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高翔
親,不是所有車都能按響喇叭,關鍵要大人「長心眼」
這個夏天,幼童被家長、老師遺忘在車內而導致不幸的事件屢屢發生。孩子如果被鎖車內,應該如何自救?網傳的按響喇叭求救真的靠譜麼?如何應對記性不好的「熊」父母?
7月23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隨機抽取了12款車型,包括日系、美系和德系車,親身測試後發現不是每一款車在鎖車後,都能按響喇叭。如果按不響喇叭,該怎麼辦?
記者測試
鎖車斷電後喇叭能響麼?
多數車型喇叭不響,但雙閃燈都能打開,而車門也都能從內打開
近日,不少網友提出當小孩被鎖在車內時,可以通過按響喇叭自救?可鎖車斷電後,喇叭真能按響嗎?華西數據告訴你,不是所有車型都可以。
7月19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隨機選取了12款車型進行了實驗。記者發現,帕薩特、桑塔納、速騰、奧迪及寶馬等車型,都無法在車門被鎖後,按響喇叭。而雷克薩斯、別克、JEEP則在鎖車的情況下能按響喇叭。汽車維修人員告訴記者,多數德系車在電源被切斷後都不能按響喇叭,而日系和美系的車大多都能按響喇叭。
雖然不是所有喇叭都能被按響,但是在車門被鎖後,所有的車的雙閃燈都能打開。不僅如此,所有的車門都能從裡面打開。因此,家長在教孩子按喇叭自救時,應該先試驗下自己的車能否在鎖車斷電後按響喇叭。同時,更應該教會小孩識別雙閃圖標,告訴孩子不幸被鎖,可以按開雙閃來求救。如果是有能力自己推開車門的小孩,更應該告訴他們,即使車子被鎖,車門也是可以從裡面打開的。
如/何/自/救
能否設計自動報警裝置?
市民出招車內自救,但關鍵還是大人要「長心眼」,勿讓幼童獨留車內
「可以設計一款感知報警器,如果鎖車時,孩子的安全座椅或者其他座位,還感應到有人的重量,車子就無法鎖上。」從事汽車工程設計的王先生認為,這個報警器設計起來很簡單,原理其實類似於乘客沒有系安全帶,車子會發出警報音一樣。但王先生也考慮到,這個報警器的應用推廣卻可能不理想,畢竟遺忘小孩在車內的概率比較小。
「我覺得,把孩子遺忘在車內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只要家長們長點『心眼』,怎麼可能會發生這種事?」幼兒園退休老師曾女士認為,教孩子如何自救確實重要,但家長自身更要用心,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家長如果有事不得不離開車子,應該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嫌麻煩。
此外,有市民建議,對於已經懂事的孩子,最好在車內預留通訊工具,並將自己或親友的聯繫方式留給孩子。經常給孩子灌輸行車安全事項,這樣一旦父母出現疏忽,孩子還能最後提醒家長。還有市民支招,為孩子準備一個信息紙板,用較粗字體註明「我需要幫助」的字樣,並寫明家長的電話。
省政協委員建議:從立法上預防此類事件
面對幼童悶閉車內的不幸事件,所涉及的學校、家長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法制宣傳協會會員曾文忠認為,我國法律上本來是有關於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相關規定的,但是由於發生這種事情之後,執法機關出於情理上考慮,大多沒有進行追責或酌情量刑。此外,傳統觀念認為這種事情是私事,不便插手報案。這就導致在這種事件中缺少報案主體,報案機制無法建立,久而久之形成了法律上的漏洞。
但從法理上講,家長的過失行為理應承擔刑事責任。曾文忠表示,目前我國關於此類事件的立法還不夠完善,執法機關遇到此類事件更應主動介入,依法辦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應積極建言獻策,促進相關立法工作的建設,比如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設禁止性條款,如增加「家長避免將學齡前兒童獨自留在車內」、「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單獨留在家中,乘車時應當乘坐後排座位」等條款。
據了解,目前吉林、廣東、河南等省的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有專門強調不得將未成年人留在機動車內。
華西都市報記者賴芳傑雷倢張勝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