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聯合成都當代少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堅毅的四川人民——建川博物館研學活動」將於11月20日舉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高二年級的所有同學將走進建川博物館,了解歷史,感受不同時期下的川人精神。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助理 華黃來
本次建川博物館的研學能給孩子們帶來哪些方面的認識;「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究竟怎樣的研學課程才能幫助孩子們形成好的世界觀;一個好的研學課程又是怎麼避免「重遊輕學」的呢;針對這些問題,封面新聞記者對話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助理華黃來。
封面新聞:同學們通過這次到建川博物館的研學應該獲得哪些方面的認識?
華黃來:建川博物館以「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包括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個系列。我們的同學們到建川博物館進行研學,首先要了解歷史。如抗戰的歷史,紅色十年的歷史,兵器的歷史,三寸金蓮的變遷等。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同學們應該做到客觀評價,要客觀認識到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有貢獻的,中國古代科技成績是可圈可點的,最終達到提高認識的目的。引導孩子們主動求知,主動思考,學會對事對物要一分為二,評價事物要就事論事。
建川博物館研學活動啟動儀式
封面新聞:「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怎樣的研學活動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
華黃來: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句話,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開展研學,我認為要讓孩子們身體和靈魂應該兩個都在路上。對於低段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我們學校採用體驗式的研學方式。體驗生活,帶孩子們外出野炊,體驗做菜;體驗歷史,帶孩子們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是歷史的縮影;體驗過程,比如通過播種、收割,感受稻穀的成長,體驗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明白節約的重要性。
「畢業牆」項目
高段的孩子則採用了互動式研學模式,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手實踐,用心品味,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和體會。在我們學校「畢業牆」項目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很觸動學生靈魂。畢業牆又稱逃生牆、勝利牆、海難逃生。它是一堵高牆,班級所有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翻越4.2米高的牆面,在此過程中,大家不能藉助任何外界的工具,所能用的資源只有每個人的身體。
它需要孩子們搭建一道「人梯」,其餘隊員在周圍雙手高舉保護「人梯」。一個接一個的孩子就這樣踩著同伴的肩膀升高,再被先翻越上去的同伴拉上去,直到所有孩子都翻越過去才算挑戰成功。曾有一個一百八十多斤的小男孩,原本是一個性格內向、不相信其他同學的人。由於他體重太大導致第一次班級挑戰超時,他申請不參加,但全班同學都不同意。不放棄、不拋棄就是畢業牆活動的核心價值。經過多次的挑戰,他終於成功翻越。在總結時,他哭著說「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上去的,但是我知道這是集體的力量。」
封面新聞:研學課程怎樣設計才能避免出現「重遊輕學」的現象?
華黃來:研學不是旅遊,它是一門課程。作為課程,目標要明確,過程要設計,結果可考核。在此,我以我們學校小學部開展的魚鳧文化研學課程為例。
魚鳧文化課程展演活動
4000多年前,魚鳧氏開疆拓土,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魚鳧文化,給溫江這片土地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小學部因此開展了魚鳧文化課程,我們會請溫江區博物館的專家老師到學校給孩子們講解魚鳧文化的起源、形成、發展,與古蜀文明的關係;我們會帶領孩子們到溫江區萬春鎮魚鳧村和報恩村實地參觀了解魚鳧文化。在充分學習後,我們要求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編排出與魚鳧文化有關的音樂劇,最後以一場魚鳧文化課程展演活動來展示同學們的研學成果。整個過程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古蜀國優秀的歷史,精深的文化,讓孩子們產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使命感。
封面新聞: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學校對於未來的研學活動開展有哪些規劃呢?
華黃來:我校對於未來研學活動的開展有三個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重視文化浸潤,以文立人,落實黨中央提出「文化自信」的決策。繼續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資源,整體上以國內為主,兼顧國際(疫情期間取消所有國際研學)。比如我們小學部魚鳧課程,就是深度挖掘溫江魚鳧文化,做的一個精品課程。
其次是強化職業體驗,尤其是創新體驗。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要進入創新國家行列,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全會通報中「創新」二字出現達15次。所以接下來我們會讓更多孩子進入國家一些創新實驗室,和更多的大學、科技企業合作,比如西南交大的動力實驗室。
最後是加大勞動教育。我們學校剛剛成為成都市首批勞動教育試點學校。我們首先提升孩子們勞動技能,然後培育孩子們的勞動意識,最後希望能夠傳承勞動精神尤其是勞模精神,目前也請很多國家級工匠和勞模走進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走近孩子身邊,用自己的故事感染祖國的未來。
國家級工匠和勞模走進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人物名片:
華黃來
國培講師;高級心理諮詢師;成都市德育先進工作者;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助理。參與教育部課題《學習視域中初中階段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四川省重點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化實踐探索——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三維一體」校本德育〉為例》主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