集題目的質量太低。
6、複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檢查自己學習的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的偏差,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7、對於記憶力不好的人來說,看實務課件尤其是第一遍的時候,不要一味求快。建議每看完一節課,就短暫休息一下,讓大腦有個緩衝和休息的過程。不能蠻幹,要講究科學。
跋:
我和幾個高分通過實務考試的考友交流,我問他們:如果再給你1個星期的時間複習,你還會繼續每天8小時以上複習實務嗎?得到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哪怕再給他2個星期,他也會繼續高強度的複習實務。我想除了考前能把整本書都基本背下來的少數記憶超人以外,對實務的考試任何人都沒有必過的把握。和我們一起學的大鵬,學習群裡公認學的最好最牛的一個,考完實務一個人馬路邊鬱悶地默默的喝酒(算算分數沒有必過的把握)。當然,最終實務考了120分左右,不過等分數的幾個月裡也是忐忑不安。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真正想學又願意花時間學習的朋友們能合理的管理你的學習時間,科學的制定學習計劃,從而避免盲目的重複,最終更高效的順利通過建造師的考試。所以實務的複習宜早不宜晚,要把儘可能多的時間都投入進去。
本人不寫心靈雞湯,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能按本文的方法去嚴格執行的話,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學習就是和自己的懶惰、拖延、遺忘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