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造假技術,是越來越可怕了,居然有造假造到畫家本人都分辨不出的程度。這一情節出自大數據專家夏予川創作的長篇社會懸疑小說《大數據時代》當中。
剛開始看到這個案件時,還有些不相信。畢竟印刷品和真畫,不用專家鑑定,我們尋常看看摸摸都能辨出真假,名畫造假案肯定有水分。繼續看下去,才發現事情比小編想像的複雜多了。
首先,這個造假的不是古畫,是現代油畫,成分可以通過掃描分析出,不像古畫很多材料不易獲取。但能將真品中的顏料都一一復原,也是高手。
其次,假畫和真品不是一筆一划都一樣,而是在運筆力度、運筆軌跡、色彩衍生等方面把握住了神韻,這才令畫家本人都無法區分。
更可怕的是,即使通過大數據收集了兩幅畫的各種數據,依然得出了源自同一人的結論。
當調查出結果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作畫的居然是一個大型機械臂,連接著電腦,原來是3D列印,但不是普通的3D列印,而是加入了算法程序,先收集了眾多該畫家畫作的大量數據,然後再模擬作畫。這樣才製作出了令人真假難辨的作品。
看到這裡,小編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沒想到精彩狗血的還在後面!
製作贗品的人,是畫家的兒子,斷絕關係十多年、失蹤的兒子!所以才能如此熟悉畫家的風格,對畫作的材料、筆觸數據的收集等等把控得精準到位。
可是畫家兒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為了報復?
原來畫家兒子從小的天賦在算法程序上,長大了妥妥是程式設計師,還是天才程式設計師那種。然而畫家一來想讓兒子學畫,覺得自家基因不能浪費;二來古板傳統,覺得科技是取巧,不如一筆一划是真功夫。因此不但強行讓兒子學畫畫,還沒收了手機電腦。
結果悲劇誕生了,畫家的妻子病危,即將離世之際,聯絡不上兒子,導致兒子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兒子憤而離家,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學習,決定用高科技製作出畫家自己也無法辨認的假畫,好告訴自己的父親:你花了一輩子才做到的事情,我拿電腦算法輕易就完成了!你憑什麼看不起科技,憑什麼剝奪我的愛好,憑什麼讓我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
這場名畫造假案背後的背景,讓我看得唏噓不已。當然,在大數據時代,用數據串聯生活,一切皆有可能,比如大數據面部解析實現的換臉,以前只能是拍照美顏,後來發展出實時美顏,再到現在的換臉、實時換臉技術,簡直就是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
在社會懸疑小說《大數據時代》中,作者塑造了一個大數據偵探組織「零壹數據社」,他們接到各種各樣的委託,從虛擬貨幣到隱私洩露,就連因996引發的網際網路公司退休式裁員,也成為了零壹數據社不得不去破解的難題。
整個故事看下來,有著與常見動輒出現兇案的懸疑小說不同,《大數據時代》非常貼近生活,是一部具有人情味和科技感的社會懸疑故事。